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刺激的唐代反恐 | 评《长安十二时辰》

前言:

马亲王的作品在枪城很出名,《风起陇西》、《三国机密》什么的,大家也都看过,谈到时不免跟风刷两句“祥瑞御免,家宅平安”。作为一个网文评论为主题的社群,我们对推书者或评论者角色的亲王更熟悉和亲近。

久闻亲王擅长写发生在古代背景下的现代题材,几个月前在群里谈起亲王的新作《长安十二时辰》,一时冲动买了一套。书在架上吃灰至今,昨晚实在闲的无聊,就翻开来看看,一看一发不可收拾。

这么投入地读完一本书,可是近些天不常见的事情。不免手痒,便写一篇书评吧。

1、剧情紧凑,裁剪得当

唐天宝三年,距离上元节灯火亮起只有不到12时辰,长安城却面临一场大劫难……

故事核心是反恐,剧情极为紧凑,严格地按照编剧的三一律来写作:在一段规定时间内(12时辰),在一个规定地点(长安),叙述一个矛盾事件(反恐)。打不死的张小敬挫败恐怖分子的阴谋,虽然追查幕后元凶未果,但把皇帝救了。

这是一则个人英雄主义的传奇故事,即使后期套路流俗,因为保持紧张刺激的节奏,冲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整体上观感很棒。

本书以时辰为章节名,严格限定了时间,前中期还不停地放日晷之类计时器的细节,以此来强化紧迫感。实体书附赠了一份长安坊市图,随着叙事中不断强调地理方位,按图索骥,一触即发的长安争夺跃然纸上。

紧张刺激的唐代反恐 | 评《长安十二时辰》

主线前中期非常清晰,如麻绳般几股缠成一股,通过支线的收放来推进主线,充满了精致的技巧感。故事脉络干干净净,线索收放自如,节奏张弛有度,看得真是清爽极了。

我平时多看网文,网文按字数收费的连载制度大家都懂,大部分作品水肿不堪,完全没有剪裁无用情节的意识。刚看了一本400多万字的网文,后期阅读甚至成了一种煎熬,读完了脑子里全在想“终于结束了,总算读完了……”

这个问题估计是通俗小说的通病,原来武侠的时代就有《大唐双龙传》,现在更有《从零开始》这样两千万字的小说,问题比原来突出多了。国外也好不到哪里去,日本民工漫又臭又长,最后烂尾了结,英文通俗里《时光之轮》这种疯狂注水的现象也是常态……

亲王把电影编剧手法引入小说写作,在我看来无异于一股清流。因为电影篇幅所限,非常强调情节段落的取舍剪裁,严格限制无用情节,比如麦基那本著名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说取舍的技巧。虽然小说这方面要求不高,但是也不能瞎灌水,还是要沿着亲王的路,把取舍技巧应用在小说中,治一治浮肿的毛病。

2收尾无力,破局多凭奇巧

小说前8章简直神了,看到第6章我拼命给朋友安利,然而后面就不吭声了。因为中期开始,主角完全没有体现出 “十年长安帅”的破案实力,破局基本靠战吼buff和运气的安排,线索全是靠巧合对上的,让人渐感失望。不过此时仍有阻止阙勒霍多的主线撑着,巧合虽略多,紧迫感还没散,仍有较强的观感。

大灯楼一倒,最大的矛盾解决了,就差一个揭开幕后黑手的问题。可能是非要凑够12时辰24个小节吧,不然我是没找到非要救皇帝的理由。而且这个剧情还是以扭转主角核心动机为代价才能展开的,本来主角就是想保卫长安的居民,阻止阙勒霍多就实现了目标,再去强打精神救玄宗,真的难以理解。

固然剧情惊险刺激紧张,凭着剧情惯性可能会让读者暂时忽略动机的缺失,甚至脑补一段救皇帝也是为了维护长安平安的内心戏。但是灯楼爆炸这个大高潮一过,主线基本结束,强加一段危机本就很违和,更何况纠察内奸和查幕后黑手的情节。收束都不能让人满意,揪出来一个前文着墨不多的小角色,犯罪动机也经不住推敲,还把徐主薄的遗言给忘了,就很难受。

