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灵丘觉山寺的传说)

选自《文物》1996年02期,王春波。

觉山寺位于今山西省灵丘县城东南14公里处的笔架山西侧。四周群山叠起,漕河环绕,北魏孝文帝南巡曾留碑碣于此。觉山寺依山就势,坐北面南,全寺现有建筑分三条轴线。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韦陀殿、大雄宝殿;东侧轴线上依次为魁星楼、碑亭、金刚殿、梆点楼、弥勒殿;西侧轴线上依次为文昌阁、辽代砖塔、罗汉殿、藏经楼、贵真殿。

一 觉山寺的历史沿革

据寺内辽重熙七年的《重修觉山寺碑记》中记载:"……魏太和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孝文帝姿善歧嶷……思答母恩乃于灵邑之东南溪行逶迤二十里有山曰觉山岩壑幽胜辟寺一区賜额觉山寺……至辽大安五年八月二十八日适镇国大王行猎经此见寺宇摧毁还朝日奏请皇帝道宗旨敕下重修革故鼎新……”.又据清康熙二十三年《灵邱邑志》中《再修觉山寺记》记载:“云中灵古成州地也,邑治东南二十里许,山岳拱峙,濾水环绕,中有古刹曰觉山,考诸往帙,创自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帝都平城,广建寺塔。时巡行方外经灵抵觉山,揽其形胜,遂创立梵宇,飞楼回出,危塔凭凌,四方……传及辽大安六年,镇国大王因射猎过此,遂请之。上发内帑敕立提点,重辉梵刹,大兴旧时巍峨,据一方,之胜……”

据此可知,觉山寺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辽大安五或六年(1089或1090年)重建。现存砖塔即为当时所建,距今九百余年。又据寺内其他碑碣记载,明崇祯三年(1630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光绪十三年(1886年)寺院均屡次重修。现存木结构的殿宇楼阁均为明清遗构。

二 觉山寺砖塔现状

・51•

觉山寺内除砖塔为辽代建筑外,其余建筑均为明清遗构,由于其建筑形式一般,规模较小,此处不予记述。

1994年8月,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用近景摄影測量技术对觉山寺砖塔进行了全面的科学勘测,取得了全面准确的数据。觉山寺砖塔为平面八角、密檐十三层实心塔。砖塔总高44.23、塔基底边边长6.2米,全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目前观测结果表明.砖塔向东南方向倾斜,即向东倾斜17.8、向南倾斜57.3厘米,或向东偏南72°44'34”方向倾斜60厘米(图一,图一O〜二O)。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1)塔基

塔基由须弥座、平座、仰莲三部分组成。须弥座平面呈八角形,总高3.58米,是全塔破坏最为严重的部位。下束腰每面有壶门3个,兽面5个,八角为力士。现存兽面共计16枚,侍女人物14个,各具特色、无一雷同。每面束腰上设壶门3个。其内设坐佛、菩萨,或为扶琴或为说法状。壶门两侧各立一侍女或飞天,壶门之上为二龙戏珠的砖雕;壶门之间立一圆柱,其上雕成力士,上坐斗棋(图二).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平座位于须弥座之上,平面亦为八角,高为1.27米。蜀柱按斗棋位置分为三间,其花板上刻有十字纹、几何纹,但大部分均为卍字图案。平座之转角斗棋下除雕有力士外,两侧各立盘龙柱一个。

仰莲位于平座之上,平面亦为八角形,总高1.43米。仰莲分三层,一、三层为四瓣,二层为三瓣。

总之,各种雕刻除斗拱、仿材仿木结构建筑形制外,其余兽面、花卉、菩萨、力士、行龙、人物等,皆采用剔地突起或圆雕手法镂刻而成。其造型丰满,刀法流畅、洗练,虽为辽制尚袭唐风(彩色插页壹:1)。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另外,柱身雕有盘龙的装饰手法(图塔身共分两部分:一层塔身与十三层密檐。.说明辽代已开始流行。这种手法又见于太原晋祠的圣母殿及芮城永乐宫等。

  1. 塔身一层塔身平面呈八角,角上设圆倚柱,其内部结构为塔心柱式。底边边长为3.8、柱头处边长为3.73米。塔心柱平面亦为八角.每边边长为1.45米。东、南、西、北面辟门,东、西两面为砖雕格扇假门(图四);南、北两面为版门,但已非辽代原物.为后人修补的简易版门。其余四面均为砖雕假直根窗。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塔心室内外八面墙壁均有辽代壁画。现残存面积62平方米。内容为菩萨、明王、飞天等像。除门拱等少部分经后人重装外,大部分仍为辽代作品。其面型、衣饰、手法还沿袭着唐画风格;铅粉变色程度与敦煌壁画近似。我国辽代壁画见于墓葬者较多,寺观中极少,觉山寺塔内壁画幸存为研究辽代壁画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彩色插页壹:2,图五、六)。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十三层密檐。除一层檐为木制椽飞外,其余十二层均为木椽、砖飞。二层以上塔身身高均为28厘米。每层塔身边长以7厘米为常数,逐层递减。十三层的椽出、飞出亦为常数,分别为79、22厘米。故整体轮廓线较为平直。十三层密檐大部分保存较为完整,仅瓦顶部分、八角垂脊、套兽塌落破损严重,樣及角梁之下的风铎亦遗失较多。每层每面塔身正心均悬挂直径25厘米的铜镜一枚,均已锈蚀。第13层瓦顶基本完全脱落。该塔的悬镜与内蒙古、辽宁等地密檐塔的悬镜有着共同特征,如辽宁北镇崇兴寺双塔。此时悬镜已成密檐塔的一种建筑构造,既有装饰性,又有实用性(可以想象,阳光照射在塔身上一定会光芒四射,尤如佛光普照。另一方面也为游牧民辨别方向提供方便)。由于本次测量采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故无法检査悬镜背面的铭文。但由于唐代太原已是剪刀、铜镜的著名产地,其铜镜可能为太原匠人所造。

