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5日自驾,寻源探秘地穿越时空之旅

俗话说:地上文物看 山西 。 山西 的地上文物古迹可以说位居全国之首。
在这秋高气爽、层林尽染的季节,我们也即将开启我们为期五日的寻源探秘,游读 山西 的自驾之旅。
深度解读 山西 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

关于行程:

D1 武乡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
感受 太行山 下的红色文化,学习伟大的太行精神,缅怀革命先烈。

D2 洪洞 大槐树景区
亲身体验大槐树的根祖文化

D3 临汾 .尧庙
感受华夏文化,寻找诞生于这里的华夏第一井、华夏第一都、华夏第一鼓、华夏第一华表等,并追寻其背后的故事。

D4 平遥 古城
探访 中国 保持最完好的千年古城。

D5 碛口 古镇
曾经的晋商西大门,黄河古码头。

第一站:武乡感受红色文化

长治 市的 武乡 县位于 太行山 西麓、 山西 省东南部,
抗战时期, 山西 武乡 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抗日模 范县 。
作为这次我们自驾 山西 之旅的第一站,我们有幸参观了位于 武乡 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和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在这里深刻感悟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 山西 长治 市 武乡 县,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是 中国 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专题纪念馆,也是集收藏、研究、展示、传播诸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纪念馆主要由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八路军将领馆、百团大战半景画馆、窑洞战模拟景观、八路雄风碑林等组成。

在纪念馆一隅,有一处被栏杆围起的以攻克娘子关为主题的百团大战半景画。
它以巨幅油画与实物和模型相结合,利用计算机控制的声、光、电技术,令人仿佛置身于浓烟翻滚、战火纷飞的场景中。

在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基本陈列共分为 日本 全面侵华八路军出师抗日、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扫荡’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战胜严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进行局部反攻恢复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举行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六个部分。

通过照片、实物展出和塑像及影像结合等方式,展现了八路军从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洛川 会议、平型关大捷、敌后游击战争、发展抗日敌后根据地、开展百团大战、全面大反攻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过程。

展馆内的雕塑栩栩如生,白求恩大夫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一定听过。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观完纪念馆之后,深刻的感受到父辈们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作为后一辈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

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 武乡 县东丘陵山区,从空中俯瞰这个泥墙灰瓦的村子显得格外安静。

八路军总部从成立到撤销的2922天里,有2897天在 山西 。 武乡 当时全县12万人中,有9万人参加抗日,在全县范围内留下可考证的红色遗址247处、红色故居120处。

这里山环水绕,峡谷幽深,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 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旧址主体建筑由东、中、西三个农家院落、14孔窑洞、15间土瓦房组成。
参谋部、政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旧址多处。
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生活、战斗,指挥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 和政 治斗争。

在这里,讲解员还给我们深动的讲解拥军模范胡春花和劳动英雄李马保的故事。

胡春花, 山西 武乡 县人,出生于1909年。
抗日战争开始后,胡春花积极参加了党的抗日工作。
1940年3月任窑湾编村妇救会秘书,组织广大妇女成立了部队接待站。
在频繁的战斗岁月里,八路军、游击队进进出出,经常在这里食宿,胡春花和姐妹们就担起了接待部队的任务,给八路军烧水、做饭、腾暖房热窑洞。她的工作,得到了中共 武乡 县委的多次赞扬。
1940年6月,加入了 中国 共产党。
1940年10月,日军进犯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胡春花组织起担架队,负责运送伤员。后到八路军三分区医院当了一名编外护士,洗绷带,看护伤员,帮助换药,给伤员洗衣服、缝缝补补,还给伤员灌汤喂药,端屎倒尿。她经常带领妇女给八路军做军鞋、补军衣,抬担架,送公粮。有一次,三八六旅一部分战士在村里驻扎,由于敌人围截,给养发生了危机,她主动把挑锅卖盆换回的5斗谷子送给了部队。1944年10月,胡春花出席了太行军民在 黎城 县南委泉镇召开的群英会。会上,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亲自授予她拥军模范锦旗一面。