要我说,灯楼搞一场惊险的动作戏,把鱼肠蚍蜉统统解决,然后让萧规绝望地在玄宗面前自辩自尽,最后李泌和张小敬合流追查到安禄山贺知章,故事就可以直接收尾了,大高潮结束后哪还来这么多事……

3、主角人塑无力,配角仍有亮点

《长安》的人物明显从属于剧情,为救皇帝硬拗主角动机,这个就很能反映问题了。我猜想是开头没有安排好人设的锅,本来就没想到以后会有救皇帝的戏。

张小敬人设非常吸引人,但与救皇帝的故事走向相互矛盾。除非加入玄宗和张小敬的私人关系之类,不过这也很勉强。

此外,张小敬内心冲突塑造得很糟糕,这也是被情节牵着鼻子跑的后果。“十年西域兵,九年长安帅”的人物小传已经限定了他性格里两个重要侧面,一个是爱国-护民,另一个是战友情-念旧。出于前者,张小敬可以说服自己牺牲小乙,出于后者,他可以把营救人手暗中导向闻染。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两件事其实行事逻辑是有一定冲突的。凭什么前面可以牺牲无辜手下,后者就非要救闻染影响破案,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隐隐觉得这个人有点虚伪。其实这里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插入一段内心戏,表现主角的内心冲突,这个复杂人物就立起来了。

即使用人物语言和回忆杀,点明了张小敬性格的这两个侧面,但复杂性没开发出来,只留下两个行事逻辑的冲突,再加上最后忘记交代对小乙的补偿,伪君子啊,双标啊之类的感觉就更重了。

而且情节快速推进,把张小敬弱化成了纯粹无内涵的“英雄”,全靠血厚运气好就拯救了长安,甚至被情节拖着去救玄宗。本来的意图是想塑造一个有深度的黑暗英雄形象,结果复杂性没表现,仅仅成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化身,不免有些可惜了。

主线之外配角人设相对游刃有余,元载这个人物尤其出彩,一张玲珑巧嘴,一颗功利黑心,几次出场颠倒黑白、见风使舵,很有亮点。后记里还交代了最后的下场,娶了王韫秀又因贪腐赐死,这对于阐释“大唐药丸”这个主题也有很强的暗示作用,令人印象深刻。

还有反派萧规的塑造,一方面秉承“大唐药丸”所以搞恐怖袭击,另一方面和主角的交互中也体现出了念旧重情义的一面。塑造的时候还是逐层揭开形象,很成功。

其他配角也多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一个单线传奇故事其实挺适合塑造简单人物的,何必非要塑造复杂人物呢。李泌,檀棋,伊斯什么的,出场人设就很吸引人,又能一以贯之维持亮点。

4、长安!长安!

比起《风起陇西》那个和现代城市没什么不同的陇西,《长安》在构架背景上,不管是还原度还是吸引力都强太多了。

小说在细节上下足了苦工,丰富的长安城日常生活穿插行文:部队建制、城防规章、官员职阶,甚至是各种吃食,细密地构成了一个具体详细,富有实感的长安城。叙事中不断强调长安城的具体地理情况,坊市功能分类等,一个历史中的大唐都城犹如眼前。

紧张刺激的唐代反恐 | 评《长安十二时辰》

亲王不局限于此,笔下的长安不仅是还原历史,更是超越历史,构造了一个想象中更可信的长安。他的长安让人想到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和那两部小罗伯特唐尼的《大侦探福尔摩斯》,都是那种传奇的背景。太上玄元灯楼就好比《通天帝国》里面的武周大佛,亲王用他优秀的文笔,给我们描写了一个壮观的地标,然后在剧情高潮一下子推到……奇观总是令人向往的。

在制度典章上,靖安司的成立,本身就是在历史夹缝中所做的腾转挪移,结合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此外,望楼体系这种基站局域网,大案牍术这种大数据方法,种种都表明这并不是历史,而是作为传奇中的历史背景。这没有让背景变得不真实——丰富的历史细节已经让这个长安很真实了——相反,这让长安变得超越真实,成为当代通俗视角下的历史真实。

