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人说山西好风光歌词)

在灵峰寺重新登车前往普化寺的时候,导游给我们每个游客都发了一套“祈福”用品,包括一条祈福带、一盏莲花灯和一个五台山崖柏手串。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些东西不值几个钱,但还是为“牛人专线”想的如此周到而感到特别高兴。

普化寺位于台怀镇寺庙最集中的区域,依山面水,是五台山为数不多的几座建在平地上的寺庙。普化寺始创于明代,本为佛教寺庙,明末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被道教所占,改称“玉皇庙”。清康、乾时期,五台山佛教得到了皇室的大力扶持,玉皇庙又成为佛寺“广宗寺”的下院。清末民初,玉皇庙为“九宫道”霸占,演变成儒、释、道共居的寺庙,并改称“普化寺”。新中国成立后,九宫道被取缔,玉皇庙重归佛门,但继续沿用了“普化寺”名称。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寺前小照壁红色壁心上书有“普化禅师”四个行书黄色大字,远远即可以看到,格外醒目。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小照壁背后的大照壁为普化寺的一大亮点,是五台山数一数二的照壁杰作。这座大照壁长达15.6米,是五台山诸多照壁中最长的一座。我国中原地区传统照壁的样式一般有“一”字形和“八”字形两种,尤以“一”字行居多,而眼前的照壁却是云南白族地区比较常见的“三滴水”样式,即中间高两侧低。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照壁基座和壁身由砖石砌筑而成,顶部为砖雕仿木屋檐。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正面壁心嵌有三幅圆形石雕,中间一幅为“福禄寿三星”。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右边一幅为“渭水求贤”。“渭水求贤”说的是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左边一幅为“文王别子”。“文王别子”说的是周文王被自己的第一百个儿子雷震子搭救后父子分别的故事。

由于“360百科”和“百度百科”的“普化寺”词条都把“文王别子”错弄成了“文五别子”,结果缪种流传,导致不少游记以讹传讹。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照壁须弥座的四角雕有四位金刚,似有力撑千钧之力,形象生动。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在“福禄寿三星”石雕下面隐约可以看到一条用红色涂料写成的标语“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应该是60多年前“抗美援朝”时期留下的“题记”。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穿过磨砖砌筑的拱形山门,即进入普化寺的第一进院落。从照壁的背面看照壁,壁心同样有三幅圆形石雕,中间为“观音、善财、龙女三圣图”,两边为龙的图案。这时候才注意到,照壁明间屋脊上的正吻少了一个,不知道其中是不是有些故事。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观音、善财、龙女三圣图”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第一进院落的主殿天王殿为硬山顶,面阔五间,明间和两次间辟有拱形门洞。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与砖石砌筑的照壁风格相一致,天王殿的主体也是砖石结构,石础、樨头、槛墙、拱圈皆以精美的石雕装饰,内容多为佛教故事和花卉人物。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芭蕉洞石雕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精雕细琢的石雕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明间门楣上悬有一块“普化寺”石雕匾额,刻制时间是“民国拾四年清荷月”。以此时间推算,匾额的刻制当在九宫道占据普化寺期间。也就是说,这座非常有品位的天王殿建筑竟然是“歪门邪道”的九宫道所为。门两侧雕有一副尺寸很小的门联“皈依三宝极乐地;遵守五戒未来天”。

殿内正面木雕绞龙柱佛龛内为木雕弥勒佛像,背面为佛祖的护法天神韦陀菩萨,两壁塑有四大天王和哼哈二将。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殿前的一对石狮子不但狮子主体精雕细琢,就连基座也是不可多得石雕的精品。导游介绍说,这对石狮子在五台山超过百对儿的石狮子中属翘楚之作。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第二进院落的主殿大雄宝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四周有廊。该殿的各种装饰木雕、彩绘是一大亮点,从中可以想象当年建造时是颇下功夫的。

