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应以阅读佛经与研究佛经为基础

学佛应以阅读佛经与研究佛经为基础

谛闲大师:

  凡普天之下,大莫大于生死一关。故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凡是有情,俱所不免。

  若欲破此一大关键,非勇力修行不可;欲勇力修行,非放下尘缘不可;欲放下尘缘,非达见闻如幻翳、世界若空花不可;欲达幻翳空花,非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可;欲悟唯心唯识,非研究佛经不可。

  读佛经,然后方知唯心唯识;知唯识唯心,然后方达空花幻翳;达空花幻翳,然后始肯放下尘缘;肯放下缘尘,然后始能勇力修行;能勇力修行,然后可以了得大事;了此一件大事,然后可称雄猛丈夫也。

引自:《谛闲大师语录》,“不读佛经不知出生死路”

  编者省思:

  学佛应以阅读佛经与研究佛经为基础,这本是不言而喻的常识。历史上佛法兴盛总是以佛教义学的兴盛为前提条件的。印度佛教史上那烂陀寺的辉煌,中国佛教史上隋唐佛学的兴盛,无一不然。

  然而,后世学人根器陋劣,心量狭小,急功近利,往往只盯着临门一脚,而轻视佛法系统的学习。禅宗末流,执着“不立文字”之文字,反对系统闻思经教;净宗后学,借口“一句佛号统摄万行”,孤取持名而废万行,结果欲速而不达,佛教日益衰败。

  近代佛教复兴,正是从开办佛教学校,重兴佛教义学研究,提倡系统闻思开始的。其中,谛闲法师兴办佛教教育,讲经说法,培养僧才,成绩卓著,也是这一复兴运动的重要领袖之一。教内常说的民国四大高僧也都非常重视经教闻思。

  太虚大师固不必说,他的整体佛教观不拘于某一特定宗派,视野宏阔,默察时代因缘,最富前瞻性,在推动经教闻思,佛教办学、复兴佛教义学上贡献最大,无可争议。

  虚云老禅师,大家通常会牢记他恢复禅宗祖庭及其头陀苦行。但是,他其实也同样在经教上下过功夫,系统学习过天台,而且也曾兴办过佛学院,甚至请太虚大师门下较为激进的大醒法师等人来住持教学。

  弘一大师以持戒研究戒律著称,他对华严教理也曾系统深入研究过。人们通常认为他风格偏保守。但是,他与改革派领袖太虚大师合作密切,曾帮助闽南佛学院梳理重整教学体系,还创办了佛教养正院,以培养程度较低无法进入闽南佛学院就读的年轻僧人,在佛教教育上同样贡献卓著。

  而被公推为净土宗十三代祖师的印光大师,虽以提倡敦伦尽分,持名念佛著称,但其深厚的佛学功底也得自于多年的闭关阅藏。总之,从佛教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看,系统学习经教,是关系到佛教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与关键,非常重要。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