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视归属感的民族了,有家才有国,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有国才能保家。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从而构建起整个社会。因此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家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世代祥和、延绵传承做出了非凡卓越的贡献。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深刻的家族观念,集中体现在每个家族所建的本家族祠堂上,千百年来祠堂也成了每个村落,每个大家族必有的建筑,不论其规模或重要性都是其它建筑无可替代的。早先的祠堂是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相当于家庙),逐渐发展为多种用途,除了用于祭祀祖先外,还作为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行使族权、家族的社交场所及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祠堂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祠堂及其宗祠谱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也因祠堂是村中大家族的首要建筑,它也更注重选址,关注风水。在无锡惠山这处风水绝佳处就有一组古代祠堂群,涉及80多个姓氏的110多座祠堂,这些祠堂与江南山水、名泉胜地共同组合成了吴中地域特色浓厚的山水佳景,其建筑总面积达4.7万平方米。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这片古祠堂位于锡惠公园北边的惠山古镇,以公元5世纪的南朝惠山古寺、唐代的天下第二泉为核心,沿着古运河惠山浜、秦园街、绣嶂街分布,形成百余处古代祠堂和部分遗址,形成我国正在不断消失中的祠堂这一传统文化的唯一例证。这些地域特色浓厚的古代祠堂群落,始建于唐,盛于明清,现在我们看到的多是清代祠堂,其中保存较完好的祠堂约50余座,局部做了改建的约40多座,来无锡惠山古镇不妨在此寻踪问祖一回。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这些祠堂主要集中在龙头河沿岸和直街上,除去门票上可入内参观的景点外,现在绝大多数祠堂并不对外开放,只能看看它的外观,好在祠堂门口都有介绍牌。祠堂的建筑形制多数为典型的江南建筑,粉墙黛瓦、砖木结构、不重雕镂、质朴无华,有些还自带一个小小的园林和形制较高的歇山式厅堂。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沿着龙头河岸边,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潜庐(留耕草堂)、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杨藕芳祠、濂溪周夫子祠(光霁祠,周濂溪即写《爱莲说》的周敦颐)、惠山园(李公祠,李公即李鸿章的兄弟李鹤章)。从杨藕芳祠后面的小道可到达顾洞阳先生祠(顾可久祠),祠堂的园林中有块高大的太湖石。在直街上由西向东依次为倪云林先生祠、范文正公祠、陆宣公祠、徐孺子祠等。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惠山古镇以祠堂文化而久负盛名,这里祠堂数量之多、密度之大、类型之齐全,堪称百家姓和名人传的缩影,在国内外无出其右、十分罕见。它是中国姓氏谱牒文化的特殊见证,寻根溯源姓氏文化的源泉,在传统中华谱牒学及祠堂文化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