殿内正面供奉的是结跏趺坐的释迦牟尼和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也就是所谓的“华严三圣”。背面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三位并称“西方三圣”。细心的游客会发现,殿内南北两边的十八罗汉中竟然还有一位女子。这位女子就是释迦摩尼的生母摩耶夫人,也是佛教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罗汉。在五台山众多罗汉群中,出现女罗汉的形象仅此一例。殿后明间设有一道板门,左右两侧分塑老文殊像和送子观音像。这座文殊像是五台山唯一的老文殊形象。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第三进院落的主殿三佛殿为硬山顶,面阔五间,原称玉皇殿,1986年改建成三佛殿。正赶上三佛殿维修,未能进入。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在三佛殿后面的山坡上,是一座建于2000年的新佛殿,因其背后就是天然仰天大佛所在的山峰,所以该殿被命名为“卧佛殿”。卧佛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达到九间,四周出廊,气势不凡。殿内塑有一尊重达1.5吨的铜质贴金卧姿佛像,面容秀美,卧态安详。

我们的旅游大巴到“万佛阁”的时候,雨已经很大了,到处都是急匆匆找景点的游客。大量的雨伞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让大家格外担心跟丢了导游,都深一脚浅一脚地紧跟在导游的后面。虽然下着雨,但万佛阁南面的广场仍然聚集了许多焚香、点灯的游客。我着急去看景点,女儿却一定要冒着雨去点燃她的心愿莲花灯。万佛阁规模不大,满打满算只有两进院落,且主要建筑万佛阁、五龙王殿和戏台都集中在头一进院子里。与一般寺庙主要殿堂沿中轴线排列不同,万佛阁的三座主要建筑分别处于一座院子的东、南、北三个方向上,类似中国北方的“四合院”。万佛阁在建筑布局上之所以如此特殊,与其曾经是“塔院寺”的属庙而非独立寺庙有关。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五龙王殿,也就是俗称的五爷庙,始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五龙王殿的殿堂样式比较特别,为单檐歇山顶主体建筑前加卷棚顶抱厦。这种建筑样式在一些寺庙的拜殿都有采用,主要是为了扩大祭拜区域的面积,增加祭拜区域的容积。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史载,五龙王殿在清代初建时只有现在的单檐歇山顶主体部分,当时为卷棚顶。随着五爷庙香火的日益兴盛,殿内的祭拜区域愈显狭小,于是考虑对五爷庙加以改造。但由于其周边建筑已经定形,大规模拓展已经不可能,最后只好选择了将原卷棚顶改为歇山顶,并在殿前增加抱厦的方法。尽管如此,当天在五爷庙前等候祭拜的人还是把整个抱厦挤了个水泄不通,女儿排队排了足有40分钟,才和“五爷”搭上话,倾诉了自己的心愿。

稍有宗教知识的人都知道,龙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灵,与佛教没有什么关系,因此佛教寺院一般不会出现龙王的形象。而五台山五龙王殿这种杂糅神灵的出现,据说与文殊菩萨从东海龙王处巧借清凉石让五台山变为清凉世界的神话传说有关。在这个神话传说中,五个来讨要清凉石的小龙王被文殊菩萨降服后分别居住在五台山的五个台顶,其中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司五台山的耕云播雨。老百姓为了感谢为民造福的五龙王,于是修庙对五龙王加以供奉,始有五龙王殿。而民间有关“五爷”曾经搭救过康熙皇帝的传说,则进一步强化了五爷庙的神秘色彩,也成为善男信女对“五爷”笃信不疑、趋之若鹜的不竭动力。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五龙王殿对面的歇山卷棚顶戏楼建于清代,台口一副对联“上下五千年事事非非重现;纵横十万里因因果果必应”既是在说戏,也是在说人生,是所谓“戏如人生”。

一般来说,戏楼这种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是不会出现在佛寺当中的,因为人们通常认为佛祖和观音们是喜欢清净的,不喜欢锣鼓的吵闹。那么在五龙王殿对面为什么会出现一座戏楼哪?原来这和传说中“五爷”非常喜欢看戏有关,老百姓为报答有求必应的“五爷”,投其所好,就在五龙王殿的对面建起了戏台,并在每年农历六月请戏班子、剧团大唱几天,让“五爷”开心。

