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么定义善,善行的标准是什么?

佛教怎么定义善,善行的标准是什么?

问题:

  佛教怎么定义善和恶?善行是看主观意愿还是取决于客观效果?

济群法师:

  佛教对善的定义是:不仅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众生;不仅有益于现在,也有益于未来。

  经典中主要说到十种善行,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嗔、不邪见,反之则是恶行。但十善的重点在于不作恶,属于消极的善。此外还有积极的善,不仅不杀生,还主动放生、救命;不仅不偷盗,还主动布施、利他。

  在菩萨的三聚净戒中,摄律仪戒的重点是止恶,摄善法戒的重点是完善自我,饶益有情戒的重点是帮助众生,对善行作了完整概括。

  至于判定善行的标准,重点在于动机,但也不是绝对的,还要符合相应条件,才是完整的善行。如果发心很好,但缺乏智慧,处理不当,也不能称为善行。反之,本身的动机是作恶,但阴差阳错地帮助了他人,同样不能算是善行。

文章转自:济群法师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