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六区过去的婚姻观念

#我在头条搞创作#

李爱萍

婚姻是社会发展人类繁衍的一种最基本而独有的形式。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只有人类才有固定的婚姻形式,它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告别群婚制、走向文明社会的一个里程碑。人类通过婚姻形式达到阴阳结合、男女交配、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婚姻是人类本身的一种文化概念。而人类之所以成为高级动物,或叫文明动物,就在于人类把延续后代的本能予以理性化、社会化、科学化。

由于社会时代和地理、文化、地域、民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婚姻观念和婚姻嫁娶习俗。本文所谈的,仅是计划经济时代或在此之前的阜平六区的婚姻观念,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给自足经济为基础的。也许这种观念在阜平其它地方或更大范围有之,这并不奇怪。特此说明。

阜平六区人男婚女嫁讲究门当户对、年龄相当、像貌般配、注重人品,属相相合。

门当户对是相对而言的,就阜平六区一带来说,贫富悬殊并不大,大部分人家比较贫困,少数人家较为富足。但女方找人家还是想尽量找一个富裕的家庭;男方讨婆娘倒是不大讲究女方的经济状况,只要个人条件好即可。尽管如此,门当户对还是一个不能不注意问题,特别是富裕家庭或父母当个一官半职的女子,一般的男方是不敢“高攀”提亲的。这叫“穷攀穷,富攀富,讨吃子攀得一条棍”。阜平六区人认为,只有门当户对,婚后才能和谐幸福。

年龄相当,不是说男女岁数相同。大部分人认为男比女大两三岁为好,大五六岁亦可考虑。过去人们认为,女人生孩子多,不耐老,找一个大几岁的男人,老了以后夫妻更般配。还有人认为,男人大一点能体贴媳妇。旧社会妇女没有经济地位,找一个大一点的女婿能够得到更多的关心。找“小女婿”也是有的,一部分人认为,媳妇大一点懂事,会过日子,知道疼女婿。还有“女的大两岁,倒坐门衔簸稻米”、“女大三,抱金砖”之说。但“女大五,赛老母”,女的太大了,便认为是不正常的婚配了。

像貌般配也是相对而言。找一个像貌佼佼者,是男女双方共同的心愿。女方希望男方英俊潇洒,男方希望女方端庄秀丽,起码都“过得去”才算般配。但事情往往不遂人愿,阜平六区有“好男没好女、好女没好男”的说法。特别是这一带较穷,小伙子们讨一个婆娘比较困难,只好降格以求,讲究的是能过日子就行。有的男子家庭或个人条件太差,眼看就要打光棍了,就“饥不择食”,“捡到篮子里就是菜”,那怕是傻子或身体有缺陷的女子,只要肯答应就成,“好赖是一户人家”,还管什么般配不般配。有人说“皇帝的闺女不愁嫁”,我看阜平六区一带的闺女也不愁嫁。

注重人品,这一条非常重要,为男女双方所看重。阜平六区人择偶一般都要打听对方的人性(人品、为人)如何。女方喜欢男方为人诚实厚道、勤劳能干、还得有点本事(有点手艺更佳),不喜欢油嘴滑舌、懒汉和窝囊之人。山沟里劳动强度大,男人身强力壮,吃苦耐劳,才能挣来好光景,如果好吃懒做,没甚能耐,就要一辈子受穷,至于人品低下,如心术不正、偷三摸四、无赖恶棍等,女方是十分厌恶的。正所谓“女怕嫁错郎,男怕投错行”,女人是要找个“好人家”的。男方则喜欢女方贞守妇道、善良贤惠、会过日子;而不喜欢作风轻佻、拨弄是非、不明事理、大手大脚之人,特别不喜欢骂大街的泼妇和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麻狼团”。

属相相合影响至深。在旧社会,男女属相相克,被视为不吉利的婚姻,一般是不能配婚的。什么“猪猴泪长流”,“鸡猴不到头”、“白马犯青牛”、“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狗不和鸡斗”等等,乌七八糟。所以,找对象都要看属相合不合。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新社会虽然人们不太讲究这个了,但在一部分人的潜意识里,仍然笃信不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