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这样写三国故事之中的诸葛亮(马伯庸三国机密)

马伯庸这样写三国故事之中的诸葛亮

《风起陇西》是写三国的。当然写三国的一大堆,在起点上一搜索,能让你花了眼,但本文的切入点不同,让人耳目一新。这是一篇谍战小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篇从蜀在魏的司闻校尉(一线间谍)陈恭说起,一下就把人带入了紧张的气氛。陈恭获悉了重要情报,但他的同僚“白帝”却在身份暴露后自杀了。自杀总比落入敌手好。这位谍报人员甚至没留下姓名。读者还来不及感伤一下,老马(注意:这是尊称)的笔就转向了蜀国。陈恭的情报送到了,蜀内部的反间谍工作也开始了。主角荀诩正式登场。

荀诩是靖安司从事,负责对内安全的,很容易得罪人。尽管荀诩头脑精明行事迅捷,但魏国的资深间谍糜冲似乎更胜一筹。他几次都从靖安司的围捕中侥幸逃脱。最后一次甚至将计就计声东击西,顺利将孥机的图纸送往了魏国。荀诩的行动宣告失败,却也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蜀国高层有内鬼。荀诩降职赴吴前将这一重要情报留给了诸葛孔明。这也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

荀诩在东吴是外交人员,等同于公开间谍,日子过得悠哉游哉,情报工作也是游刃有余。(老马似乎不怎么看重东吴啊,一帮间谍跟酒囊饭袋似的,跟蜀魏精英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作为一个东吴人,小小抗议一下!)不过正是在东吴,荀诩发现了这个高层内鬼代号烛龙的蛛丝马迹。不久荀诩又被调回汉中靖安司。

间奏的短暂平静很快被第二卷开篇的惊险冲淡。陈恭的身份即将揭穿,他虽有所觉察却不愿撤退(坚贞的革命斗士啊!!)。峰回路转,有魏国高官徐永愿意投诚。两人在最后时刻逃离魏国(请自行想象好莱坞大片英雄男主角从爆炸的大楼中飞出来,背景是冲天烈焰)。一边是徐永提供的极有价值的情报,一边是经验丰富的资深谍报人员,荀诩左右逢源,发现了烛龙身后更大的内鬼——蜀国官僚名义上的二号人物李平。但他不愿面对的是,烛龙必定是他两个好朋友之一。

结局让人大吃一惊。看到后记,老马说“这是一部二十七万字的恶搞”,不禁大笑。作者提到了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不过要造成相同的轰动效应,老马起码得恶搞释迦牟尼才行。当然以《风起陇西》在其他网站大红大紫的情况来看,恶搞诸葛孔明已经相当震撼。一些诸葛粉丝大大不满。呵呵,其实谁能断定真相不是如此呢?有人说过诸葛亮就是死得早了一点,要不然魏司马,蜀诸葛,都是一样的。老马的阴谋史观与某不谋而合。“历史上每一件事都有一个内幕,如果没有,那么就制造一个出来”这句说得好,这么多绝妙小说的出笼恐怕就是应了这句话。《寻秦记》里不就大玩变脸,颠覆了一班人对战国人物的感观。

老马选的历史背景也很巧妙。试想若有人写美人计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赤壁之战这些妇孺皆知的故事,还有人有兴趣看吗?早让那个老罗写尽了(不是新东方的那个啊!)。三国鼎立之际,出现了短暂的和平期,战争渐少正是谍战日盛之时。大家你攻我守你来我往玩得不亦乐乎。有人说本文的谍战有点现代化了。其实,战争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细作的历史恐怕就跟战争的历史一样长久。只是他们没有留下姓名,更没有档案材料,今人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写出当年他们惊心动魄的生活。古人未必没有KGB,CIA,MSD, 只是不叫这名字罢了。老马编了“靖安司”、“司闻曹”之类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本文以情节取胜,文字简洁,节奏明快,毫不拖泥带水,不动声色中见胜负,真正间谍风格。当然人物刻画稍显不足。这是可以理解的。若间谍真像JAMES BOND那样形象鲜明,早就身首异处了。感情戏嘛,也是不足。唯一的高堂秉和柳萤的那一段,据老马自己讲还是别人代劳的。这代笔的,恐怕也是一哥们。爱情戏是美丽有余,煽情不足。要是让晋江上的众MM高手来写,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轰轰烈烈荡气回肠,或是缠绵悱恻凄婉哀艳,总之是博取多少眼泪,谋杀多少菲林……(以下省略数百字)呵呵,其实作者说了这么多桥段,怎么就没想到北非谍影的那一段呢,多经典啊!没办法,这是属于小女子的恶趣味。

不否认《风起》是有现代感。官僚机制的刻板陈朽,人性的丑陋与美好,暗藏了老马的讽刺与感悟,看来几千年来,华夏也不是改变了很多。很庆幸老马没有写到荀诩与狐忠的结局。情报人员不太有好结果,尤其是在他们知晓了这样一个阴谋之后。然,我已不想知道。《风起》到这里就足够。

“至于一直追着连载的读者们,辛苦了,以后要多多宣扬我后清威名,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太监与坑的伟大国家”老马说的。我也宣扬一下。只是他称“已预支完了下半生的勤勉”,“已是极限中的极限”“再也不干这伤筋动骨的营生”云云,似有不愿再写长篇之意,真是可惜了。

祥瑞御免!!

(几年前写在一个网站上,搬过来了)

马伯庸这样写三国故事之中的诸葛亮

马伯庸这样写三国故事之中的诸葛亮

马伯庸这样写三国故事之中的诸葛亮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