李马保, 山西 省 武乡 县人,1919年出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身抗日运动,担任了村里的民兵队长,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劳武结合,保卫家乡。
1942年,太行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军需民用十分短缺。
李马保积极组织5户农民成立生产 互助 组,带领全组成员起早贪黑,修渠打井,引水灌溉,担水浇地。1943年秋天,他的 互助 组总共产粮54石,平均每户10石有余,另外还收获了50担山药、15担菜根,保证了全年的口粮。村里的其他群众看到李马保 互助 组生产获得了丰收,纷纷要求加入 互助 组。
1944年,树辛村在李马保的带动下,普遍取得了好收成。总共多打粮食1200石,不但解决了村里所有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积蓄了全村三年的公粮负担。
同年11月,李马保在太行区第一届群英会,荣获劳动英雄的称号。

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先后进行五次维修。
这座革命历史纪念馆,生动地再现了八路军总部的风貌,自开放以来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第二站:洪洞大槐树景区

上个世纪,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问我祖先在何处? 山西 洪洞 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这里的大槐树,就是我们的 山西 自驾之旅的第二站: 洪洞 大槐树景区了。


洪洞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简介:
洪洞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
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和 汾河 生态区四大主题区域,
另外还会分时段有实景演出。
整个景区为现代原址复建,古迹层面只有金代的石经幢,展览的千年槐根和二、三代大槐树。
其实整个游览园区想要传递给我们的的重点是在于精神层面,这中精神充分体现了 中国 人对家乡的依恋和对乡土的那份精神寄托,这就是 中国 最根深蒂固的家和根精神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进门处就是一个壁照,上边书写着一个巨大的根字,两旁四个篆字,饮水思源,正是 山西 移民寻根情结的最好注解。

游客们来这里,都有机会参加景区举办的传统祭祀。

导游还会给我们讲解传统的传统祭祀的具体流程,迎请神主敬香通神典帛安神敬献供品等九项传统仪。

自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在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三大传统祭祖节日进行祭祖,以表达对自然和先祖的感恩之心、敬畏之意,已成为 洪洞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传承与弘扬孝德的一项固定仪式,更是景区对传统优秀非遗文化的活化展示和创新发展。

关于大槐树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在景区内有很多非常不错的演出,可以帮助游客更加形象的了解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铁锅记》实景演出

讲述的是明洪武年间,移民到 河南 、 河北 等地的四兄妹根据约定,二十年后回到 山西 洪洞 大槐树下团圆,他们有分离的悲伤,有团圆的喜庆,更有再回老家的激动。虽然二十年间个人际遇不同,但他们对老家的依恋,对父母的牵挂却更为强烈,整个剧情跌宕起伏,令人回味。


在祭祖广场的明代戏台,每天都有很多精彩的演出,具体的时间可以参考景区内的节目演出公告。

《大槐树移民》实景演出

故事背景:
明朝推翻了元朝之后,为了巩固新的政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朱元璋根据当时国家的现实状况作出了一个大的决策——移民屯田,开垦荒地

据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朝廷屡迁 山西 民于滁和、 山东 、 河南 、保安等处,树下为荟萃之所。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明朝政府就组织了十八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而移民的地区更是遍及了 山西 五十一个县和全国十余个省市,其中 河南 、 河北 、 山东 、 北京 、 安徽 、 江苏 、 湖北 等省是移民主要聚集地,少部分迁往 陕西 、 甘肃 、 宁夏 地区。

《家国情怀》实景演出

洪洞 大槐树见证了600年前最悲壮的移民迁移历史,被视为家国情怀,神圣的象征。

解手原来是这么来的

在我们今天许多人看来,有许多文化特征都是以为是本地产生的,但其实不然,这些文化特征大部分都是来源于 山西 移民, 比如 我们对上厕所叫做解手,这就是当年 山西 移民所留下的典故。

因为在那个时候许多人不愿意离开故乡去其他地区种植农业,虽然说诱惑十分大,但还是许多人都不愿意去,而朝廷为了达到农业生产的目标,只能强制性进行把,许多百姓都用绳子给捆起来了。并派遣专业的军队来看着他们,监督他们到达目的地,发放农具和种子。

