净宗法师: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救度的法门】

  圣道门的修行,最起码,三归五戒,一层一层地往上进步,首先以善人作为基本要求,然后鼓励恶人改恶向善,附带地涉及恶人。净土门不是这样,以恶人为标准,像“五逆谤法”这样的根机都能救度,附带地,把所有的善人都救起来,因为净土法门是救度的法门。打一个比喻,就好像我们在游泳馆里游泳,游泳馆里游泳,是以“善人为本”,哪种善人呢?会游泳的,参加比赛的。游得最快的,金牌,第二名,银牌,第三名,铜牌,依次往下降。因为这个地方,不存在生命的危险。如果是茫茫大水一片,众生落在水中。我们是选择会游泳的先救呢,还是选择不会游泳的先救呢?一定是选择不会游泳的,看着看着就要埋没在水中的人,来救他。这个叫做“恶机为本”,“恶机”就是不会修行、烦恼厚重的人,这个能救得起来,那么,其他的都能救得起来了。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是直透阿鼻地狱种性,“度尽阿鼻苦众生”,佛在经中是这样讲的。再打一个比喻,就好像一个悬崖,有人掉下去了,悬崖多高呢?两百丈。有的人落在五十丈的地方,有的人落在一百丈的地方,有的人落在一百五十丈,有的人落在两百丈的地方,爬不上来。如果要救这些人,从上面放一条绳子下去,绳子要放多长啊?到底儿呗!对啦!最少要放两百丈对不对?如果只放一百五十丈,那么,底下的人,看着上面的人被救上去,他就着急了。如果以最底下的人为标准,放两百丈,是不是两百丈的、一百五十丈的、一百丈的、五十丈深的统统能救得起来?是不是这个道理?阿弥陀佛本愿就是如此。他以五逆十恶的众生──沉在最底下的,两百丈的地方,以这样的众生为对象,发起超世的悲愿。这样的众生能救得起来,那么,不至于五逆十恶的,自然也都统统救得起来。所以,阿弥陀佛当初发愿的时候,以这样的众生为对象、为目标,这个叫特别法门。

  【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唯有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圣见,二皆不生。乃千稳万当、万不漏一之特别法门也。时当末法,舍此无术矣。只有净土法门──印光大师很强调信愿,是对当时那些念佛不求往生、不信西方净土、不愿往生西方的人讲的。我们现在的各位,信愿已经有了,那剩下就是一向念佛了。真信,真的相信“我念佛一定往生”,不是半信半不信,好象能往生,又好象不能;切愿,切实愿意往生,不是半愿半不愿、可生可不生,而是非往生不可!所谓“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即可仗佛慈力”,这样就是仗佛慈力。那么,往生之后,“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佛是三明六通,你也三明六通,跟佛是一样的,一样成佛啦。佛能怎样度众生,你也怎样度众生。凡情圣见,二皆不生,什么凡夫啦,什么圣人哪,在我们此土,“凡情”就是凡夫的情,“圣见”就是认为某种人是圣、某种人是凡,凡和圣判为两途。一到净土,皆是“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所谓佛、菩萨、阿罗汉,都是“因顺余方,故有其名”,随顺其他国土的风俗,像在我们娑婆国土,讲“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乘,讲到净土也这样讲,其实个个都具有佛的神通道力,不过没有佛的称号,是等待哪一个世界的佛涅槃了,就去候补佛位,所以,“皆是一生补处”,有的显现为声闻相,有的显现为菩萨相,本质来讲,与佛共同受用。所以,这个法门是“千稳万当、万不漏一”之特别法门,没有比这讲的更明了、更让人安心的了。“千稳万当”,哪有不稳当的呢?说“专念佛就能往生?恐怕不稳当吧?”你专靠佛力还怕不稳当?那怎么能稳当?就像坐船一样,单坐一条大船就能过海,“我怕不稳当,我要搭一张小筏子,用几根毛竹,几根芦苇,编一张小筏子,绑在大船的后面,然后自己坐在小筏子上面,大船往前跑,我也跟着跑,大船万一不行,我还有小筏子。”很多人都这样想的,一方面靠佛力,一方面又靠我的定散二善回向,“定散二善”修行的就是一张小芦苇筏子,所谓“回向”就是用绳子绑在阿弥陀佛大愿船上,自己的重心在小筏子上面,“万一大船不行,我还有一条芦苇筏。”大船都不行了,你的芦苇筏还起作用啊?所以,赶紧把芦苇筏弃掉,上大船!上六字名号“专修专念”的大船,这叫“一向专称”。定散二善即善导大师所说的要门,要门的行者就像我刚才所举的比喻一样,他没有乘上六字名号大愿船,心里七上八下,在旁边以定善、散善,种种修行来补充,来插助,以为这样更有把握。这叫“凡心测佛智”。乘上愿船的人,哪一个不放心啊?在现在末法时期,舍掉净土念佛法门,想要当生了生死,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