(3)塔刹

塔刹为覆钵塔式,现仅存圆形覆钵、相轮七层、圆光、宝盖、仰月、宝珠及刹杆。

(4)斗拱

斗拱按其位置可分为平座斗拱、一层檐斗拱、二至十三层檐斗拱、塔心室内檐斗拱和塔心柱上斗拱共计10种。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除二至十三层檐的补间与转角铺作为斗口跳式样,且出45。斜桃外,其余各层均为五铺作。全塔外檐斗拱

材宽=材高=16厘米

塔心室内斗拱

材宽=11厘米

材高=8厘米

后附斗拱尺寸表,从表中尺寸可以看出其与宋《营造法式》关于铺作的规制类同。

三 觉山寺辽塔与同时期塔类建筑的比较

我国目前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是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密檐式砖塔,也是唯一的十二边形平面的塔。居住在中国东北的契丹族原是一个游牧部族,从辽代许多墓葬采用圆形和八角形看来,大约契丹族早期居住的应是简单的“穹庐”(毛毡)。公元916年契丹族建立辽朝统治了山西、河北北部、内蒙古、辽宁等北中国大部地域,吸收汉族文化的精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辽代统治阶级信奉佛教,这一时期建造的佛塔,都分散在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晋北地区等地,几乎全部为实心体八角密檐式,极少数为楼阁式。

辽代砖塔几乎完全承袭了嵩岳寺塔一一小雁塔式的密檐塔型,多为平面八角、实心的密檐塔,一般不能登临,只能供人参拜。辽代砖塔一大特征是须弥座雕饰华丽,第一层塔身甚高,各面都有砖雕的门窗、佛像、狮子、莲花、飞天等,以及其他结构构件的形式。塔身以上的密檐层层相接,几乎看不到塔身。各层檐下都有砖砌的斗棋,密檐层数均为单数。北京天宁寺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辽宁朝阳凤凰山大塔,内蒙古林东上京南塔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为方便读者研究,现将这一时期塔的分布、体量、造型列如附表二。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从表中可以看到,觉山寺辽代砖塔所采用的建筑结构是辽代塔类建筑最广泛采用的形式:平面八角,砖石实心砌体.密檐结构(正方形平面仅辽宁朝阳凤凰山云接寺塔一例,楼阁式建筑形式有河北涿县云居寺塔、内蒙古巴林右旗庆州白塔和呼和浩特万部华严寺塔三例)。文中附表一、附表三〜附表七为觉山寺塔有关建筑结构数据。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

这一时期的密檐式塔其檐部的建筑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完全仿木结构即檐部由仿木砖砌的斗棋、椽、飞挑起;另一种为叠涩收分,层层挑出。觉山寺塔的檐部为采用最多的前一种。檐部翼角的升起,斜出除在仿木结构的楼阁塔中运用外,密檐塔仅在北京静琬法师墓塔、辽宁北镇崇兴寺双塔、山西浑源圆觉寺塔首层塔檐中可以看到。其余密檐塔均较平直无升起或斜岀。

辽代密檐塔的另一重要特点是第一层塔身甚高,一般高度为全塔总高的1/4〜1/1.5范围内。觉山寺塔的首层塔身高为总高的1/3.44。

塔的整体轮廓之“胖瘦”是由塔总高与其底层边长之比例来决定的。从已知现有的辽塔资料可知:塔高与底层边长之比最大的为河北武安常乐寺塔,是11.43:1,最小的为内蒙古巴林右旗庆州白塔,是4.84:1。其中:内蒙古宁城辽中京白塔为5.3:1,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为5.7:1,山西大同禅房寺塔为7.93:1,约为8:1。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楼塔为8.57:1,山西怀仁清凉山华严寺塔为8.67:1,山西灵丘觉山寺砖塔为8.67:1(其底边边长为5.10米)。

在其比值小于或等于8的塔中,均能实现第一层或某一层的周长等于其全塔总高的设计比例,这可能是当时设计原则的一种①。如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总高(地面至刹顶)恰等于中间层(第三层)外围柱头内接圆的周长;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所建的苏州罗汉院双塔其高等于第一层外围的长度。这一比值的控制从建筑结构上讲,可以限制全塔的相对高度,从而提高全塔的自身稳定性;另一方面又可控制全塔体形的“胖瘦”,基本控制在“胖"的范围内,从建筑美学来分析,是辽代建筑继承唐风的又一例证。灵丘觉山寺塔的外型“胖瘦”恰在这一最佳比值上。

觉山寺塔的外轮廓线较为平直。这一造型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其每层椽头的连接线,即由每层层高的变化速度与每层边长和檐岀的变化速度来决定。若其两种速度接近,则整体轮廓线较平直,如辽宁朝阳凤凰山云接寺塔,北镇崇兴寺塔,北京天宁寺塔等。若其两种速度不等,则整体轮廓呈抛物线状。觉山寺塔每层收分、檐岀为一常数,每层高度亦为一常数,故其外轮廓线较为平直。从表中所列的辽代密槍塔形可知,除破损严重的外其余外轮廓线均较为平直。这是辽代密檐塔的又一特征。

参加测量、绘图的还有肖迎九、乔云飞二同志,特此鸣谢。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