5、大义无力,盛世危机

好的叙事一定自带意义,而不用作者神经质地向受众强调所谓的“思想内涵”。《长安》首先是一本讲故事讲得酣畅淋漓的小说,然后关于大义的道德困境,以及盛世危机这两个主题才自然地浮现出来。

对于前者而言,李泌和张小敬反复强调的就是这个困境,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能否牺牲少数人的利益,这两个人的回答都是可以,传递效率上还是不错的。不过因为主角张小敬的人塑崩了,还有剧情最后收尾无力,这个思想大概就沦为了嘴炮,实现得不是很到位。

所幸还有另一个“大唐药丸”的主题,通过整体剧情的核心动力,反派萧规的动机等有力地传达给了读者。再加上后记交代各个人物在历史中的结果,犹有余韵悠长的感觉。读到张小敬在马嵬兵变的首义之举,大唐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安史之乱,不禁为盛世下暗流涌动的危机长叹一声。

后一个主题因为有历史作为依托,表达得很到位,这恐怕就是历史小说总能在思想上做出突出建树的原因吧。毕竟以史为鉴可不是一句空话。

紧张刺激的唐代反恐 | 评《长安十二时辰》

6、类型错位与创新

说点有的没的。

这次说说类型小说的类型。上次和大少谈到这个问题,我觉得类型意味着一套可学习的写作模式,包括属于该类型的情节桥段、人物模板和世界观设定,甚至包括专属的语言风格和思想主题。而划分类型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按照叙事题材和世界观两类。网文基本都是后者。

这让我想到了《通俗小说理论》中的一句话,“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在文学形式内部运作的范例……就文学而言,它既提供技巧范式,也提供向更远处推进的挑战”。

那么这和马伯庸有什么关系呢?因为马伯庸的写作思路——他称为文学“立定跳远”的那个思路——就是基于类型意义的创新。

《风起陇西》、《三国机密》、《长安十二时辰》等书,在类型上的写作思路都是相同的,即现代刑侦题材搭配古代历史背景,卖点就在于这种类型上的错位。

现在的娱乐小说,大都主要强调世界观分类,忽略叙事题材的总结和发掘。而亲王用自己的写作,提醒我们从电影编剧成熟的叙事套路为引子,重新开发通俗小说的叙事类型。

亲王的创新是这样的,他打破了叙事题材和其背景的对应关系,把之前看似不相干的题材和背景嫁接到一起,有一种混搭错位的感觉。刑侦题材可以发生在现代(《二十四小时》),可以发生在古代(《长安十二时辰》),也可以发生在奇幻背景下(《第一律法》),也可以发生在武侠玄幻背景下(或许,《四大名捕》)。

按照枪城惯例的五要素框架,叙事类型和剧情、人物是强相关,世界观类型则和设定、文笔强相关,思想则依附于前两种类型存在。

前者可以举出犯罪、政斗、战争、争霸、冒险、言情等,后者有科幻、奇幻、玄幻(包含仙侠)、历史。然后亲王则指出一种创新的思路,那就是把叙事和世界观进行重新组合。

如果以后通俗写作出现一门显学,一门能够勾连创作和阅读的学问,一门类型学,那么亲王一定会被奉为先行者。自然的类型的划分也不尽如上述所言,也有武侠和其他的稀奇古怪,没法一刀切的复杂流派,也有穿越流、凡人流、多宝流这种极度浅薄的噱头类型。

打榜短评

《长安十二时辰》沿袭了亲王一贯的类型写作思路,并在刻画世界观上有了极大进步,构建了一个可信更可爱的传奇长安。

剧情上紧张感十足,结构紧凑情节集中,有明显的三一律特点。思想上大唐盛世的隐忧传递得极好,结合后记犹有余韵。

惜乎剧情后期收尾无力,且多以巧合破局。人物上配角的闪光难掩主角塑造的失败,这也极大影响了对牺牲和正当性的讨论,使之沦为嘴炮。

另外,玩梗是双刃剑,有些现代梗或有引人出戏之嫌。

参考评分:9.1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