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驾游第15天_翻越巴里拉山,游童话般的三色湖与祥格拉冰川

西藏昌都自驾游第15天,我们结束了在洛隆的旅行,早上从洛隆县城出发,沿349国道(川藏中线)翻越4810米的巴里拉山,前往昌都的另一个县——边坝县,在这里我们游览了祥格拉冰川和三色湖两个著名景点。

边坝,是藏语译音,意思是火炬和吉祥光辉、祥焰,它位于昌都市西部及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南麓,据传,元朝第一任国师八思巴从大都返回逻裟(拉萨),途径夏河湾(今边坝)时,把一个火把插在村旁土里,并就此修建一座佛堂。佛堂建成后,随取火炬之意,得名边坝寺,而边坝县后来便因边坝寺而得名。

巴里拉山

洛隆前往边坝的349国道很美,在我们看来,风光完全不逊于传统的317国道和318国道,即便是翻越4810巴里拉山也非常美,沿途全是赤红的丹霞地貌,车辆在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上行驶,两旁那些被白雪覆盖的山峰与那些依然展示着灿若明霞的丹霞山体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一幅不断向前延伸的壮美画卷。

祥格拉冰川

祥格拉冰川是我们当天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站(巴里拉山只是路过),这是一个名气不大,但景色很美的小众冰川,位于边坝镇的普玉村,海拔4240米,夏天曾经去过一次,但天气不好,冰川被云雾遮挡,好在当天的天气十分给力,蓝天白云,冰川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冰川下的湖水已经封冻,可以步入湖中游玩、拍摄。

颇为遗憾的是,冰川真的太高了,无人机飞到500米依然难见其全貌,所以拍出来的视角相对雷同。需要说明的是,详格拉冰川是有蓝冰的(冰川其实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冰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的,此后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冰会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变成晶莹透彻,形成略带蓝色的水晶一样的蓝冰),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从洛隆赶到祥格拉冰川已经是下午了,后面还要游览著名的三色湖,然后还要赶往边坝县城住宿),我们没能走进冰川去探索深处的蓝冰,颇为遗憾。

三色湖

从洛隆前往详格拉冰川,其实会先经过三色湖,两都的距离大约只有几公里,同属边坝镇的普玉村,三色湖由黄湖、黑湖、白湖三个湖泊组成,其中白湖藏语称“错嘎”,湖色略呈灰白色(但今天却呈翠绿色)。黑湖藏语称“错那”,是三湖中面积最大的,群山环抱,深不可测,因湖水太深,深蓝而墨,故为黑湖。黄湖藏语称“错斯”,三湖中面积最小,太阳光下,水色金黄,湖土同色,当我们将无人机升到400多米高时,可以同时拍下三座湖泊,非常漂亮。

三色湖最大、最美的湖泊是位于黄色与白湖中间的黑湖,黑湖从空中俯瞰如Z字形,湖面被山影遮掩,黑色岩石山体直浸湖底,水深幽黑,因而得名“黑湖”,近观其实是深蓝色,因为湖水比较深,所以看上去如同黑色一般,黑湖的面积约有10万平方米,蓄水量约200万立方米。

黑湖湖水穿过山缝,泻入下面的白湖,白湖因常年积沙淤积湖底,湖滩沙石呈白色,故得名“白湖”。白湖地处黑湖下游,面积不到黑湖的一半,约4.3万平方米,地势平坦,湖面平静,相对开阔,漫步湖边,其实湖水呈蓝色,非常的清澈,还可以看到不少鱼儿在湖中游弋。

达宗遗址

在三色湖的黄湖与黑湖之间的山坡上,有一个古城遗址,据说是以前达宗的旧址,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据同行的当地朋友介绍,达在藏语中是老虎之意,而宗为旧西藏的政府机构,类似于现在的县级单位,因遗址下方的岩石上有如同老虎下山的图案,所以得名达宗。

据昌都的《边坝县志》记载,达宗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地位和名称的变更,曾经在协松德称时修建了180个经堂,并修建了办公楼达宗桑珠颇章,由此可见这个达宗遗址修建的时间较早,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比较显赫的地位。为何会将政府机构修在山顶之上呢?当地朋友说当时社会较乱,匪患严重,将达宗修在山顶之上,除了可以获得良好的视野之外,更多的则是为了有效的防御,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包括之前我们看到的洛隆宗、硕督古城等遗址皆是建在山上,便是同一个道理。

无论是三色还是祥格拉冰川,对于大众游客而言,都可以说是养在深闺无人识,这里拥有十分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有神奇的神话传说和古老的文化遗迹,它集中了高原湖泊、高山瀑布、千年冰川、奇山异峰和远古沙棘林等自然景观,加上拥有400多年历史的达宗遗址,我觉得非常值得一游,不仅景美人少,关键还不要门票,可以尽情的玩,随心的拍,没有人与你抢机位,也不担心照片中出现很多路人甲,有的全是湖泊、冰川、牛养等令人向往的美景。

推荐阅读:

昌都自驾游第一天:重庆飞邦达,逛古村、泡温泉,疑似拍到藏羚羊

昌都自驾游第二天:领略香堆古镇的沧桑,感受察芒公路的壮美

昌都自驾游第六天:走进经幡的海洋,感受木刻非遗,遇见昌都丁真

昌都自驾游第七天:瓦拉寺、雪巴谷、生钦郎扎,感受江达多元文化

西藏昌都自驾游第八天:参观唐卡与藏香文化,游览拉多峡谷与寺院

西藏昌都自驾游:游览梅里雪山姊妹山,领略唐卡与铜艺的匠人精神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