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归结为“安心为要”和“念佛为本”

《无量寿经》归结为“安心为要”和“念佛为本”

  在学法的过程中有一个普遍现象:有些人理论学了很多,但是不知道怎么运用,运用的时候标准不清晰。比如涉及专修和杂修、世间法和佛法、通途法门和净土法门、菩萨道和凡夫道这些对应的关系时,站在佛法的立场或者是净土宗行人的立场,怎么处理好这些关系?很多人难以平衡,多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从根本上讲,《无量寿经》可以归结成两句话:第一句是“安心为要”,第二句是“念佛为本”。佛法首先是给人安心的,因为心是佛法的根源。我们之所以想解脱,也是想让心灵得到安息、找到归宿。

  “安心、起行、作业”是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中几个重要概念。起行(念佛)之外还有作业,把念佛之行融到日常的行住坐卧当中去才是完整的。如果只有安心,没有起行、作业,就成空谈了。

  安心、起行来自第十八愿的“三心”“十念”,“三心”是安心,“十念”是起行。“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就是安心,安心之后自然“乃至十念”。

  很多念佛人讲,往生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世间的问题好像没解决,经常觉得挺烦恼,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其实所谓的安心,不仅仅是往生要安心,世间的很多问题也要寻找安心之道。

  《无量寿经》讲的“五恶”“五痛”“五烧”就是因果轮回。通过“五恶”“五痛”“五烧”,能认识到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从而也就认命了。因为不是别人把我们变成凡夫的,而是我们自己无量劫以来造业造成的。

  为什么很多人在世间过不好日子?就是因为不愿意认命,把造成自己命运的责任都推给别人,推给社会,推给家庭,推给父母。从根本来讲,这就是不懂或者不信因果。平常讲因果的时候大家好像都相信,但是真正面对因果现前的时候,就都不认账了,这是不安心的一种表现。

  这个问题靠念佛能不能解决呢?理论上是能解决的,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并没解决。因为很多人这个时候不会去安心念佛,关心的是这件事情该怎么办?心是不安的。如果能转过来念佛,把担心的事放下不管,那也可以安心。

  但是很多人这个时候不能安心念佛,那怎么办,那就可以把念佛和世间之事分开处理,往生念佛,世间之事用世间的方法解决,懂得世间的因果,也能让我们安心。

  孔子有一句话可以让学佛人思考:“乐天知命,故不忧。”无忧就安心了。“乐天知命”是知上天之道,这个“天”从佛法讲可以理解成因果。儒家没有因果观念,一般推之于天命,能够乐天知命的人自然就少烦恼。世间人不论学不学佛,都应该具备这种心理素质,即使不信佛的人也需要安之于命。

  很多人喜欢算命就反映出不安的心态,都想知道自己的命到底如何。其实命好也罢坏也罢,面对命运最好的方式就是接受它,因为这是我们过去世的宿业决定的。我们今生的福报、智慧、德行乃至在佛门修行的功德、佛法的善根等都是自己过去世的果报招来的。

  历史上有成就的人几乎都是在逆境当中成长的,像眉山有名的苏东坡一生坎坷,经常被贬官。孔子也是典型的代表,到处去推广他的思想,四处游走如丧家之犬,国君都不买他的账。

  我们怎样面对逆境?抱怨会把逆境变成顺境吗?不会,逆境依然是逆境,甚至会更逆、更严重。只有逆来顺受,顺着受就会变成顺境。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逆境就成为顺境了,反而能让自己的心智、德行、见识、心量、忍耐力都得以锻炼。

  无论从世间的角度还是从佛法的角度来看,任何事都无所谓顺逆、苦乐、祸福,关键要善体天心。从世法讲,我们在世间还要有所作为,不必过于计较一时的顺逆、苦乐,应安心于做该做的事。从因缘讲,就是安心于缘,随缘而住。

  佛门经常讲随缘,因缘不同不能强求。因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因一个是缘。亲生为因,助发为缘;力强为因,力弱为缘。生发的主因叫因,助成主因的叫缘。比如种子要发芽,种子是因,水、阳光、土壤等是缘。

  种子遇到这些缘,因缘具足就能够发芽。力强的称为因,力弱的就是缘。种子的力量强,它本身有生发的内因,遇到外缘就发芽、开花、结果。

  世间的任何事都有因缘。学佛的人要想安心,首先就要安住于因缘,安心于缘,随缘而住。

  世间之缘就是佛门常讲的“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世间的缘到了,我们不得不接受,哪怕是恶报、恶果也必须接受,这既是自己的因缘,也是过去世的因成就今世的果。

  印光大师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开示:“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一件事情的成败与否全靠因缘,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之事,所有事情的成败与否都是因缘决定的。

  《印光大师文钞》在这些方面讲得比较多,比较欠缺这方面认识的人可以去看一看,学习怎么为人处事,怎么面对世俗的因缘。很多人学佛缺少基础,如果基础不了解,有很多现世问题就不知道怎么解决,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

  虽然念佛平生业成是安心了,但是还有很多地方不安心,在生活中还是很痛苦,面对烦恼还是无能为力。有些弘法的人出去弘法,别人提问的时候,绝大多数问题都不是念佛往生的问题,而是烦恼的问题,家庭的问题,儿子的问题,丈夫的问题……为什么不关心往生问题而是世间问题?

  说明人一方面要求往生,另一方面还是希望世间的这些逆境、业障能转化,能顺心。所以绝大多数人还是关心现世问题。佛门中人,如果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关系就更要学习了。

——来源:《无量寿经》探源第27讲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