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出家后如何处理亲情,憨山大师是这样做的!

出家后的人是怎样看待亲情的呢?

得道开悟后,就不再挂念父母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著名的高僧——憨山大师的行持。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父亲姓蔡讳彦高,母亲洪氏。

因缘巧合回故乡

万历十七年(1589),大师四十四岁。这年憨山大师开始阅藏经,并为僧众讲解《法华经》和《大乘起信论》。

大师自从离五台山后,常有拜见父母之心,但恐落世俗知见,所以一直没去。

不久前大师拟为报恩寺请一部大藏经,在十月份到了京都,太后即命人赠给一部。

大师奉经到了龙江,这时报恩寺的宝塔连日放光呈瑞。大师到了金陵报恩寺,在迎经的那一天,宝塔的光明好象一座桥一样,呈半圆形向北伸延,迎接藏经的僧人都从光明中走过。直至安置藏经,建立道场,光明仍连日不绝。

这罕见的奇妙光明,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人们来瞻仰观礼,面对如此瑞祥之相,无不叹为稀有。

大师送经到报恩寺的消息,不胫而走,一直传到他老母亲的耳朵里。

老母亲欣喜异常,先派人去问候大师何日到家,大师说:“我这次是为朝廷之事而来,不是为了家庭来的。

如果老母亲在相见时,如同过去未离时一样欢喜,那我最多可回家过二夜,否则我就不回去了!”

老母亲见大师这样说,就派人再去说:“现在能再相见,已欢喜的不得了,那里还会悲伤?见一面就可以了,又何况是二夜呢?

大师在静坐中以神通力回到家里,老母亲一见儿子,因过于激动,竟高兴得昏倒在地。

晚上,大家聚在房间里叙谈,一位族中的长者问:“你乘船来还是乘车来?”

老母亲说:“何必问乘船来乘车来!”

长者又问:“那从何处来呢?”

老母亲说:“从空中来!”

大师听了惊讶地想:“怪不得老母亲当年能舍我出家啊!”

于是问老母亲:“我出家后,你想念我吗?”

老母亲说:“哪能不想念呢!”

大师又问:“你怎么排遣这想念之情呢?”

老母亲说:“我起初不知如何是好,后来知你在五台山,就去问师傅五台山在什么地方,师傅说‘在北斗之下,即你令郎居住之处’。我从此后,每夜朝北斗星的方向礼拜,称念菩萨的名号,渐渐地就不再想念了。假如说你死了,就不再拜了,也不再想念了,今天见到你,是神通变化而来呀!”

第二天,大师随二亲去祭祖茔,又去卜择二亲的葬穴,这时老父亲已八十岁了,大师开玩笑说:“今日活埋老子,省得他日再来!”

并把铲斫在地上,老母亲见了一把夺过铲说:“老婆婆自埋,又何必烦别人来!”连斫了数十下。

第三天,大师向二亲告别,老母亲欢喜如故,未尝蹙眉,大师知道老母亲并非寻常之人。

@慧传小师妹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