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为天、坤为地”,不是《易经》而是《易传》之辞

《易经》即《周易》,《史记》及《易传》皆称《易》。周文王之故,有《周易》之名。儒家奉为经典之故,又有《易经》之称。

据说周文王在伏羲《易》八卦基础上演绎为六十四卦。八卦卦名为: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易经》卦辞爻辞不仅无阴阳、太极,也无乾为天、坤为地之辞。

托名孔子《易传》之《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即: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易传》之《系》: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也。

然而,七十年代出土马王堆西汉帛书《周易》与通行本大不一样,六十四卦卦名多有不同,仅八卦:

键(乾)、川(坤)、辰(震)、筭(巽)、赣(坎)、罗(离)、根(艮)、夺(兑)。

帛书《易传》也不同,仅《系》篇名同,但文字不同,如,无太极、四象,而是大恒、四马。且凡象字皆为马。

帛书《易经》也托周文王之名,帛书《易传》也托孔子之名。

帛书《易经》无乾、坤二卦卦名,帛书《易传》无象字、无《象》篇,也就无乾为天、坤为地之说。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