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顾”

百家姓-“顾”

顾 读音 ɡù

  • 部首 页 笔画数 10 五笔 DBDM
  • 参考:顧 雇 故

顾 (顧-gù-动词)

(形声。从页(xié),头。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本义:回头看)

⑴ 同本义 [turn round and look at;look back]

  • 顾,环视也。——《说文》
  •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史记·项羽本纪》
  • 顾瞻周道。——《诗·桧风·匪风》
  • 眷言顾之,潸焉出涕。——《诗·小雅·大东》
  •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论语·乡党》
  • 庄子持竿不顾。——《庄子·秋水》
  • 友人惭,不下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
  •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战国策·燕策》
  • 顾瞻(回首环视;眷顾;关照);
  • 顾盼生辉(一回首,一注目,都有无限光彩。比喻眉目传神);
  • 顾返(回头,回家);
  • 顾笑(回头而笑);
  • 顾望(回视,观望。有谦让、畏忌或踌躇不前的意思)

⑵ 观看,瞧 [look]

  •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 惠顾前好。——《左传·宣公十二年》
  •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 四顾无人;
  • 相顾一笑;
  • 顾观(观看);
  • 顾眺(眺望,远望);
  • 顾影惭形(看着身影,心感内疚)

⑶ 访问,拜访 [call on]

  •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 光顾;
  • 枉顾;
  • 三顾茅庐;
  • 顾聘(拜访聘请);
  • 顾访(探视访问);
  • 顾临(过访)

⑷ 照顾,关怀 [take care of]

  •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 不顾思义。——《汉书·李广苏建传》
  • 顾睦(照顾);
  • 顾揽(照管);
  • 顾管(照顾,照管);
  • 顾报(顾念报答)

⑸ 眷念,顾及 [think fondly of]

  • 屈平既嫉之,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 顾惯(顾念);
  • 顾哀(眷念哀怜);
  • 顾思(眷顾思念);
  • 顾重(顾念重视)

⑹ 反省 [self-question]

  • 顾省(省察);
  • 顾愆(反省自己的过失)

⑺ 顾虑;考虚 [scruple;hisitate]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 顾畏(顾虑畏惧);
  • 顾惮(顾忌);
  • 顾累(忧虑麻烦);
  • 顾忧(操心)

⑻ 通雇。出钱请人做事 [hire; imploy]

  • 天下女徒已论,归家,顾山钱月三百。——《汉书·平帝纪》
  • 如此使用民财以顾其功。——《汉书·晁错传》
  • 顾倩(雇用);
  • 顾募(雇佣征募);
  • 顾唤(雇请)

顾 (顧-gù-副词)

⑴ 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 [only]

  •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史记·魏公子列传》
  •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战国策·燕策》

⑵ 反而,却 [on the contrary]

  •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战国策·秦策一》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 顾荷(反而受到[恩惠])

顾 (顧-gù)

⑴ 回头看,泛指看:顾眄。顾名思义。回顾。

⑵ 照管,注意:顾及。顾忌。顾虑。顾念。顾恤。顾全。顾问。顾惜。兼顾。

⑶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顾客。惠顾。主顾。

⑷ 拜访:三顾茅庐。

⑸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耳。

⑹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顾居下。

⑺ 古同雇,酬。

⑻ 姓。

顾姓,中华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发源于浙江省境的会稽地区(今浙江绍兴),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 89 位,属于大姓系列,在台湾省则未列入前一百大姓,现今人口约 283 万余,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0.17% 左右。

《通志·氏族略》所云:顾氏,己姓,伯爵,夏、商之诸侯,今濮州范县东南二十八里有故顾城,是其地也,子孙以封地为姓氏。又,顾氏谱云:越王勾践十三世孙闽君摇,汉封东瓯,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汉初居会稽(今苏州吴县),亦为顾氏。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顾姓也是吴郡四姓之一,代表人物有顾雍、顾荣等,对两晋时期的政治、军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源流一

出自己姓,为夏王朝时昆吾氏之后,属于以国名为姓氏。在典籍《诗·商颂》中记载:韦顾旣伐,昆吾夏桀。在史籍《传》中记载:有韦国者,有顾国者。顾、昆吾,皆己姓。

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的记载,帝颛顼有曾孙子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黎之弟,也为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有六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今河南许昌),后代便是昆吾氏。夏王朝时昆吾氏有子孙被封于顾国(今河南范县),世称顾伯,是夏的重要同盟国之一。

在唐朝史籍《元和郡县志》、宋朝史籍《太平寰宇记》和某些早期顾氏家谱中,都记载有古顾国,地望在今天河南范县东十五公里的顾城,在著名的东周历史文献《左传·哀公二十一年》中,记载有鲁哀公在周元王姬仁三年(公元前 473 年)与齐侯、邾子在顾国会盟。

