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走蛟的故事吧!很真实的那种

老树最近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有时候半天不说一句话,有时突然半天会长叹一口气。问它为何叹气它又不说,只道是心情不好。晚上雨停了我去散步,不知不觉就走到河边看到了把眼睛长在头顶的银杏树。

我对银杏树道:“书上有个成语做眼高于顶,今天可算是见识到了。”

银杏树乐呵道:“先生就爱开玩笑。”

我道:“这不是开玩笑,对你来说眼睛长的高,你才能看的远。”

银杏树颇有疑惑道:“先生说的是真的吗?”

我道:“是真的,你这样很具有写实风格,就是不太符合人类的常规审美,不过你也不用太在意,随心情即可。”

银杏树半信半疑的“嗯”了一声算是回复了。

看着河边还有坚持不懈努力钓鱼的人,我坐在长椅上问银杏树:“老树最近闷闷不乐,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银杏树道:“不是很清楚,不过应该和洪水有关吧!这次洪水和98年洪水很像。”

我问道:“你经历过98年的那次洪水吗?”

银杏树道:“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洪水没有到山西,大多信息都是听其它路过的小精灵讲的,其中有一件事不知道是不是关于老树前辈。”

我道:“老树也有光荣事迹?说来听听?”

银杏树只道:“只是道听途说,不知真假,先生您知道我没有办法移动。”

我道:“无碍,咱们只是聊聊天。”

银杏树道:“那就好,那就好。”

银杏树说98年的那场洪水比现在的还要严重,至少在洪水来临前,它看到很多小动物都提前储备粮食提前躲避起来,有些得道的精灵都提前跑到了山上,那是一场很大的浩劫,那是一场洗刷的变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为了平衡阴阳与善恶,有变革就会有发展,有发展就会有生命要越级,其中动静比较大的就是蛟,南北朝志怪笔记《述异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虺就是蛇, 按照《述异记》中的说法,蛇修炼五百年会成为蛟龙,化为蛟龙后接着修炼千年,便有了“走江大蛟,入海为龙”的说法。

而在蛟龙“走蛟”之时,往往会引起山洪暴发,若在山野孤僻之处,人迹罕至之所,那倒也无所谓,可若是在人口密集之处,往往就会产生严重的灾难,所以就有“顺水行蛟,危害四方”的说法。而且,“走蛟”时若遇到桥梁,不能从桥下游过,而是要让江水漫过石桥,然后从桥上游过去。既然要从桥上游过,百姓们为了防止蛟龙破坏桥梁,就会在石桥的栏杆上雕龙,以此来震慑蛟龙,还有就是在桥下悬挂一柄宝剑,名为“斩龙剑”!如今,在很多桥梁下面,都会看见“斩龙剑”的身影,就是一柄锈迹斑斑的剑。传说,这把剑悬在桥底,蛟龙就不敢从底下经过,如果“蛟”碰到刀剑就会死去。蛟龙在“走蛟”时,是困难重重,而且如果它被人看到了,还要接受人的“封正”。什么是“封正”?就比如有人看到顺水而下的蛟龙,突然说了一句:“好大的一条龙!”人的这句话便是“封正”,有了这句话的加持,蛟龙基本上化龙无虞,若是有些人说出了别的话,比如“好大的泥鳅”、“好大的蛇”之类的话,那么蛟龙的修为就废了。”

我道:“这个说法有听过,可是走蛟和老树有什么关系?”

银杏树道:“有关系,你且听我慢慢讲来。”

银杏树继续道,那一年也是建国以来长江流域最大的一次洪水,人们被洪水冲的四处躲闪,人有的站在房顶上,有的斜抱着树枝上,有的人趴在一节木板上,大家都再向村长家聚集,其中一个十多岁小男孩穿着蓝色长衫,没有人知道小男孩哪里来的,是谁家的孩子,当时洪水太大,环境也太乱了,小男孩背着一个竹筐,隐约可见筐子里装的有一只猫两只母鸡,一棵比竹筐还要高的小树苗,因为洪水太大,猫和母鸡吓得趴在一起竟然也平安无事,小男孩趴在一颗大树上,紧紧的抱着树枝,山洪咆哮着再次冲了过来。一起过来的还有一条黑色的大蛇,和蛇不同的是这条蛇的尾巴上有一些蓝紫色的鳍,虽是蛇头却长出了一对角,角的尾部带着红色。这条大蛇很多人都看到了。

小男孩也看到了,他也听老人讲过走蛟的故事,如果他们当中有人喊出这里有蛇,那这条蛟的修为都废了,还要重新来过。有人惊吓的慌忙逃窜,有人哭爹喊娘,有人在喊救命,没有人意识到这条蛟在等封。那蛟也不急在水里游了一圈,渐渐的向下游游去,路过小男孩身边时,只听他赞叹道:“好漂亮的大龙啊!”

话音刚落身边的洪水翻涌,天上惊雷响起,乌云密布,一阵阵的洪水向猛兽一般冲击着这个村庄,江水奔流直下,持续了几个小时,在风雨中筋疲力尽人们等来了救援队,唯独不见小男孩身影,有人说是洪水太大他被冲走了,有人说是因为走蛟失败,大蛇为了报复他把他吃了,有人说是因为走蛟成功的龙为了感谢他,带他离开了。只是小男孩消失了,他的猫和两只母鸡却还活着。众人猜测纷纭,但是无疑,这次走蛟成功了,之后天气放晴洪水慢慢的止住了。。。。。。

我道:“后来呢?”

银杏树沉默了很久道:“后来走蛟成功的龙要满足小男孩一个心愿,小男孩说他希望看到晴天,洪水可以止住。不知道传说是不是真的,最后天真的晴了,洪水也渐渐止住了,只是世间多了一颗老树,它总在寻人。”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