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网上“算命”?纯纯智商税不要再交了(在网上算命的危害)

从前,车马很慢,走在街头就有“大师”把你拦下:“小伙砸,我看你面带晦气,印堂发黑啊,来,快来我给你算一卦,好破一破你这血光之灾……”

从生肖属相到生辰八字,从星座到血型,时代在变化,改变的是人与人的交流方式,算命这事儿嘛,依然是火的不要不要的。当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线下拦路的“大师”已然销声匿迹,线上测星座解水逆逐渐兴起,在各个社交平台火热推出,吸引了大量用户使用。“不要999,不要99,只要9.9,,9.9全年运势带回家,推荐三个好友关注还能卦金全免哦~”许多算命测性格的软件在社交圈刷爆了,有的人只是觉得有趣,但有的人就不一样了——人家是AI算命,大数据懂我!

你还在网上“算命”?纯纯智商税不要再交了

我们在某些平台搜AI算命、人工智能测面向等软件,生意之火爆,使用人数之多,让人完全无法想象这个时代的人已经不迷信了。但我们去搜索该软件背后的公司,却发现他们的经营跟人工智能毫不相关,也没有请个真正的“大师”坐台背书,可谓是“挂羊头卖狗肉”,完全就是骗钱来了。业内人士则称,这些AI算命软件本质上并不具备AI技术研发、运算能力,更不可能利用AI技术来实现对人类命运的测算,这种AI算命听起来很智能,但科技含量并不高,制作起来简单来说都是“内容全靠编,结果随机出”的套路。

只是骗钱实际上也是小事,大多数AI算命价格并不贵,属于普通人能支付得起的“智商税”,但有一点却让许多人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个人信息泄露。很多“面相测试”都会获取用户的面部信息和其他个人信息,要求用户录入一段小视频,包含点头、眨眼、侧脸等动作,“人脸识别”流程前后,“非常合理的信息登记”环节就来了——看似无关痛痒的“姓名、性别、常驻地、手机尾号”等“必填项”,与刚刚完成的“人脸识别”信息产生了化学反应,不法分子获取到的信息甚至比当面询问用户时获取的更加准确。这些“定时炸弹”高悬于参与过测试的群体之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成为你被诈骗的工具。

根据哈工大奇安信数据安全研究院的数据,每年在暗网平台出售的各类泄露数据多达上万起,每年泄露的数据总量高达数十亿条,交易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在此,我们要引用很早以前,新华社发布过一篇题为《“算命是假,算钱是真”——揭秘“AI算命”背后的生意经》的报道,希望“相关部门应严厉打击以自动算命、网络占卜等方式,违规获取个人信息或实施诈骗等行为。与此同时,网民更要警惕迷信活动的高科技伪装,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