源流二

出自姒姓,越王勾践后裔。汉朝初年,越王勾践的裔孙摇,因佐诸侯灭秦有功,被封于东颐(今浙江永嘉),后来摇又封自己的儿子于会稽,人称顾余侯。后来顾余侯的子孙以其封地的名称号的顾为姓氏,从而又形成一支顾姓居民属于以先祖封号为氏,史称顾姓正宗。据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顾氏谱》等记载,相传,大禹死后葬于会稽,他的儿子启在山上建立宗庙祭祀他。夏帝少康后来又把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并建立越国,建都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后人以国名命氏,称为越氏。顾余侯被认为是顾氏的得姓始祖之一,他就成为了南方顾氏的鼻祖。三国时期东吴国著名的顾雍就是他的后代。

源流三

出自南顾与北顾,这两支顾姓,一支起源于北方,另一支起源于南方,后人便称为南顾和北顾。至今顾姓人在谈论其渊源时,仍有南顾、北顾之说。

顾氏得姓后,北顾发展不及南顾,南顾很快成了会稽(今苏州吴县)一带的大姓,汉魏六朝时与陆、朱、张三姓合称为会稽四姓。由于顾姓主要发源和成长于会稽,所以会稽也成了顾姓的著名郡望之一。后来,这支顾姓中的人迁武陵(今苏州武陵溪),并迅速发展,因此武陵也成了顾姓的又一郡望。

源流四

出自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亦称博尔机锦氏、包结虑驼氏,源出元太祖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突厥语蓝眼睛的人,世居科尔沁(今吉林科尔沁草原)、锡喇木楞(今黑龙江穆棱、鸡东、密山一带)、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克鲁伦(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噶镇)、巴岳特(今山西省天镇、阳高县边外)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 Borjigi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顾氏、包氏、鲍氏、博氏、李氏、陆氏、王氏、梁氏、尹氏、寇氏、奇氏、波氏等。蒙古族洪鄂氏,亦称洪峨氏,以地为氏,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长白山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 Honge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顾氏、洪氏、鄂氏、关氏等。蒙古族固兀日氏,源出古老的蒙古乃蛮王之子屈出律的固勒札部,通古斯语为Kouldja,后为固勒札,是新疆地区古老的伊犁河谷中部河流渡口卡伦(哨所)的名称,位置在今新疆伊宁,后建有固勒札城(宁远城,今新疆伊宁),以其城邑名称为姓氏,称固勒札氏。元末明初,该部为蒙古准噶尔部所吞并,逐渐演化称为蒙古固兀日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顾氏、白氏等。

源流五

出自满族,属汉化改姓为氏。《清朝通志·氏族略》和《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的记载:满族完颜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金太祖建金国为国姓,分宗室和非宗室两支,明朝时期谓王甲部,满语为 Wanggiya Hala,以部为氏,世居完颜(今吉林通化)、讷图(今俄罗斯境内能图河)、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英额(今辽宁清原)、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新京(今辽宁新宾)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蒙古族、锡伯族中也有完颜氏,乃金国女真人加入元籍者,同源同祖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顾氏、汪氏、王氏、鄢氏、张氏、完氏、颜氏、赵氏、瀛氏、魁氏等。满族伊尔根觉罗氏或爱新觉罗氏(正黄旗),传至清朝礼部尚书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氏)·顾八代,公元?~1708 年,字文起,满洲正黄旗人;清顺治十六年(公元 1659 年),由荫生升护军,历任户部笔帖式、轻车都尉、吏部文撰司郎中、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到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 1684 年),奉命教四皇子爱新觉罗·胤禛,后升礼部右侍郎,兼佐领,旋升尚书,为巩固边陲作出了一定贡献,后离任居家十年病逝;但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氏)·顾八代为官清廉,家境十分贫寒,只得由爱新觉罗·胤禛出资举丧。在爱新觉罗·胤禛登基后,于清雍正四年(公元 1726 年)追赐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氏)·顾八代为太傅,谥号文端。自顾八代始,后裔子孙及其族人皆冠汉姓为顾氏(嫡系系甘肃武威大柳树人),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出自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锡伯族和满族顾尔佳氏,亦称郭尔佳氏、郭罗佳氏、固尔佳氏,世居安巴德普特布占台(今辽宁铁岭三岔子)、嫩河(今黑龙江讷河)、长白山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拼音为 Gorgiya Hala。清朝中叶以后,锡伯族、满族顾尔佳氏后多冠汉姓为顾氏、郭氏、高氏等。

