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尧山镇窦氏的身世之谜

蒲城尧山镇窦氏的身世之谜

如今的尧山窦家祠堂,梁朽瓦落,摇摇欲坠。 赵可摄

辛丑年端午节,笔者在陕西蒲城县尧山镇窦家村,寻访到记载着该村窦姓乃五代窦燕山后裔的古碑《燕山窦氏祖坟碑记》。窦禹钧,人称燕山,《三字经》中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成为教子成才的榜样,被世代颂扬。他的后代何时迁徙蒲城?

窦家村立于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的祖坟碑记载,窦燕山后代有名专者,其先世自扶风迁徙至蒲城尧山府。专的后代有名贞固者,中后唐同光元年(923)进士,后被封为汧国公,死后埋葬在蒲城北境的罕井一代。

碑记由时年74岁的儒学生员窦龙显撰写,而他追认的祖宗窦燕山生活在七八百年前的五代、宋朝。这篇洋洋洒洒1500字的碑文,将窦姓的荣耀追溯至上古时代的圣帝大禹,所依据的是窦家的族谱、祖先影轴。笔者未见其族谱,从其家族收藏的影轴上看,其始祖为专,并未提及窦燕山。

蒲城尧山镇窦氏的身世之谜

尧山窦氏收藏的祖先影轴,奉祀始祖窦专 赵可摄

这篇碑记在追述窦燕山、专、贞固的世系时,语词模糊,甚为可疑。于是,笔者专门查阅史书,竟发现了碑记掩饰的一大秘密!

窦燕山教子有方,他留名青史乃是因为儿子窦仪。《宋史》专门为窦仪立传,追述其曾祖父名逊,曾任玉田令;祖父名思恭,官至妫州司马;其父窦禹钧、叔父窦禹锡皆以词学闻名。窦禹钧,不知生于何年,于唐朝天祐末年(904~907)进入仕途,任幽州掾。后周时,先后担任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退休。约在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前去世。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甚是信任窦仪,任命为工部尚书,兼管大理寺,后又加礼部尚书。太祖欲任以为宰相,被赵普所忌。窦仪于乾德四年(966)冬去世,年五十三,太祖悯然对身边人说: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据其年龄推断,窦仪生于五代梁乾化元年(913)。

史书记载窦燕山子孙甚详,有五子:仪、俨(天福六年即941年进士,宋初卒)、侃(五代汉乾祐初即948~950年及第)、偁(生于五代唐同光二年,乾祐二年举进士,太平兴国七年即982年卒)、僖(五代周广顺初即951年及第);仪有三子,俱为进士:諲、諹、誥;俨以侄子説继嗣。人称窦燕山五子为五龙。

《宋史》明确记载,窦仪籍贯蓟州渔阳,而蒲城窦氏出自陕西扶风,地域各在东西。在窦仪兄弟及窦燕山的传记前一卷,《宋史》也专为窦贞固立传。根据史书的撰写惯例,同一家族的祖孙几代安排在同一卷叙述,可见,蓟州窦氏与蒲城窦氏并非同一家族。

据《宋史》,窦贞固,字体仁,同州白水人。此一句,引起明清蒲城、白水两县对贞固故里争论纷纭。原因在于,白水与蒲城的疆界曾有变动。乾隆《白水县志》卷二庙祠记载:浮山圣母庙,在南河镇……浮山即尧山,前明属白水,故乡民至今清明日祀。清朝及现在属于蒲城管辖的尧山一带,明朝时曾归属白水县。

另外,白水县南河有窦家湾,其窦氏子孙也自称为贞固后裔,在南宋庆元二年(1196)曾有进士窦文宾。在白水人修建仓颉庙时,还将五子登科窦燕山的佳话写在殿宇房梁上。也许,窦专一支自扶风迁徙至蒲城、白水一带,分散居住,子孙各成村落。窦家村祖坟碑记所记始祖窦明,已是大明王朝人了。

窦贞固中后唐同光元年(923)进士,至五代汉高祖时,拜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隐帝继位,加任司徒,并给予一项特殊荣誉:将贞固老家的永安乡改为贤相乡、班瑞里改为勋贵里。这比衣锦还乡还要风光!直到光绪年间,蒲城县志记载还有贤相乡。

如今,人号称蒲城为将相故里,或以清代道光朝的军机大臣王鼎为相,不确切,清代并无宰相一职。本有贤相窦贞固,何必硬扯王定九?

