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判案

周敦颐判案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是宋朝道州营道(现今湖南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颐。他幼年丧父,八岁时,与同母异父之兄卢敦文,随母投靠衡阳舅父郑向。20岁那年,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疏蒜山漕河,他同母随迁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由于他聪慧仁孝,从小信古好义,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鬼段子分享:A小区死了一个人,家属准备火化的时候,死人不见了。晚上,娜娜的门被敲开了,一群人在外面说,有一个死人跑了,我们看到一个黑影跑进了你的房间,所以……娜娜吓得脸都变色了,和这群人在房间里仔细找,但没有找到什么。“可能跑到别的地方去了。”这群人没找到就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心里还在想,到底尸体会在哪儿呢?这时候娜娜收到一条短信,短信上写着:别侧睡,看着我。您看懂了吗?更多精彩短篇鬼故事请随时关注 民间故事栏目!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是宋朝道州营道(现今湖南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颐。他幼年丧父,八岁时,与同母异父之兄卢敦文,随母投靠衡阳舅父郑向。20岁那年,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疏蒜山漕河,他同母随迁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由于他聪慧仁孝,从小信古好义,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深得郑向喜爱。


周敦颐的舅父郑向,当时是宋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对周敦颐母子十分眷顾。郑向见他聪慧仁孝,便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了一个监主薄的职位,使他做了分宁县的主簿官。当时,分宁县赵员外家儿媳和贴身丫环被害死亡的命案,拖了三年有余,累累牵连审讯的官员,不是庸才,就是舞弊,情况复杂,一直都没有得到公正的判决。


周敦颐到任后,接到圣旨,要他从速破案。这时正值冬天,北风呼啸,百草凋零,落光了叶子的杨树、柳树,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颤栗。周敦颐把前任审讯的案子记录,全部仔细地看了两三遍,心中疑问多多:案子历时三年多了,弊端叠出,绝不是偶然的,其中定有蹊跷。他想这案子就像枯死的树一样,必须从根子上找原因。如果只在原审的人证范围内寻找突破口,势必劳而无功,要究明真相,在已知的犯证外去突破,去找到根源------


他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认为两命案,是中毒而死的可能性最大,但是谁购的毒药,毒药从何而来,从谁手中购买,必须弄个水落石出,才能定案。于是他把案卷涉及的所有犯证,按事主、亲属、仆役、邻里、朋友等项排出名单,并在每个名字后面简略地列出性别、年龄,与事主的关系及案中提供的情况,用简明的表册一一列出,然后亲自去实地仔细查访。


周敦颐想到,如果穿着官服去实地调查,百姓见官畏官怕官,难以探明真相,定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心里想到和尚、道士、算命先生之类的人,最易与老百姓接近,也很受老百姓喜爱。他就乔装打扮成道士,头挽发簪,身穿青色道袍,手拿云鼓,摇摇摆摆,打打敲敲,一路向案发的赵家住地走去。跟随差人,也是道士打扮,装成他的徒弟,背了包袱,跟他寸步不离左右。他俩一进村,周敦颐边打云鼓边唱:“贫道来自终南山,云游天地八方转,驱鬼捉魔消灾难……”,村里的孩子听到唱声,跟在后面看稀奇,慢慢地一些无事老人也跟着走来,周敦颐对一老者说:“我感觉你们这村黑煞临空,邪魔侵害,这三年都不安宁,若不消除,还会有更大灾难------”老者感觉这活神仙说得很准,立即向周围乡亲使眼色,一时好多人都围拢来了,纷纷请他到家画符消灾。周敦颐一一答应,他走家串户,装着念咒消灾,从中细细察访两命案的实情,村民们自自然然地向他讲述了两命案的真实情况,使他获得了大堂审讯中得不到的材料。他从中了解到离死者几里之外有一药店,便与随从直奔而去。


可药店已不复存在,现在开的是杂货铺。店主叫蒋实华,问他为何不开药店?他说“这铺子原来是何家开的药店。自赵家出了两条命案之后,就将店铺转给了我。我完全不懂药性,对开药店是门外汉,就改变为开日杂铺子,刚接手两年多”。周敦颐想,开了多年药铺的何家,有人缘有经验,为何要搬迁,个中必有原因,必须尽快弄清。又问蒋实华,原店主叫什么名,现在何处?回答说原店主叫何明,现在十里外的何家坝子也开的是杂货铺子。


周敦颐不顾连日走访的疲劳,立即和随从赶到何家坝子,找到开杂货铺子的何明。随从对他说,这是分宁县的主薄。何明见官差上门,吓了一跳,周身发抖,连忙跪倒地上磕头。周敦颐扶起他,说:何店主,不必惊慌,我们来是询问赵家买红砒的事。何明听了定了心神说:“这事我父亲临终时有交待,请大人到后院,待我如实禀报。”何明很坦然地把周敦颐二人带进后院房间坐下,从柜中拿出一个账本,翻到第二页上说,请大人看看就清楚了!


