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迹丨明人十二像:中国画写实艺术的巅峰

名迹丨明人十二像:中国画写实艺术的巅峰

名迹丨明人十二像:中国画写实艺术的巅峰

明人十二像

文/郑旗陈云海

南京博物馆藏有一套至今不知作者姓名的《明人十二像册》。这套册页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先后经五家出版社一版再版,又由有关文物、艺术方面的丛书、画册一再收入,并经许多专家撰文介绍,每次与读者见面,都受到异口同声的赞叹。我曾经在南博工作近十年,多次目睹真迹,真可谓百看不厌。

一、江南画师笔下的江南名士

此套肖像描绘有汪生洲、何斌、徐渭、徐惺勿、李日华、刘宪宠、刘伯渊、童学颜、罗应斗、葛寅亮、王以宁、陶虎溪等十二人,他们都是明代万历、天启间浙江籍(慈溪、绍兴、杭州、嘉兴一带)的官僚名士。其中除儒生装束的徐渭外,十一人都是浙江地区为官清廉的官员。画中,他们一律头戴幞头形制乌纱帽,身穿红色盘领窄袖大袍,目视观者,神态坦荡平和,显示出刚正不阿、睿智高洁的品性。同时,众人又各具形貌特征和精神状态。

x换一张

名迹丨明人十二像:中国画写实艺术的巅峰

(选填)图片描述

佚名 明人肖像册 葛寅亮像

此册肖像画虽然没有署明画家姓名和作画时间,但从画中人物的真实形象推断,作画时间和这些人物的生活年代应该相当。比如在葛寅亮像上,题写的官衔是湖广提学副使,而没有注明卒时的户部侍郎官职,因此推断此肖像应作于葛寅亮生前。诸幅画像中,《徐渭像》时间较早,因为他在万历十二年(1593年)去世时,其他人还不到30岁,而此像构图、风格也和其他几幅不同,所以作者可能出自较早的万历年间。其他十一人都应是万历年后的晚明画家(早于曾鲸的活动年代)所作。就作画者来看,凭其高超的技巧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断定,作者必为当时地方上的名家高手,因其名声被请入这些官僚家中画像。这些才艺出众,游走于官场之间的画师应当和画中的官员名士都有交往,但与当时的其他民间画师一样,他们身份卑微,并没有进入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圈,所以没有在画史上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载。

名迹丨明人十二像:中国画写实艺术的巅峰

佚名 明人肖像册 何斌像

二、江南两家之传法

《明人十二像册》的创作者、创作对象和创作目的都与传统肖像画创作有很大区别:元明代之前的肖像画创作者主要是宫廷画师和文人画家,肖像画的创作对象也主要局限于宫廷、权贵阶层。而这些帝王贤臣的肖像画主要是为了辅助政治教化,成教化、助人伦,具有宣扬治乱兴废、纪功颂德的政治功用。这些画为突出对象的身份地位而显得较为程式化和理想化,在表现人物面貌、细节的真实性和个性化方面也受到技巧的局限,而到了明代中后期,随着人物画的衰微,文人画家与职业肖像画家分道扬镳,肖像画创作逐渐转向民间。尤其在商品经济迅速崛起、手工业和商业繁盛的江南地区,缙绅、商贾和庶民对能描绘其真实面貌的肖像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他们传神留影的也主要是民间画工身份的画师。其写貌留影的主要目的是供后辈祭祀、缅怀,所以酷似真人对象成为此时画家追求的主要目标,重视形似的写实性绘画技法和审美趣味也随之形成,极大影响了明清肖像画的创作。

名迹丨明人十二像:中国画写实艺术的巅峰

佚名 明人肖像册 刘伯渊像

《明人十二像册》就是当时社会审美需求和功能需要的必然产物,其构图和技法与传统肖像画大异其趣。人物为半身胸像,取正面平视观者角度,尺度很大,充满画面。人物衣着冠服一律平涂,面部则以色彩层层渲染。绘者准确抓住每个人物的形神特征,如镜中取影,形神兼备,俨然如生,观者似乎可以感知人物的肌肤温度和血液脉搏堪称工笔肖像人物画的巅峰之作,中国画中的超级写实主义。

名迹丨明人十二像:中国画写实艺术的巅峰

佚名 明人肖像册 汪生洲像

这些肖像采用的是明代中叶兴起的江南派画法。具体绘画方法如元代王绎《写像秘诀》中所述,先以淡墨霸定眶格,然后用色彩逐旋积起,多层次反复渲染面部凹凸。它比以色彩平涂的传统手法,更能逼真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形象。这种画法可以用清代蒋骥在《传神秘要·用笔四要》中提到的四要——准、烘、砌、提来概括,大致有如下步骤:

1、准。先用淡墨(或略合赭石)霸定五官形状,勾勒五官位置和面部轮廓线条,这相当于四要之首的准。但这种起稿方法并非如西画那样直接面对描绘者写生,而是通过对人物全面细致、由表及里的观察和交流,来体会、揣摩和捕捉对象的内在神气和真性情,成熟后才运笔默写,人物的神韵自然神完气足。

名迹丨明人十二像:中国画写实艺术的巅峰

佚名 明人肖像册 李日华像

2、烘和砌,即是皴染。定好五官墨骨后,根据不同人物的肤色、不同部位的深浅,用粉彩层层烘染人物面部阴阳凹凸。烘染的步骤是:在面部敷色前,先用赭色或胭脂色再次勾写天庭、眉弓、眼睑、鼻梁、颧骨等五官的骨骼、肌肉凹凸起伏明显之处,并晕染两鬓、鼻侧、眼窝、嘴角、耳窝等凹处,两颐、鼻下及下颌等体面转折处则染得更深些,不同层次的深浅使整个面部更具有立体感;全面敷色时,以植物色和白粉辅以淡薄的矿物质色,对整个面部施以层次晕染,使面部的阴阳、凹凸隐含于整体厚度之中。然后再以褚、绯、粉等色烘染面颊和眼皮等面部暖色区域。最后轻笼一层薄粉,在凹凸交接处渲染使之润和,既保留了面部的体积感和明暗凹凸变化,又不显露突元的阴影和块面,显得厚实而含蓄。