蒲城尧山镇窦氏的身世之谜

残损的尧山窦氏影轴,亟待修补整理。赵可摄

后周太祖时,任命贞固为司徒,封沂国公。《宋史·窦贞固传》、《乾隆蒲城县志》、《乾隆白水县志》、《关中胜迹图志》俱作沂国公,可知《燕山窦氏祖坟碑记》作汧国公误。

在五代的兵荒马乱中,皇帝尚且朝不保夕,更何况身处朝廷的暗流激涌、明刀暗箭中。周世宗继位,贞固退居乡野,成为普通百姓。《宋史》记载:贞固遂归洛阳,输课役,齿为编民。乾隆《白水县志》据此又说,贞固本居河南洛阳,罢官后才移居白水县。《蒲城县志》则认为洛阳乃洛水之阳,非河南之洛阳。笔者认为,前既有隐帝为贞固改乡里美名,则蒲城县志所解正确。

大宋建国,贞固未被接纳,于是还家,与布衣携姬载酒,放浪形骸山水间。开宝二年(969)病重,自己撰写墓志铭,不久亡故,享年七十八。据此推算,他生于唐朝大顺二年,即公元891年。

问题来了,窦燕山虽生年不详,据史书可知其长子窦仪生卒时间为913年~966年,比窦贞固(891~969)小22岁。唐宋时男子15~20岁即可结婚,则窦贞固与窦燕山为同时代人!且窦燕山约在显德三年(956)去世时,贞固已年过六旬,则其父窦专,更不可能是窦燕山之后!

窦贞固在后周时曾担任宰相,又封公爵,作为蒲城窦家祖宗,难道不够荣光?为何其后代要攀附与祖先同时代的窦燕山?

也许,在康熙时,《三字经》里的窦燕山实在太有名了,况且,撰写碑记的窦龙显可能真的听族中长老讲起过祖先教五子成名的故事。还记得吗,他的祖先可是自扶风迁徙来的。

蒲城尧山镇窦氏的身世之谜

尧山窦家后代收藏了十几卷珍贵的祖先影轴,如今在关中难得一见。 赵可摄

笔者翻阅《嘉庆扶风县志》、两唐书,还真找到一则窦氏五子俱立功名的记载。

窦叔向,字遗直,《旧唐书》记为扶风平陵人、《新唐书》写作京兆金城人,俱在今咸阳兴平境。其父亶,任同昌郡司马。叔向善作五言诗,曾经改正懿皇后的挽诗,令人折服。唐代宗时(763~779),官至左拾遗。

叔向有子五人:常,字中行,大历十四年(779)进士,任国子祭酒,宝历元年(825)卒;牟,字贻周,贞元二年(786)进士,国子司业,长庆二年(822)卒;群,字州列(《旧唐书》《新唐书》作:丹列),容州刺史、容管经略观察使,元和九年(814)卒;庠,字胄卿,婺州刺史;巩,字友封,元和二年(807)进士,武昌节度使。

五兄弟除窦群外,全中进士,兄弟都有诗才,著有《联珠集》,取兄弟五人像五颗星之义。其中窦巩性格文雅,与人议论时不能坚持立场,唯唯诺诺,白居易等人给他取外号:嗫噓翁。窦群曾和权臣李吉甫作对,并拒绝加入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一党。

窦群有二子:谦馀、审馀;窦常子:弘馀,会昌年间(841~846)任黄州刺史;窦牟子:周馀,大中年间(847~860)任秘书监;窦庠二子:繇、载;窦巩六子,景馀、师裕最知名。

窦叔向五子约生活于740~830年间,其孙当生活于770~860年间。窦贞固生卒年为891~969,则其父专约生活于860~930年间。窦专可能是窦叔向之重孙辈?在唐朝后期,窦专父亲扶老携幼,始举家自扶风迁居蒲城、白水一带?

蒲城窦氏既明确祖先出自扶风,而扶风窦氏在汉唐时人才辈出,比燕山窦禹钧一支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本清源,认祖归宗,有何不可。

蒲城尧山镇窦氏的身世之谜

文史爱好者考察窦氏祖先影轴 赵可摄

蒲城尧山镇窦氏的身世之谜

文史爱好者在尧山镇窦家村

许鹏简介:男,1982年生于陕西富平,200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曾供职于国家电网报社、文学杂志《脊梁》杂志社、河北日报社,担任编辑、记者。2002年至2003年,任中国人民大学陶行知研究会会长,组织了多次大型公益活动,期间该社团被评为人民大学十佳社团;2007年,任一耽学堂河北石家庄公益小组组长,负责在石家庄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播活动。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奖,获社会工作学金;在河北日报社,多次受到公开表扬,多个版面设计和稿件受到领导赞赏。系列作品《暴风雪中的坚守》(河北日报)获河北省新闻奖二等奖;通讯《高原施工立军规》(国家电网报)获中国产业新闻奖一等奖。2006年4月,论文《清代政区治所迁徙的初步研究》(约1.5万字)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核心期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二期;2007年至2010年,参加国家重点人文社科项目新修《清史》工程,负责地理志陕西省的纂写(全文约25万字),获得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相关教授、专家好评;2008年12月,参加清代地理研究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八册(明清时期)陕西省修订意见》,引起与会专家的关注与好评,为国家重点人文社科项目《清史地图集》立项提供了学术支撑;撰写、发表文章及新闻报道50余万字;在个人龙门村人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创历史文化类文章100余篇。2020年,指导陕西省岐山县整理校对《万历岐山县志》,即将重印出版。

文章来源:《龙门村人》

原文作者:许鹏

整理编辑:义门村的故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