他们如果需要上厕所的话,就会对士兵说,解一下手就是说把手上绳子解开,然后自己去方便。这些士兵一般都会体察人情,因为大家都是百姓出身,而在这种长期的行军习惯之中,许多人把上厕所都叫做解手。

背着手走路,也是源自这里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脚小拇指趾复甲的来由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
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

民初的大槐树移民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强制性移民。
据统计,在洪武二年后的15年间,大槐树下的移走的民众达到1100万左右,这些人遍布18个省,500多个县市。现在每到清明节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人来到 山西 洪洞 大槐树人认祖归宗。


第三站:尧庙

临汾 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据史籍记载,约4500年前,尧封于唐,游于陶,又称陶唐氏,尧治 平阳 ,统天下四方。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那么,来尧庙寻根,到底寻什么?

一是寻文化之根, 中国 最早的诗歌《击壤歌》、围棋、华表、戏曲等众多传统文化的产生,都能在这里能找到源头。

二是寻精神之根,中华民族之民主、和谐等多种精神之魂起源于尧都。

五凤楼


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面宽七间,进深五间,也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
据导游介绍,远古时期,帝尧和他的四位大臣经常共同出行,调查研究,民主议政,被人们喻为五凤。民主政治最主要的标志是任人唯贤。尧禅让于舜是天下得利而一人无利,如若传位于子则是一人得利而天下无利。帝尧天下为公的思想,成为 中国 最早民主政治佳话。

天下第一井——尧井


穿过五凤楼,便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传说为帝尧亲凿,昭示后人饮水思源。

相传尧时期天下大旱,帝尧率人寻找水源,在 大树 下休息时,忽然看见很多蚂蚁聚集,于是令人在蚁穴处挖坑数丈找到了水源,这就是帝尧寻蚁穴而凿井的故事。
井是人类生活由依赖自然走向文明的重大转折,开启了井田、村落、城市的新格局,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先祖的智慧让人深深为之叹服。

广运殿


广运殿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取广以配天,运以载地之意。这里是祭拜帝尧的主要场所。
大殿正中间为尧的铜像,高5米,两边为4个大臣铜像,高4.1米。每逢初一、十五这里都香客不断,每周末景区还举行着汉服、巡古礼,拜帝尧大型汉服祭拜活动,游客也可以穿着汉服,跟随工作人员一起举行拜尧仪式,以表达对帝尧的崇敬。


殿前有两根木柱,是华表的前身诽谤木。尧初设立诽谤木,人们把意见写在上面或者敲击出声,他便出宫当面听取意见,以便改进政务,是古时信访工作的开端。现在演变为雕刻着精美盘龙图案的华表 石柱 。

位于尧宫东侧的尧典壁廊长达300米,镶嵌碑石380块,镌刻有《尚书.尧典》、《尧典图说》等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鼓楼中的中华帝尧鼓直径3.11米、高1.2米,两面均为整张黄牛皮而著,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据说工匠们制做此鼓历时半年,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2000年,中华帝尧鼓被载入了吉 尼斯 世界记录。


第四站:平遥古城

平遥 古城位于 山西 省的中部,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平遥 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 中国 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平遥 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 中国 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 成功 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票号解密:解密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这里我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的诞生地。

创始人雷履泰就是日升昌的首任掌柜, 中国 票号的创始人,不仅在为财东李家财源广进的同时,在商界更是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从商 成功 后的多年间,雷履泰先生也同北方商人一样, 大兴 土木,修建宅院,也就是这时候,留下了这间大院,如今早已成为我们的文化古物。

始建于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了。整座院子坐北向南,是由两主院、两跨院组成的传统住宅群体。

票号票汇要写密押,无论谁拿了都能去取钱,所以票号实行只认票不认人,见票即付,但付完必须即时消毁。
信汇,既认票又认人,要用信件详细记载汇款人的体貌特征并通知取款地,别人不能代领,票号称面生讨保业务。
期票,要写定取款期限,到期付款;即票,见票即付,无拖延……