名迹丨明人十二像:中国画写实艺术的巅峰

佚名 明人肖像册 罗应斗像

如此层层渲染将人物的气血肤色、肌肉骨骼组织、面部深浅变化,表现得惟妙惟肖而富有立体感,但这种立体感却与西洋肖像画法有很大区别。西洋画是受光线向背影响产生的阴阳脸,而此套肖像的人物面部虽然也有明暗凹凸,但其表现完全基于绘者对人物面部凹凸形体和轮廓结构的准确认识和理解,而决不是对固定光线下的面部明暗色调的机械摹写。

3、提。全面渲染充分后,以提结束——以浓墨勾醒眼、眉、须发等,再将毛发以淡墨逐层染至浓墨状。十二人的眉毛、发须的疏密、曲直、形态,决无半点雷同,用笔劲拔细密,毛根入肉,历历可数。

名迹丨明人十二像:中国画写实艺术的巅峰

佚名 明人肖像册 陶虎溪像

除了对人物面部结构的精心勾勒渲染外,绘者更以点睛之笔突出人物生动真实的个性面貌。其中突出的一点是,绘者并没有用传统的相学方法去概括人物特征,也没有因他们的身份为尊者讳,加以美化,而是采取高度写实的手法,对于面部的各种生理缺陷加以真实表现。如罗应斗臃肿的眼袋,童学颜面部的色斑,葛寅亮耷拉的眼睑、龇出唇外的牙齿,李日华的倒八字眉,徐惺勿苍白的脸色,刘宪宠的面瘫等生理缺陷都被巨细无遗地画了出来。表现手法也更深人讲究,如面部痣斑、眼睑上的瑕疵用檀子墨水精心干皴砌染而成,痕迹浑融。

名迹丨明人十二像:中国画写实艺术的巅峰

佚名 明人肖像册 徐惺勿像

此套肖像中更引人注目的是直视观者的生动目光,我们似乎可以洞察各人的内心世界。所谓传神正在阿睹,对人物眼睛的刻画是传神的关键所在。精粹玄奥、神采俱发于两目,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所有肖像中,人物眼部的描绘均极为细腻,点缀高光的处理方式与西洋画法不同:西方画法是点瞳仁的高光,而此处却是用白粉点瞳仁外两笔。元代王绎在《写像秘诀·采绘法》中就曾提及这种画眼法眼中白染瞳子外两笔,次用烟子点睛,墨打圈。这种绘眼法,相较于西法更能传神,使双眼炯炯有神。

名迹丨明人十二像:中国画写实艺术的巅峰

佚名 明人肖像册 童学颜像

三、见画如见人

《明人十二像册》不仅追求外形特征的酷似,更精于以形传神写心。画者非常善于抓住人物的瞬间表情、神态,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每个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气质和情感思想,使观者见画如见人,人物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

如《徐渭像》中,徐渭是典型的明代儒生穿戴,头戴饰有玉佩的飘飘巾,身着长襟,衣纹用笔洒脱简练,窦寥勾勒。面部取四分之三侧面角度,面色黧黑,神色木讷。眉头深锁,双目凝视前方,充满无奈和凄迷,似乎沉浸在对不确定命运的忧思中,流露出忧郁孤愤的神色。纵使天才超逸、胸怀大志,狂傲不羁,也无奈出身卑微命运困蹇,怀才不遇,只能潦倒一生,直至癫狂而终。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绘者将徐渭胸中郁勃的不平之气和凄楚心境,尽现于笔端,极富艺术感染力,体现出画者深刻的洞察力。

名迹丨明人十二像:中国画写实艺术的巅峰

佚名 明人肖像册 徐渭像

而同为文人名士的李日华气质和精神状态就与徐渭迥异。他是明代文学家,也精于鉴赏,是著名书画鉴定家和收藏家,号称博物君子,与闻名于世的大收藏家项元汴、董其昌齐名,明亡后被称为海内三遗民。在画中李日华身上江南文人儒雅含蓄、雍容恬澹的气质,精湛融会的艺术才情展现无遗。肖像中最精彩的是李日华那双阅尽天下书画名迹的慧眼,流露出豁达自信和圆通透彻的灵根悟性,可谓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被世人欺。

名迹丨明人十二像:中国画写实艺术的巅峰

佚名 明人肖像册 刘宪宠像

在其他肖像中,对人物性情和气质的表现也毫不逊色,如刘宪宠的温和平易,刘伯渊的自信气盛,王以宁的宽厚豁达......各人性格、气质迥异。

《明人十二像册》逼真记录了这些明代人物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更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此册肖像画对人物形象、神态、气质特征及细节刻画所达到的深刻程度,在中国画中是前所未有的。在最早的《徐渭像》创作的嘉靖、万历年间汲取西洋画法的曾鲸(1568年~1650年)可能尚未出生,也就是说在西洋画传入之前,中国肖像画已经有了非常写实的造型方法。因此可以说,这套册页是对中国写实画法完全取自西方的有力反驳。创造了写意画巅峰的中国画,同样创造出了辉煌的写实艺术。

本文原载于《东方艺术》

名迹丨明人十二像:中国画写实艺术的巅峰

佚名 明人肖像册 王以宁像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