源流七

出自裕固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裕固族,起源于唐朝时期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民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丁零、公元四世纪的铁勒和居住在色椤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回纥是东部铁勒(狄历、敕勒、高车)的六大部之一。后来东部铁勒在反抗东突厥汗国的斗争中,形成了以回纥为核心的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或简称九姓。

公元八世纪中叶,回纥击败突厥在乌德勒山(今杭爱山支系)、温昆河(今鄂尔浑河)建立回纥汗国。公元九世纪中叶,回纥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回纥各部四处迁徙,其中一支迁至甘肃地区河西走廊一带,与早先迁来的部分回纥汇合,在这里生息繁衍,史称河西回鹘。元朝时期,朝廷称其民族为撒里畏兀、撤里畏兀儿。

至明朝初期,其部落陆续迁至祁连山一带,自称尧呼尔。清末民国初期则多称锡喇伟古尔、西喇古儿黄番。按其分布地区,分别使用三种语言: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尧乎尔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恩格尔语和汉语。裕固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该民族曾称自称为撒里维吾尔。1953 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其本民族的意愿,确定以同明朝时期的称谓尧呼尔谐音相近的裕固(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民族称谓。1954 年 2 月 20 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在甘肃省建立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在裕固族中,有顾勒都斯氏、顾令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是取第一个字的谐音汉字改称顾氏。

源流八

源于改姓,出自大碶堍头顾分支妙林顾家童,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浙江宁波有一支后顾氏,原为孟氏,是随主人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 1522~1566 年)从浙江余姚丈亭顾家埠迁徙至宁波市北仑区后,因感恩和敬慕主人而请赐顾为姓氏,以小三辈始源于顾氏排行字辈,属于长者赐姓改姓为氏。

源流九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壮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顾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顾氏相传至今。


顾 (顧-gù-名词)

商店称来买货的人 [patronage]

  • 惠顾;
  • 主顾;
  • 顾客

包含顾的词语

◆ 顾此失彼 【ɡùcǐshībǐ】  

[ take one into consideration to the neglect of the other attend to one thing and lose sight of another ] 两者不能同时兼顾  

例: 钱粮输纳,必有定限,……限有定而百姓闲时办银,逢限上纳,无顾此失彼之虑。——清·黄六鸿《钱谷比限》

◆ 顾复之恩 【ɡùfùzhīēn】  

[ the kindness of caring for-saying of the sons for their parents kindness ] 父母生养抚育的恩惠

例: 大臣既不得告宁,而群司营禄念私,鲜循三年之丧,以报顾复之恩者,礼义之方,实为凋损。——《后汉书·陈忠传》

◆ 顾及 【ɡùjí】  

[ take into account attend to have regard for give consideration to ] 想到,照顾到  

例: 五个支委和二十二个党员,没有一个顾及自己被水淹的家。——《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

◆ 顾忌 【ɡùjì】  

[ scruple misgiving apprehension worry ] 因某种顾虑而不愿直言径行  

例: 你不要无所顾忌地乱说

◆ 顾家 【ɡùjiā】  

[ care for ones family ] 照顾家庭  

例: 整天在外奔忙,不能顾家


包含顾的成语

◆ 草庐三顾 【cǎo lú sān gù】

  • 释义: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 (Liu Bei visited Zhuge Liang three times in the thatched cottage to invite him. Later, this allusion was used to show the emperors kindness to his lieutenants. It also refers to inviting or visiting in good faith.)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内顾之忧 【nèi gù zhī yōu】

  • 释义: 内顾:在外边而顾念家事或国事。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
  • (The old description used to describe having no wife and having to worry about family matters outside. We now describe internal worries.)

出处: 《汉书·杨僕传》:失期内顾,以道恶为解。晋·左思《咏史》诗: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示例: 今南方已平,可无内顾之忧。(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 王顾左右而言他

【wáng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 释义: 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 (Refers to leaving the topic and avoiding difficult questions.)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

◆ 伯乐一顾 【bō lè yī gù】

  • 释义: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 (Metaphor is appreciated by people.)

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示例: 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 【《后汉书·隗嚣传》】

◆ 补牢顾犬 【bǔ láo gù quǎn】

  • 释义: 丢失了羊,才修补羊圈;见了野兔,才回头唤狗去追捕。比喻对出现的失误,及时设法补救。
  • (Only when the sheep are lost can the sheepfold be repaired; When he saw the hare, he turned to call the dog to pursue him. Metaphor for mistakes, try to remedy them in a timely manner.)

出处: 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示例: 及待开厂制办,补牢顾犬,已觉其迟。 【清·左宗棠《请拓增船炮大厂疏》】


百家姓-“顾”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