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家居色彩背后的风水与寓意(家居色彩意象)

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室内不同功能区相对应的风水禁忌,家人们可以查看往期文章进行学习~

在家居搭配中,我们搭配的不仅仅是设计布局,还有色彩。

人的第一感观一般是视觉,那影响视觉的重要因素就是色彩。色彩同样也蕴含着其独特的风水与寓意,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色彩背后的故事吧。

揭秘:家居色彩背后的风水与寓意

色彩的五行属性

白色:五行属金,是所有颜色的综合体,既蕴含高尚、纯洁、友爱,又充满幻想。

它包含多种含义,像盛夏的阳光那样灿烂,又像严冬的坚冰那样寒冷。运用在家居布置中宽敞明亮。

黑色:五行属水,这种颜色与白色相反,它象征一种沉稳,庄重,冷酷。在居家思想上,代表着保持独特的个人活动空间。

红色:五行属火,属喜庆、激动之色,象征勇敢、坚强、威严、充满活力。在居家态度上更为热烈。

黄色:五行属土,属富贵之色,象征待人接物心平气和,无拘无束,生财有道。用在家居中象征着休闲、自在、随意、简洁的环境。

蓝色:五行属水,属于自由之色,象征天空、干净、清洁、好动。蓝色适用于大方、主次分明的住宅环境。

绿色:五行属木,属天然之色,春天之色。象征着生命力、希望、和平。

紫色:五行属火,属于神秘之色,象征浪漫、优雅、高傲。适用于感性,喜欢浪漫清雅的家居环境。

揭秘:家居色彩背后的风水与寓意

住宅中的色彩应用

人们的健康状况与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同他们所住的房间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信大家身处不同颜色的环境时也有不同的感受。例如你是否会有以下的感觉:

(1)浅蓝色房间给人以凉爽感;

(2)浅绿色房间给人以清新自然感;

(3)橘黄色房间能提高人们的情绪和食欲等等;

(4)粉红色房间可使情绪紧张者得以放松。

揭秘:家居色彩背后的风水与寓意

色彩的阴阳属性

国外一位心理学家花了3年时间,研究色彩对婴幼儿智力的影响。他让智力测试水平相当的儿童,分别住进不同颜色的小房间,一段时间后重新测试他们的智商。

结果发现那些住在蓝色、黄色、绿色等艳丽颜色的房间里的孩子,他们的智商比过去要高出12个点;而住在黑、白、褐色等色彩比较单调灰暗的房间里的孩子,他们的智商比过去还要低,人也显得呆萌。

紫色、红色属于阳中之阳,绿色、蓝色是阳中之阴;白色属于阴中之阳,黑色就属于阴中之阴了。

揭秘:家居色彩背后的风水与寓意

一般阳性的色彩代表活跃、积极主动的特性;但是阳性过多会有冲动的反应。

为什么很多的快餐厅,都是黄色系或者是红色系的装修?一方面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发现成熟的水果都是红、黄色的,可以激发人们的食欲。另一方面是因为阳性的色彩,可以加快人们进食的速度,餐厅就能获得更多的效益。

一般阴性的色彩代表着敏锐、冷静理性的特征;阴性过多就会有消极被动、抑郁的反应。

阴性的色彩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精神上的压力,所以失眠的朋友可以试着换成蓝色的被套来帮助睡眠。

这些现象也得到了科学的证明。色彩的光波是在不停震动的;红色一秒钟可震动471兆,它会引起血压、脉搏体温的上升而带来兴奋感;蓝色一秒钟震动622兆,会带来血压、脉搏以及体温的下降,从而达到镇静的效果。正是这种振动频率的不同,给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巨大的影响。

揭秘:家居色彩背后的风水与寓意

色彩的家居应用

宜以黄色来做主色,忌红色,白色

东方五行属木,乃木气当旺之地,按照五行生克理论,木克土为财,这即是说土乃木之财,而黄色是“土”的代表色。

故此客厅若是向东,在选择客厅上宜选用黄色的颜色系列,深浅均可,只要采用这种颜色,可收旺财主效。

宜以白色来做主色,忌黑色,土色

南方五行属火,乃火气当旺之地,按照五行生克理论,火克金为财,故此若要生旺向南客厅的财气,均宜以白色为首选,因为白是“金”的代表色。

南窗虽有南风吹拂而较清凉,但因南方始终乃火旺之地,若是采用白色这类冷色来布置,则可有效消减燥热的火气。

西

宜以绿色来做主色,忌红色,黑色

西方五行属金,乃金气当旺之地,金克木为财,这即是说木乃金之财,而绿色乃是“木”的代表色。故此向西的客厅若是用这种颜色作布置,可收旺财之效。

向西的客厅下午西照的阳光甚为强烈,不但酷热,而且刺眼,所以用较清淡而又可护目养眼的绿色,十分适宜。

宜以红色来做主色,忌绿色,黄色

北方五行属水,乃水气当旺之地,而水克火为财,因此若要生旺向北客厅的财气,便应选用似火的红色、紫色及粉红色。

冬天北风凛冽,向北的客厅较为寒冷,故此不宜用蓝色、灰色及白色这些冷色。若是采用似火的红紫色,则可增添温暖的感觉。

揭秘:家居色彩背后的风水与寓意

人的一生,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居室内度过的,房间的墙壁、室内布置及用具的色彩时时刻刻都对人发生着作用。

正因如此,住宅色彩的选择与设计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在房屋装修的过程中可以将风水方位与色彩相结合进行思量会更好。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