周敦颐接过手,见账本的纸已发黄,上面记的是闰六月七日赵家购五十文红砒一包,买主说是治疮需要。周敦颐问为何卖给他?何明说:“买家势力大,父亲碍于情面,不得不卖。不久,听说赵家儿媳和丫环死了,父亲想到肯定与买红砒有关,又不敢前去询问,每日闷闷不乐,好像是他杀人似的,天天到寺庙里上香忏悔,也无法解脱,一年后在忧愁中死去。临终前,他叫我不要开药店,说人命关天,一次不慎,就会害人性命。叫我一定把账薄保存好,赵家的命案,今后如来追查,你就如实相告……”何明说着说着流下了眼泪,那包红砒不仅害死了赵家两条命,也夺去了他父亲的老命。


周敦颐拿到了何明的账薄及证词,星夜赶回分宁县,第二天在县衙打鼓升堂,提审主犯赵员外的儿子赵志虎、王月娇等人,拿出何家药店的账薄及证词,在铁的证据面前,两罪犯只好低头认罪。周敦颐依法判决赵志虎死罪,王月娇勾搭赵志虎共谋杀人,打入大牢。帮工李妈将红砒放入了两死者吃饭的碗里,判决杖打三百……


周敦颐对这拖了三年的命案,只审讯一次就把事情的责任弄清楚了,造成两条命案是主犯赵员外的儿子赵志虎在外有了新情人,蓄意把已结婚五年的媳妇和贴身丫环,用红砒毒死的,终于真相大白于天下。


三天后,分宁县校场里,人山人海,万头攒动,争相看赵志虎行刑,只见赵的领子上插着杀人首犯的牌子,一队兵丁押着在囚车上,老百姓有的骂他是禽兽,有的骂他是豺狼,有的朝他吐唾沫------午时三刻,刽子手的刀光一闪,赵志虎的人头落地,结束了他丑恶的一生。


周敦颐这次迅速判案,分宁县上上下下的人都非常吃惊,无不伸出大指拇说:别看周主薄年轻,那些判决经验丰富的老吏,谁也比不上他这么精明,判这么神速、公正!“!


由于周敦颐才华出众,办案快速、公正,巡查地方的使者,调他到南安(今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担任军司理曹参军(类似于今天的地方法院院长)。。当时有个囚犯,只盗窃了两户人家的财物,按法律规定不用判死罪。但主管运输事务的转运使王逵(相当如今中央或地方官的交通运输局官),却想要周敦颐给予重判。这个王逵满脸横肉,眉毛倒竖,下面有两只阴险的眼睛,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没有人愿意和他争,也不敢和他争。他要判决盗窃犯死罪,目的是想得到上司的赏识,几乎想命令周敦颐按他的意志判决。没有想到周敦颐正气凛然,不怕他凶悍,毅然和他争辩,:”像这样还出来做什么官呀,靠杀人的做法来博取政绩,取悦上级,这样的行为我做不到!。“王逵不听仍坚持要按他说的判,周敦颐就决定辞官,毅然自己取下乌纱帽,扔下笏板,头也不回地回了家。王逵怕对上司无法交待,同时也想到自己的处理确实不对,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只好亲自到周敦颐家认错,表示愿意按他的决定判,请他复职,周敦颐最终按他自己的决定判决盗窃犯,使囚犯免于一死。。


周敦颐才华出众,刚正不阿,公正判案,名声远扬。后来先后调任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任知县,到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市)任通判,到郴州任知州,都知道他是以前审理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受到当地的老百姓的欢迎,受到老百姓的拥护,说有了他就不怕打官司了。那些横行不法的大富人家、地方列强、衙门里那些狡猾贪婪的小吏、恶少都揣揣不安,害怕得罪了这位刚正不阿的周敦颐。有些经过周敦颐教育的官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而且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变得遵纪守法了。


历史已过千年,周敦颐神速、公正判案的故事,至今还在人民群众口中广为流传!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