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有啥讲究?出嫁的女儿为什么大年初二回娘家?(正月初十有啥讲究)

很多年轻人对过年也许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因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过年的时候根本感受不到放鞭炮的乐趣。没有鞭炮的声音似乎就是年味变淡的标志。事实上很多古香古色传统年俗,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的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过年的有些习俗还是经久不衰的,那就是正月初二很多地方仍然继续和发展着“回娘家日”的讲究。

正月初二,夫妻出双入对回娘家

在古代的社会,一旦女孩出嫁之后,平常日子中如果没有较大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都不允许回娘家。也就那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从娘家人的角度来看,其实也是不太欢迎嫁出去的女儿经常回娘家的。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这种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古代女性在“三从四德”的束缚之下,这种看似不见人情的习俗,在女性的心目中其实是极为正常的。

只有到了每年的正月初二,才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日”。在这一天,出嫁女带上自己的夫婿和孩子,并携带一些礼品回到娘家去。别小看了这次慎重的日子,再怎样还是要赶在上午的时候到达娘家,再将带来的礼物分给娘家亲门本家,已表明,此年今日我还是按习俗来了。

回娘家时,女儿要在娘家吃两顿饭,趁早吃完第二顿饭,“夫妻双双把家还”。因为娘家人最顾忌,也最反感,出嫁的女儿在娘家留宿,因为出嫁的女儿是别人家的媳妇,在娘家人的眼里就是外人。

正月初二在大家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只是传统的大年普通的一天。不过是按老辈人口口相传懵懵懂懂,多少知道正月初二才可以走亲戚,还要首先去回趟娘家。

想不到的是今年春节期间出现了冠状肺炎疫情,全国各地正在切实的做好防控措施。我们在紧张中还是保持着过年该有的幸福和热闹的氛围。不过安全第一,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亲朋好友,面对当前特殊的情况,安全健康是每个人的底线,“回娘家”都变换成手机拜年了。

还是祝福大家鼠年“鼠”不尽的收获和好运。

#####

讲究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这里过去拜年的旧习俗是:春节拜年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拜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都是合乎礼节的,过了元宵节后,就不拜年了。我们这里有句拜年的俗话:“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舅娘,初五初六拜姨娘”。一般来说,正月初一不出外拜年,只能在本族内拜。顺序是:先给祖父、父母拜年,然后是给伯伯、叔叔、兄长、堂伯·堂叔、堂兄拜年。长辈是不给晚辈拜年的,哥哥也不给弟弟拜年。岳父母也是父母,去拜年的礼节也是很隆重的,排在初二就很重视了,不过,再远也得当天返回。因为初三得给舅舅去拜年。给舅舅拜了年后才能去给姑妈、姨妈们拜年。如果颠倒了顺序,长辈们会怪罪的。拜完这些长辈后,其他的就随便了。

嫁出去的女儿初二才回家拜年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女婿初一得在家给祖父、父母拜了年才能来岳父家。

#####

是这样的,我们这里过年在时间上是非常讲究,新年一始,初一是个单日子不宜走亲访友,只能串门于左邻右舍。

初二是新年双日子的第一天,因岳父岳母乃妻子的老人是众亲之重,因此初二这一天不单单是女儿要回娘家,女婿也要随同前往去拜年,这是我们这里的

一种习俗,也是一定的规矩。谢邀!

#####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通常一家人也会选择在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

本来地标河南省濮阳市 这个问题我很谦卑的问了我妈,我妈告诉我这是老一辈形成的规矩和习俗从来没有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是第一年出家的女儿回家 我们叫认门,至于讲究的话必须带上过节的礼品,礼品没有特别要求,无非就是吃的喝的。然后在家里摆个酒席宴请女婿吃饭喝酒。

#####

我们这里过年在时间上是非常讲究,新年一始,初一是个单日子不宜走亲,只能串门于左邻右,初二是新年双日子的第一天,因岳父岳母乃妻子的老人是众亲之重,因此初二这一天不单单是女儿要回娘家,女婿也要随同前往去拜年。

#####

初二是出嫁女带丈夫回娘家的日子,好像全国哪里都是这个风俗,具体是怎么来的这种习俗,我还真的不清楚。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