探访王家镖局

在这 平遥 城里,曾经赫赫有名的王家镖局,现在变成了 中国 镖局博物馆。

走进院内,一个巨大的标字印在我们眼前。
独轮镖车、镖银、镖旗就放在面前。

镖车是当时镖局走镖时的重要交通工具,镖车有很多种,从马车到轿车推车不一而足。
当时还有一种跑镖的承载工具,那就是镖船。
镖旗是三角形的小旗子,上面的字是代表总镖头的姓,所以在走镖的过程中,想要劫镖的人就能看出来是谁保的镖,就不一定会乱劫镖了。

其中有一个专门的展室是有关镖局禁忌的介绍:镖师三忌,三不住,住店三要,三会一不,水路三规……都是无数次血的教训所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饱含着历代镖师的感悟和智慧,无不令人遐想,令人赞叹。
特别是处事原则:带三分笑,让三分理,饮三分酒,难道不是金不换的旅行保身要诀吗?对现在的出门旅行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镖局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它赖于江湖上有强盗才能生存。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票号、银行、铁路、邮政、轮船的开通,
至民国初年活跃了三百多年的镖局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

平遥 推光漆器文化博物馆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漆艺文化博物馆之一

从几米长的屏风到手中可以把玩的小物件,每一件展品都集中展现了 平遥 推光漆器古朴典雅、富丽绚美的艺术特色。


《又见平遥》

作为一个王潮哥导演的代表作,《又见 平遥 》是我强烈推荐的。
如果你在 平遥 会住一晚上,那么这部剧千万不要错过。

故事简介:
《又见 平遥 》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 平遥 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用自己以及232名镖师的生命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

第一次看《又见 平遥 》是在2015年的时候,那也是我第一次看这种沉浸式的剧,跟着演员走,随时更换场景的体验,当时真的是有被震惊到。
时隔多年,虽然现在这种类型的剧全国也都不少了,但是再次看《又见 平遥 》,还是会带来再一次的震撼。

整个舞台的设计,也非常用心。
故事节奏很好,有时现场演员还会来互动。

最后一幕是用面粉来表演,也代表了 山西 的面文化。
舞台效果超棒。


第五站:碛口古镇

晋商西大门,黄河古码头, 碛口 古镇在历史曾经是万里黄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依山而建、临黄河之滨,让它形成了一幅虎啸黄河,龙吟 碛口 的壮观景色

碛口 古镇处在黄河与湫水河交汇处。

从清初至民国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里, 碛口 古镇商贾云集,车水马龙。

碛口 古镇的街道、店铺是清代山区传统建筑的典范,今天的 碛口 古镇是一处密度很大的古建筑群,
全镇现在还有400多座大小院落,这些院落都是原来的商行店铺。

黑龙庙
黑龙庙是 碛口 标志性建筑,据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黑龙庙碑记》载,黑龙庙始建于明代,到乾隆年间,西湾村第四代祖陈三锡对黑龙庙进行了大规模重建。
据说建庙后水患聚减,水陆商贸日益繁荣起来,因此香火也越来越兴旺。

戏台下方的三个门洞,扩音、音质效果特别好,达到了在黑龙庙唱戏,黄河对岸的 榆林 可以听戏极佳效果。


黄河画廊
距离 碛口 镇约30分钟车程,我们来到了黄河边的黄河画廊景区。
在这里有一个简易的码头,乘坐快艇就可以近距离的欣赏到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了。

这种现象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盐风化现象。

这些风化穴形态千奇百怪,被形象地称为石沟、石龛、石窟、石书或者以各种动物或传说的怪物命名,如游龙、跳蛙、皎鲨、老鹰等。

《如梦碛口》

在 碛口 古镇的麒麟山庄剧场,每天晚上19:30都能欣赏到一场如梦如幻的实景剧《如梦 碛口 》

观众在360度旋转观演台上可以聆听到星空下的黄河奔流,观赏九曲黄河第一镇的商贾传奇。

演出内容从老天爷、老祖宗、老一辈、老百姓等四个部分进行艺术表现,将现代演艺手段和传统底蕴完美结合,涵盖了 碛口 上下千年的历史进程。

通过这部剧,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了 碛口 的黄河文化、晋商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


THE END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