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原创 | 说说过小年

说说过小年

如今在网上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把腊月二十三叫做小年。有的地方过腊月二十四。在我们乡下,或者说整个鄂尔多斯地区也把过初六或过初七叫过小年,也叫过“人七儿”。因为村人有的过初六有的过初七,一般是祖籍神木的过初六,祖籍府谷的过初七。

关于人们过正月初七的传说有很多种,其中最多的是女娲造人说。古代对新年开始的几天有一种说法,就是在传说中,女娲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种生物,初一造了鸡,初二造了狗,一直到初七造了人,故一年里最开始的几天,按照女娲造物的先后次序分别称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初七是为了祝贺人的诞生。

按照以上的说法,似乎过初七是对的。但为何有的过初六?我过去一直没有找到答案,后来,我从过年得到启发,春节是正月初一,但人们过年却在腊月三十,把腊月三十晚上叫做除夕,那么,初六晚上过小年“人七儿”也就合情合理了,因为初六晚上也正是小年的“除夕”。

与此有关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正月初一天气好,家里的鸡就会养得特别好,如果初二天气好,狗就会养得好。依此类推,如果初七天气好,全家人就会平安幸福美好。人日又叫“人七(日)”、“人庆(日)”,唐代的时候还叫“人胜节”。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它的起源比中秋和重阳等节日还要早,在西汉时就已形成。汉时东方朔《占书》中就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之说。古人已将“人民安”视作“人日”的核心思想。古时每逢人日,官府也不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在这天教训孩子。《占书》里还记载,旧俗从正月初一到初八,各占一物,按次序一日鸡,二日犬,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顺理成章,正月初七成为人的一个大日子,广州人俗称这一天为“众人生日”。旧时民间,这一天有一系列热闹的活动以示庆祝。然而现在这个“众人生日”却越来越不被人理会,日益消退,如今不少年轻人不知道也不过“人日”这个节日了;更不清楚六畜、五谷各指哪种,也不知道从初一到初八的顺序到底怎么排列。但是民间也并不是全无记忆,找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聊聊,她会眯起眼睛跟你回忆地童年时代的“人日”时光,说不定她还会剪一手漂亮的“人胜”。而民俗研究专家也可以给你指出人日历史之悠久。此外,人日这天,现在民间最普遍的过法虽然没有大的仪式活动,如不剪戴什么人胜,但却像过年一样,也要点灯笼,放爆竹,敬财神点香。也吃年夜饭,熬年。由于形式和过年差不多,故民间把过初七叫做过小年。溯本回源地回到起点处,现在所大力提倡的以人为重的思想,自秦汉就已存在,而且根深蒂固地以民俗节日的形式普遍存在于民间。“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牛、次马、始生人,以人为尊。”这是道家的解释。而人日的主要节俗活动也体现了重视人的意念,明代杨慎在《艺苑雌黄》中云:“古人七日贴入于帐,重人也”。古老的人日节,虽已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慢慢消逝了,但是和节日相关的文化积淀却存在了下来,成为我们古老民族文化的历史见证。

关于六畜和人的排列顺序,旧时民间《农家杂事》一书,说此种排法有三:一说是按人类驯服六畜的次序排,鸡最先驯养成家禽,狗次之,其它依次类推。二说是按六畜的大小排列,鸡、狗体积较小,排在前面,牛、马体积较大,排在后面。三说是按六畜和人的远近排列,俗说,没有鸡狗不成家。老人们认为鸡、狗可以捡食家中撒掉的粮食,为主人消灾免罪,所以鸡、狗都养在屋里,接近于人,猪、羊次之,牛、马则另有栏和厩,离居室最远,所以排在最后。看来,后一说似乎有些道理,古代神仙故事里说,汉朝的淮南王刘安成了神仙(其实他是因谋反被迫自杀的),飞升到天上去了,连家里的鸡狗都一起带到了云中,俗语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从没说过猪羊牛马跟着主人升天的故事。

西方的《圣经》“礼拜日”也是讲上帝在第七天创造了人,中国的正月初七也是人日,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几千年以前或者说更早,交通信息几乎没有沟通,那么中西方在时间的划分上却不谋而合,比如一年的十二个月,一年的四季,一个月三十天,一天的十二时辰二十四小时。还有中国的十二属相,西方的十二星座。西方把一年时间的误差分化到每个月,出现大月三十一天,小月三十天,中国把时间的误差积攒起来放到某个月即“闰月”。方法不同,但总体时间却相同。想一想,人类是多么的伟大奇妙!(作者:苏怀亮)

来源:鄂尔多斯发布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