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简字体之争当休也

繁简字体是孪生兄弟,均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汉字繁简演化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繁简字体之争当休也

汉字繁简演化科学性

以电字为例,其演化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繁至简的过程。繁体電下雨打雷时才会生电,故在甲骨文象形字申基础上加上雨字,创造了繁体電字,强调电雨相伴的天象特征。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人们对电有了更深刻认识,知道电的产生不仅局限下雨打雷,摩擦亦可生电,从而发明了人工发电。因此,又将繁体電字的雨字去掉,恢复到甲骨文申的字形。这一简化不但不影响电字的字理字意,而且更加符合自然、科学。

汉字繁简演化合理性

以尘字为例,繁体塵字是鹿字下边一个土字,其已是简化一次的结构。尘字初文是麤字下边一个土字。《说文解字》:尘,鹿行扬土也。显然,尘字本意是指群鹿奔跑扬起的土。尘字繁体最初阶段,笔画多达36笔,给学习、书写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古人把3个鹿字简化为1个鹿字,其下土字不变,笔画也从36笔减至14画。虽然笔画减少很多,尘字首次简化之后仍属繁体系列。以尘字繁体本意解释,尘是飞起的颗粒。在实际生活中,尘土扬起原因很多,动物奔跑、车辆行驶、刮风、震动均能扬起尘土,其不局限于鹿行。尘字核心是微小土粒,在外力作用下而被扬起,与鹿并无太大关系,关键是形成尘的本源物质土的体积大小。微者,小也。由此以小字取代鹿字,即小土为尘。这样更为贴近尘字本意,而且更易理解、记忆、学习、书写。

繁简字体之争当休也

繁简字体如同环肥燕瘦,各具其美。前者像贵族,美在艺术,重在人文;后者似百姓,美在接地,重在实用。何为文字?从狭义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从广义看,文字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无论繁体字,还是简体字,只要能担当起记录语言的任务,只要能完成好传承文化的使命,均无可厚非。

就连蔡英文也被发现在写信、记录时经常用简体字。正如已故台湾作家余光中所言这是一种生活习惯使然。以台湾(臺灣)二字为例,几乎所有台湾人书写时都用台简体而非繁体。

繁简字体之争当休也

繁简字体并非先天对立,繁简演化有其历史必然性、内在统一性,不应强加意识形态考量,而应回归务实精神、开放态度,在兼容并畜、理性包容中寻求和衷共济、和合共生之道,共同担负起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神圣使命。

原创: 陈宏(节选)

繁简字体之争当休也

繁简字体之争当休也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