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五家七宗――沩仰宗

禅宗五家七宗――沩仰宗

  沩仰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唐代沩山灵v禅师(771-853)和仰山慧寂禅师(814-890)师徒两人为宗祖。因灵v常住湖南沩山(今湖南宁乡县西),慧寂常住江西仰山(今江西宜春县南),故取沩仰二字而为宗名,称为沩仰宗。

  唐元和年间,灵v住潭州(今湖南长沙)之沩山,宣扬宗风,门人慧寂承继宗风,禅风大盛。沩仰宗在唐末五代时期极为繁盛,到宋代之后渐渐绝迹,最后与临济宗合并,前后一百五十年。

  灵v禅师是福州人,俗姓赵,十五岁出家,二十三岁游江西,参礼百丈怀海禅师,因百丈“炉中有火否”的问对,而豁然有悟。悟道之后,被百丈禅师选拔为沩山住持。

  灵v到沩山之后,披判斩棘,营宇立像,开法传禅,一时禅风大盛,门徒云集。灵v独居沩山长达七年。灵v在沩山弘法时期,得到了另一高僧懒安的得力辅佐,为沩仰宗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学者渐渐云集而至,最多时可达一千五百人。灵v和懒安两位高僧,都是唐长溪(今霞浦)人。

灵v禅师简介

  据《宋高僧传》载:灵v11岁那年,戏于庭前,仰见吉祥彩云,盘绕于庭前上空,犹如天乐清奏,佛身降灵之兆……云云,颇具神奇色彩。

  唐贞元元年(785年),灵v15岁,别父母,扎髻发,穿褐衣,依本县建善寺法恒禅师剃发出家,勤修苦行,前后三载。

  18岁,别师赴钱塘(今杭州)龙兴寺,广究大小乘经律。嗣后入天台山,途中得寒山寺和尚寒山指教。旋出浙江,入江西南昌泐潭。

  23岁那一年,参谒百丈山怀海禅师。一天,怀海召见灵v说:“你拨炉中,看看有没有火?”灵v拨之,说:“无火。”怀海站起身亲自拨之,深拨得一火,举灵v看,并说:“此不是火吗?”灵v顿然大悟,谢礼并陈述自己的悟解。接着怀海又授予深机密用之佛法。灵v得其正传,深得其旨。

  唐元和元年(806年),怀海为续其禅宗,广度后学,召集众僧,以净瓶进行“悟境”和“功行”测试,选择开法沩山首任住持。灵v善解怀海之深邃奥密的教化,不言而踢倒净瓶,一试出格,其悟境居于众僧之上,获选。

  嗣后,灵v赴沩山(今湖南长沙西北)开法。初时,沩山蟠木穹谷,荒无人烟,属豺狼虎豹群居之地。灵v至此结茅庵,形影孤单,与猿猴为伍,采野果充饥,面壁诵经,诚心修行,苦度七个春秋。

  宝历初,百丈怀海又派遣建善寺上座懒安(今霞浦人)同数僧来沩山辅助灵v。

  灵v率僧众开垦种植,弘扬佛法,德感山下居民,遂捐资为其建造了一座寺庙。自此,沩山禅风大振,先后参禅者多达1500余人,门下得弟子40余众。

  灵v在此弘法40余载。至大中元年(847年),湖南观察使李景让为弘扬沩山禅风而上书朝廷,唐宣宗赐寺名为“同庆寺”。

  唐会昌年间(841-846年),武帝毁寺,众僧四散,灵v隐于民间,有识之士十分敬重他。

  唐大中元年,湖南观察使斐休察访到灵v下落,迎其复居同庆寺。灵v的门徒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回来,禅风比初时更盛。继后,灵v又受到相国崔慎崇加礼。

  唐大中七年正月九日,灵v跏趺而坐,怡然而寂,享年83岁,葬于大沩之南。圆寂11年后,其徒以灵v之道上奏,封号“大圆禅师”,建坟立塔曰:“清净”。相国郑愚为其立碑,细述平生,以昭万古。

  灵v之言行有《警策卷》及“沩山摘茶”、“沩山举米”、“沩山业识”等启发、教化弟子的生动事迹。其首座弟子慧寂率徒往王莽山弘法,继而迁到仰山接化,师资相承,别开一派,创立“沩仰宗”。

  灵佑及其弟子慧寂共同开创的沩仰宗,遐迩闻名,“成为禅宗一花五叶中最早伸展出的一个叶片”(《中国禅宗源流》)。作为沩仰宗的开山祖师,灵佑在禅宗史上的地位自然也是有口皆碑的。

  当年沩山僧团以灵佑为中心,在四众弟子特别是裴休等大外护的大力支持下,人数最多时达到一千五百人以上。沩山道场自给自足,法喜充满,法音远播,在安顿流民,减轻国家负担,稳定社会人心以及培养佛教僧才各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大中七年(853)灵v圆寂,享年83岁。其时担任四镇北庭行军、泾原渭武节度使、检校右散骑常侍等职的卢简求为他撰碑,并由著名诗人李商隐题写了碑额。唐懿宗咸通四年(863),朝庭赐谥“大圆禅师”尊号及“清净”塔额。咸通六年(865)弟子审虔为灵v墓塔前立碑,请节度使郑愚撰写《大圆禅师碑铭》。

