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世独立“珐华彩”为何被后人念念不忘?

珐华彩也称法华彩、珐花彩。原指珐华器所施彩,后来将瓷器上用珐华器施彩的方法也称珐华彩

遗世独立“珐华彩”为何被后人念念不忘?

花卉纹笔洗

珐华又称为珐花、法华,是一种具有独特装饰效果与民族风格的陶瓷彩绘品种。珐华彩从胎体上来看,可以分为陶胎瓷胎两种,分别以山西景德镇为代表。

遗世独立“珐华彩”为何被后人念念不忘?

访友图罐

珐华彩所用彩料属于低温釉,其是在琉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虽然外观与琉璃非常相似,但琉璃釉的助熔剂是铅,而珐华则是采用牙硝。其釉的品种主要为孔雀绿釉、孔雀蓝釉、黄釉和白釉等,品种并不丰富。

遗世独立“珐华彩”为何被后人念念不忘?

这些低温色釉可以被称为法蓝、法翠、法黄、法紫以及法白等。而在工艺技法上则采取独有的立粉填彩手法,从而使纹饰画面具有显著的立体感。

遗世独立“珐华彩”为何被后人念念不忘?

孔雀牡丹纹盖罐

大约在元代时,珐华彩即已出现,据《饮流斋说瓷》中介绍:珐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大抵皆北方窑。也就是说,珐华彩是在元明时期兴起于北方窑口的陶瓷彩绘类型。

明代时期北方陶胎珐华彩主要流行于山西南部地区,大致在蒲州、阳城、高平、晋城一带烧造,即使是在普通民窑中亦属于并不突出的类型。除山西外,陕西、河南、河北的少数窑口在明代时也仿烧山西珐华。其陶胎主要分为砂胎缸胎两种,其中砂胎比较疏松,而缸胎则比较坚硬细密。

遗世独立“珐华彩”为何被后人念念不忘?

镂雕孔雀牡丹纹鼓式墩

但总体来讲,其与釉的粘合度比较低,因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明代北方陶胎珐华彩器脱釉、磨损严重,已经很难找到品相好的完整器,传世品的稀少使其弥足珍贵。

遗世独立“珐华彩”为何被后人念念不忘?

镂雕高士对弈纹罐 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藏

尽管明代北方珐华彩并不引人注目,但明代景德镇引入了这一独特彩绘类型,只不过将陶胎替换为瓷胎。瓷胎与珐华釉的结合更加紧密,这使得景德镇珐华彩更加美观,也更加易于保存,因而保存至今的大多为景德镇瓷胎珐华彩。

山西珐华和景德镇珐华的特点

瓷胎珐华与陶胎珐华在烧制工艺上并不一样,陶胎珐华实际上是釉陶,其可以在生坯上挂珐华釉一次烧成,而瓷胎珐华则需要两次烧成先烧成素胎,然后再填彩烧成

遗世独立“珐华彩”为何被后人念念不忘?

镂雕访友图罐

目前所见最早的明代景德镇珐华彩为明代宣德年间的产品,而至明代成化年间则达至极盛,在明代晚期亦有延续烧造。清代时珐华彩器逐渐减少,在清乾隆时期还出现了以粉彩进行仿制珐华的产品。

遗世独立“珐华彩”为何被后人念念不忘?

莲塘图盖罐

从技法特色来看,珐华彩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装饰,即彩绘技法与雕塑技法相结合。山西陶胎珐华与景德镇瓷胎珐华在制作技法上有一定差异:山西珐华采取立粉技法,这一技法原本被运用于彩画之中,其制作流程是在陶胎的表面,用带管的特制的泥浆袋勾勒成凸起的纹饰轮廓,然后分别以黄、绿、紫等珐华釉料填出底子和纹饰色彩,入窑一次烧成。

遗世独立“珐华彩”为何被后人念念不忘?

菊花纹瓶

景德镇珐华的制作技法可以现代景德镇珐华的制作技法为例,其在生坯上绘好纹饰图案的轮廓线条,用毛笔蘸胎料泥浆在轮廓线上堆成一定高度的凸线,这与山西立粉技法异曲同工,接着入窑高温烧成完全瓷化的素胎,然后在凸起的轮廓线内填上不同色调的珐华釉,轮廓线外则平涂法翠法紫,最后二次烧成。

遗世独立“珐华彩”为何被后人念念不忘?

孔雀牡丹纹鼓凳

通过立粉技法形成的纹饰轮廓具有强烈的立体感,是一种雕塑手法,并常辅以阴刻、堆雕技艺,而填彩则是一种彩绘技艺,因而,其工艺难度远高于其他陶瓷彩绘类型。

珐华彩的艺术特点

从艺术特色来看,珐华彩在题材、构图、色彩等各方面都有其自身特色。珐华彩题材内容主要为各种花鸟纹饰和人物纹饰。

遗世独立“珐华彩”为何被后人念念不忘?

花蝶纹葫芦瓶

从文化特色来看,珐华彩源自于北方民间窑口,具有非常浓重的民间文化特色,其主要纹饰为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吉祥纹饰,如荷花、梅、兰、竹、菊、喜鹊、鹭鸶等花鸟纹饰和各种仙人、观音等人物纹饰,均具有浓郁的吉祥气息。

遗世独立“珐华彩”为何被后人念念不忘?

在色彩运用上,珐华彩却没有运用民间常用的寓意吉祥的红色,显得极为素雅,符合儒家审美文化的要求。珐华彩上常见的云龙纹图案则与宫廷文化相联系,而各种仙人、观音等纹饰又分明显示着其与宗教文化的关联。

遗世独立“珐华彩”为何被后人念念不忘?

镂雕八仙过海纹盖罐 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另外,疏朗的构图、率意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等又表露出其对文人文化的契合。因此,珐华彩是以民间文化为主体的,多种文化相融汇的集合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遗世独立的珐华彩在瓷界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让人回味着这清雅的美。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