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不回头的传说(布达拉宫的传说)

布达拉宫的传说?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 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 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纪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和硕特王朝)时期固始汗和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 “此后历代达赖又相继扩建,终成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噶厦是执行机构)。

布达拉宫的历史和传说?

自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始建布达拉宫作为王宫,在此划立行政区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号令群臣、施政全藏。 派遣、迎送来往于周边各国的使者,或与邻邦结成姻亲关系,加强吐蕃与周边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吐蕃社会的繁荣。 公元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并将政权中心移至布达拉宫。 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第司.桑结嘉措于1690年至1694年主持修建了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为主的红宫配套建筑群,基本形成布达拉宫的建筑规模。 经过1300多年的修建历史,布达拉宫形成现在的规模。整个建筑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达117米,大小房间二千余间。

布达拉宫的来历、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本文以现代旅游开放为节点,梳理了布达拉宫的历史脉络和信仰体系,并对现代旅游市场中的各个角色进行分析,通过各个力量投放在布达拉宫产生的影响大概归纳了布达拉宫的多元文化体系,对布达拉宫的研究范围进行了延伸。 布达拉宫具有1300多年的历史,从松赞干布时期的王宫,到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的政教中心,再到现在的世界文化遗产、西藏旅游形象,在历史的积淀中,它的形象不断变化。1300多年前,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座宫室的王宫,如今只剩下两间,其余均为重建。在现代化的知识背景下,其内涵更是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和扩充,在世界文化遗产和旅游市场等的新概念指引下,布达拉宫形成了一套包容、多元的文化体系,折射出了现代社会的缩影。因此,本文将布达拉宫分为前世和今生两个阶段,主要以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和旅游市场的开放为节点,分析其内涵的变化。 一、布达拉宫的前世 (一)布达拉宫的历史变迁 布达拉宫海拔3763.5米,建筑群占地面积36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5.7米,共十三层,全部为土木石建筑,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1961年,布达拉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得到蒙古和硕特部落布达拉宫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代达赖又相继扩建,终成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 宫墙内的山后部分称做“林卡”,主要是一组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在此取土,形成深潭。 “布达拉宫建在海拨3770米的山上,相对高115米,东西绵延360米,南北宽约300米,殿宇楼阁近千间,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包括山下经院、监狱、藏军司令部、后花园等附属建筑,占地41公顷。始建于7世纪,8世纪曾遭受雷击,9世纪又毁于兵乱。 布达拉宫本来不是寺庙,是宫殿而已。从五世达赖受清顺治皇帝册封后,这里才真正成为政教合一的圣地,才自然而然受到人们顶礼膜拜,才有了大量的喇嘛。 随着国家口岸的开放,旅游事业逐渐发达起来,号称世界上最清洁干净的净土,云中的圣城也成了旅行者梦寐以求向往的地方. 我坐在布达拉宫的门口,望着对面咫尺相望的药王山,百无聊赖地看着山下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藏族的出家人与汉族不一样,这里全民信教,几乎家家都有出家人,而出家人大都从自己家中自带口粮或由家人供养,我是汉人,虽然有上师照顾,却也不是长远之计,后来跟曼巴大师学医,活佛提议,在布达拉宫的门口,做个简单的救急诊所. 正是旅游旺季,各色皮肤,操着不同语言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都来朝拜这个神奇的地方.布达拉宫不像一般的景点,它盘踞在山顶,建筑群从下包围到上,的确犹如爬山般艰难。灰白色的墙壁,蘑菇般可爱突起的大扶手,宽宽的阶梯. 下面上来的是一老一小两个人,走在前面的是一个年纪很大的喇嘛,从装饰来看,应该来自青海.