沩仰师承

  灵v的其首座弟子慧寂,继承师风,住袁州仰山,大振法道。慧寂门下分西塔、南塔二派。西塔传仰山另一师耽源应真之法脉;南塔则正属沩山法系。

  西塔派始自光穆,传资福如宝,再传吉州贞邃与潭州鹿苑:南塔派始自光涌,传芭蕉慧清与清化全慰等。慧清下有逞州继彻、兴阳清让、幽谷法满等。此外,仰山门下尚有霍山景通、无著文喜等人。

仰山慧寂简介

  在灵v的弟子中,以仰山慧寂成就最高。慧寂,又称仰山慧寂、仰山禅师。韶州怀化(广东广州)人,俗姓叶。自幼欲出家,父母不许,后断两指以明志,时年十七,乃依南华寺通禅师剃度,未受具足戒即四出游方,初参谒耽源应真,既悟玄旨;继叩访沩山灵佑,遂登堂奥,得传其心印。

  后更往江陵受戒,深探律藏,又参访岩头全,不久又回沩山,执侍灵佑前后十五年,后继嗣沩山之法,迁居江西仰山,学徒聚集,盛冠一方,世称仰山慧寂。

  一日,有一梵僧来东土,谓(大四九八四上):“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后遂有“仰山小释迦”之号。师资相承,别开一派,即沩仰宗。

  一日,耽源和尚告诉慧寂禅师:“国师(南阳慧忠)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九十七个,授与老僧。乃曰:‘吾灭后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受,无令断绝。’我今付汝,汝当奉持。”说完便将记有九十七个圆相的本子交给慧寂禅师。慧寂禅师接过后,看了一遍,便将本子烧掉了。

  后来,耽源和尚有一天问慧寂禅师:“前来诸相,甚宜秘惜。”慧寂禅师道:“当时看了便烧却也。”

  耽源和尚道:“吾此法门无人能会,唯先师及诸祖师、诸大圣人方可委悉(洞悉、看破),子何得焚之?”慧寂禅师道:“慧寂一览,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执本也。”

  耽源和尚道:“然虽如此,于子即得,后人信之不及。”慧寂禅师道:“和尚若要重录不难,即重集一本呈上,更无遗失。”

  耽源和尚道:“然。”第二天,耽源和尚上堂,慧寂禅师走出大众,作此相,接着以双手托给耽源和尚上看,然后退步叉手而立。耽源和尚以两手相交,作拳示之。慧寂禅师便进前三步,作女人拜。耽源和尚见此,遂点头称可,慧寂禅师于是礼拜而退。

  一日,慧寂禅师正在洗衲衣,耽源和尚走上跟前,问道:“正恁么时作么生?”慧寂禅师道:“正恁么时向甚么处见?”耽源和尚知道慧寂禅师已经悟旨,不再勘验,便走开了。

  慧寂禅师悟道后不久即离开耽源,往参沩山灵佑和尚。

  沩山和尚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

  慧寂禅师道:“有主。”

  沩山和尚又问:“主在甚么处?”

  慧寂禅师于便从西边过到东边站立。沩山和尚一见,便知道他不同凡响。

  慧寂禅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

  沩山和尚道:“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慧寂禅师一听,言下彻悟,从此以后,他便留在沩山和尚座下,执侍前后,盘桓十五年之久。后住仰山开法化众,道誉天下。其接机利物,被后人视为宗门标准。

  师平时常以手势启悟学人,称为仰山门风。后迁江西观音院,后梁贞明二年复迁韶州东平山,同年示寂,世寿七十七。一说唐中和三年(883),或大顺二年(891)示寂。谥号‘智通禅师’。塔号妙光。

沩仰家风

  沩仰宗的家风方圆默契,审细密切,师资唱和,事理并行,接机多用明似争夺而实默契之交谈。

  仰山慧寂在夏末问候沩山。沩山问:我一个夏天没见你上山,不知你在山下做了些什么?仰山回答说:我在山底下翻了一块地,播了一箩筐的种子。沩山说:那你今夏三个月真没有白过。

  接着仰山问沩山灵v:不知和尚你今夏都做了些什么呢?沩山答:中午吃顿饭,晚上睡觉罢。仰山笑着说:那也挺好。沩仰宗的机锋如家常便饭,亲切自然,并且自然中也并不故意藏煞机,令人向往。

  有一次沩山休息,仰山慧寂和香严智闲侍立一旁。沩山自言自语道:过去、现在、未来,每个佛的道法都一样,每个人都得着了一个解脱之路。仰山慧寂忙问;什么是每个人的解脱之路?沩山转头对香严智闲说:慧寂提问,为何不回答呢?香严道:如果说过去、现在、未来,我倒有个答复。说完道声“珍重”出去了。

  沩山又问仰山:智闲的答案,合不合你的意思呢?仰山说:“不合!”沩山问:“你的意思又如何呢?”仰山道声“珍重”也走了出去。沩山不禁放声大笑,说:“真是水乳交融呀!”

  《人天眼目》说: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你欲吃饭,我便捧羹;你欲渡江,我便撑船;隔山见烟知是火,隔墙见角知是牛。

  沩仰宗接引学人时,经常以九十六种圆相作暗示,以使学人深解其意。《五家宗旨纂要》说:沩仰宗风,父子一家,师资唱和。语默不露,体用双彰,无舌人为宗,圆相明之。

  由此可见,沩仰宗教化学徒时,所采用的是温和的暗示或劝诚手法,使弟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达到明了心智的目的。

  在禅宗五家中,沩仰宗兴起最早,衰亡也最早。传承六代以下,史籍不载。其法脉延续大约一百五十年左右。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