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曝光的其实是我自己的心

现在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朋友在微信或微博上都喜欢暴露自己的生活。 有人说这种行为是一种病,也有人说他们这样做了。 就是心情,究竟是什么在网上张贴?

晒爱、晒娃、晒心情、晒创意、发型、晒晚餐……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朋友圈,我们的时间线每天都充斥着各种“晒”。 有人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流行病,也有人认为其中蕴含着积极的因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为什么喜欢“晒太阳”的行为?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太阳”是一种本能

无论你“展示”的内容是人还是物,生活经历还是情感启蒙,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与你有关。 从本质上讲,所有这些“暴露”行为都是在向他人传达自己的信息。 心理学家称这种行为为自我表露。

人们似乎天生热衷于在线和离线向他人展示他们的信息。 据统计,我们每天说的话有30%-40%是关于我们自己的; 在互联网上,这个比例可以提高到80%以上。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表露可能是一种进化本能,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生存优势,比如与他人的关系更密切,或者从自己那里获得一些反馈。 你可以提高你的表现。

当我们展示关于自己的信息时,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一种自发的乐趣。 在最近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中,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描述自己的个性时,他们会激活大脑中称为伏隔核和腹侧被盖区的区域。 之前的研究表明,这些领域与心理奖励机制有关; 当人们从食物或性中获得快感时,同样的区域也会被激活。 为了有机会获得这种快感,研究对象甚至愿意放弃更多的金钱奖励。 可见,自我表露类似于食物和性,都是本能的需要。

社交网络上的各种“曝光”并不是病,它实际上是我们在虚拟世界中自我表露本能的延续。 社交网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让自我披露更加方便。 过去,如果我们想告诉别人一些关于自己的事情,或者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与特定的人进行点对点的交流。 在社交网络上,相同的信息可以在多个线程中传播; 这个时候,自我表露可能不再针对特定对象,但我们心中会有一个庞大的潜在受众群体。 我们知道,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如果我们“烘烤”任何东西,它就会被数百人看到。 社交网络的这一属性使得自我表露的门槛更低、效率更高,同时也放大了其心理愉悦。 或许这就是人们在互联网上孜孜不倦地“张贴”各种东西的动机。

“太阳”是好事还是坏事?

那么,在社交网络上“展示”你的生活是好事还是坏事? 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交网络的重度用户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朋友,沉迷于社交网络只会让我们陷入困境。 更孤独。 然而,研究数据表明,社交网络实际上可以减少人们的孤独感。 例如,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柏林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大学生分为两组。 一组要求他们增加 Facebook 状态更新的频率,而另一组保持不变。 一周后,状态更新频率增加的大学生孤独感明显下降,而另一组没有变化; 更有趣的是,孤独感的下降与状态是否已回复无关,只要增加状态更新频率,孤独感就会减少。

除了减轻孤独感,在社交网络上自我表露还可以加强和扩大我们的关系。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自我表露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当我们披露有关自己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我们的想法时,我们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紧密。 作为回应,对方也会透露一些与自己有关的信息; 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关系可以不断深化。 许多研究表明,在社交网络上自我表露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促进我们的人际关系,增加我们的社会资本,并最终提高幸福感。

对此,似乎有一种“强者恒强”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外向、外向、人脉多的人往往在社交网络上更活跃。 他们的社会优势可以迁移到虚拟世界,并从中获得更多收益。 但有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内向、社交较少的人在互联网上表现出不同的一面。 这可能是因为,与现实生活中的面对面交流相比,虚拟世界中的交流受到的限制和障碍更少,压力更小,这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真实自我”的机会。

因此,总的来说,社交网络上的“阳光”并不是坏事,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社交生活,提高幸福感。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万事皆有度。 如果你太暴露在网上的生活和情绪,你会逐渐发现关注你的人越来越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