而后面上来的却是一个穿着牛仔裤,身背旅行包的长发青年女子,慢慢走近了,皎好而白皙的面容上挂满了仆仆风尘,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脸上布满了血丝,在整洁宽大而又陡峭的石阶上,手扶着栏杆,三步一喘、五步一休息的迈着步子,一只手按住太阳穴。呼吸变的凝重,寒冷的空气吸入肺部强烈冲击着痛感神经。 老喇嘛跟我打了个招呼,迈步走进了宫殿,我看了他的介绍信,他来自青海的塔尔寺.而站在我面前的这个女子,鹅蛋形的脸上由于强烈的太阳光,皮肤有些干裂爆皮手扶着门框呼呼喘气,拉萨这地方,内地的人来到这里一般很难适应,即使不做什么事,日常的正常活动,就好象一个普通人扛了一百公斤重的麻包,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艰辛. 随意聊了两句,她来自无锡,南方的一个温暖而精致的水乡城市.大学时就一直渴望到世界上最洁净的地方来看看,好容易工作了,每月五千的薪水使她跨入白领阶层. 偶然的一个机会,与主管发生口角,一气之下而辞职,简单收拾了一下行囊,带着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三万元钱,独自一个人来到西藏,先到青海,又从格尔木做汽车,沿着青藏公路,经过六天六夜的颠簸劳累,终于到了这里. 我问她看到布达拉宫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她说她想哭.低头想了一下,又说,很想妈妈.看她眼圈有些红红,我赶紧叉开话题.我拿出一合油膏递了过去,告诉她防紫外线最管用.她说了声”谢谢”,接过去,打开合盖,用指甲刮了一点,放在手心里擦了一下,揉开了在脸上揉搓了一下. 我看了看她的气色,请她做在旁边的椅子上,手指在她的腕上按了一下,用心去感应着,这是一种像感冒、像发烧,像安定过量的感觉,我知道,这是正常的高原反应,随即放下心,包了些红景天的粉末给她告诉她服用的方法. 看着她狼狈的样子,我笑着对她说,其实她没必要象这样爬上来,完全可以象其他人一样,乘车从旁边新开的盘山路上坐车上来.她说上山的时候听人介绍过了,只是好不容易来一次西藏,到了心中梦想的布达拉宫跟前,不亲自走上来,未免是心中的一个遗憾. 他看出我不是藏族人,好奇地向我询问,我也没有隐瞒,就把自己来到这里的过程向她做了个简单的介绍,她听着我的话,不住点头,并表示理解.最后,她邀我给她做一次导游,顺便讲解一下人文地理. 我正好无聊,便答应了.跟其他几个工作人员打个招呼,让他们帮我照看物品. 7世纪的建筑仅剩下松赞干布曾经修造的法王洞和他的本尊佛殿”帕巴拉康“。1645年,五世达赖执掌西藏政教权柄后不久就开始重建布达拉宫。 五世达赖圆寂后,摄政第巴。桑结嘉措续建,于1693年完工”这是入门处挂在墙上的铜牌,用藏汉英三种文字做的简单介绍,下面还有一个木牌,写着一些游客须知之类的字样. 这里的宫墙是用三合土修建的,厚达数米,用石头砌边,要知道现在一般修筑水霸等建筑才用三合土,它可以抵御炎浆,在1300多年前人们就懂得如此工艺,实属奇迹。我们主要参观了白宫和红宫。白宫是历代达赖的寝宫,没什么意思;而红宫却存放了五世、七世----十三世达赖的共八座灵塔。 各灵塔极尽奢华之能示,尤以五世达赖为最。塔高14.85米,共用黄金11万两,塔上镶嵌各种珠宝不计其数,藏语叫此塔“赞木耶夏”,意思就是半个世界。释迦能仁殿,主供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排列其八大弟子立像,殿内设七世达赖喇嘛宝座以及存放手抄甘珠尔经典。 布达拉宫与西藏其它的建筑一样,色彩浓厚,有汉式飞檐歇山和藏式辉煌金顶,风格多样而不失藏族特色。给予我强烈视觉冲击的是红、白、金三色,刚研究过格局,现在我所见的是彭措多郎大门,门闩像是一整棵树的树干做的,走近一碰,果然是的,上面凝聚着历史的沉淀。 记得有红宫、白宫,还有金顶,但这个位置还看不见,凭感觉知道这里的色彩协调而丰富。从这里向下望,有长城高高在上的感觉,亦有天空唾手可得的近距离感受。 进了大门,是窄窄的廊道,很奇怪的是没有窗户,却有几个墙洞。凑过去,是厚厚的宫墙。 出了廊道,是个大面积的广场,举行盛大的歌舞和跳神活动的场所。在附近不远处,是几位外国游客,呼喊大叫着,神情激动。相比下,我们俩却沉默的可怜,静静的坐在角落里,倚靠着墙,微弱的残喘着。 过去这里是培养中等僧官的地方。平台西面是白宫,进入白宫的门厅有座小巧而徒峭的木梯,游客只能从两边的梯子上去,中间的阶梯是专供达赖喇嘛和清朝驻藏大臣用的。墙上是大面积的图画,在这里什么都很大手笔。我踱着过去,看了许久才明白是以前修建布达拉宫和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另外有幅图画我非常感兴趣。画面以绿色为主,画面有连绵不断的群山、房子、树木、人,但资料上说是“猴子变人”的故事。 传说观世音菩萨给一只神变来的猕猴授了戒律,命它从南海来到雪域高原修行。于是这只猕猴在雅砻河谷的洞中,潜修慈悲菩提心。许久之后,出现一个女魔,要与猕猴成婚。猕猴不肯,女魔便以千万生灵要挟,假如她与妖魔成婚,雪域高原必定成为妖魔的世界。猕猴心怀慈悲之心,问过菩萨后,便与女魔成亲,繁衍后代。 这对夫妻生下六只小猴,猕猴将它们带到果树林中,让他们各自寻食生活。三年以后,那猴父前去探视子女,发觉他们已生殖到五百只了。树林之中果子也愈来愈少,即将枯竭。于是,猕猴取了天生五谷种子,撒向大地,大地不经耕作便长满各种谷物盆地。 父猴这才别了众小猴回洞里去。众猴子因得到充足的食物,尾巴慢慢地变短了,也开始说话,逐渐变成了人,这就是雪域上的先民。我是西藏的一名导游,布达拉宫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不过这个解释很官方,我朋友是在西藏寺庙长大的,据他所说,当时,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开始建布达拉宫作为王宫,说是为迎娶文成公主其实是不完全正确的,而且按照当时的情况看,文成公主之所以远嫁西藏,是因为他本身在后宫就不得地位,没有威信,来拉萨才能让自己地位不退,所以不可能为她建一座如此大的宫殿,更多是政治和宗教原因。 吐蕃解体后布宫就被废弃了,加上天灾人祸,变的很破烂,现在所看到的布达拉宫其实是17世纪后重修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