接下来要去的寺院是拥有五台山标志性建筑物大白塔的塔院寺。塔院寺原是大华严寺的塔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扩充建寺,始称塔院寺,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汉传佛教十大寺之一。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从万佛阁出来右行几十米,即是通往塔院寺的长约百米的甬道。甬道起点是一面照壁,继续向前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四柱三门三楼木牌坊,坊额为“清凉胜境”。这座木牌坊的斗拱数量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歇山式屋顶硕大,气势不凡。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甬道尽处台阶之上,是朴素无华的三开间硬山顶山门。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天王殿为歇山顶,面阔三间,檐下悬“敕建护国大塔院寺”竖匾。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天王殿殿门紧闭,游人和香客需要从东边的掖门进入。在天王殿檐下避雨的时候,偶然望向东边的钟楼,发现一个年轻的喇嘛正躲在钟楼下面的门洞里用手机拍摄寺院里的景色。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两个同样献身佛门的年轻人,此时此刻,一个专心向佛,一个以天性示人,看似相悖,实为人的两面。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天王殿殿北,是面阔五间歇山顶的“大慈延寿宝殿”,也就是通常佛寺中的大雄宝殿。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较高的一通碑头雕有二龙戏珠,且为五爪龙,碑座的雕刻为两条云龙围绕着菩提树,碑额为“敕重建大塔院寺碑记”。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碑座的雕刻为两条云龙围绕着菩提树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从碑记中知道,“大慈延寿宝殿”为明万历七年(1579年)万历帝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所建,意在祝福母亲益寿延年、万寿无疆。

大雄宝殿之后,即是著名的大白塔。大白塔的正式名称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是中国现存的佛骨真身舍利塔之一。据成书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的《清凉山志》记载,此地在东汉明帝(57年至75年在位)时已经建有佛塔。当时西域僧人摩腾发现五台山台怀镇一带颇似佛祖所说的圣山灵鹭山,并有佛塔存在,遂上奏汉明帝开始在五台山修筑寺院。从北魏(386年至557年)时已称“显通寺”为“大浮屠寺”,即“大塔寺”来判断,那时候大白塔已经耸立在这里了。隋文帝时,大白塔被选中供奉佛骨舍利,始称“慈寿塔”。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塔身上雕刻的精美佛像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先是围着大白塔转了一圈,从不同方向给塔院寺的这位主角拍照,然后应女儿的邀请跟着香客和游人一起转塔。环塔一周接近百米,疾步两圈下来鬓角已经见汗。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寺院的最北端是一座面宽五间的两层三重檐硬山顶楼阁,顶层檐下悬“大藏经阁”匾额。这座藏经阁现存汉、蒙、藏多种文字经书二万余册,其中包括2000余册宋元明清善本经书,是名副其实的“大”藏经阁。

一二层檐中间的红色匾额“金粟来仪”为康熙帝御题。“金粟来仪”一语源自南朝梁王简栖的《头陀寺碑》“金粟来仪,文殊戾止”。其中的“金粟”为佛名,即维摩诘大士。一层檐下的横匾上刻有乾隆帝的一首七言绝句“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诗中所说的两塔,一指大白塔,另一个则是指供奉文殊菩萨遗发的佛塔。按照乾隆帝诗中的说法,至少在乾隆年间(1736年-1796年),那座文殊菩萨遗发佛塔已经不存在了。

雨越下越大,导游带着我们一路疾行前往“殊像寺”。走到半途,发现好几个团友掉了队,导游让我们这些人先走,她得折回去找那几个走丢的人。

殊像寺创建于元代,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和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两度重修,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山并称五台山五大禅林,也是五台山汉传佛教十大寺之一。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我们从东面进入殊像寺,直接就来到了天王殿前。天王殿面阔三间,砖石结构,悬山顶,殿额“殊像寺”是赵朴初手笔。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殊像寺有三进院落,主要部分大多集中在第二进。第二进院落的正北为大文殊殿,东为珈蓝殿,西为祖师殿。大文殊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佛殿。殿联“大乘开宽路道本鹫峰;名山选佛场景绕鹿苑”中的“鹫峰”即灵鹫峰,是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居住和说法的神山;“鹿苑”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初转法轮的地方。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由赵朴初题写的“大文殊殿”匾额。

殿内供奉的文殊菩萨骑狮像高达9.3米,菩萨和坐骑都塑造的非常传神,是五台山众多文殊菩萨像中的上乘之作。殿内两山及后壁是一组长达48米的悬塑,再现了佛经里文殊菩萨教化成熟的五百罗汉奔赴文殊菩萨故乡舍卫国,朝拜文殊的故事。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殿前西侧的《行实碑》立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是一通记载铁林果禅师在五台山主持建造镇海寺观音阁、大规模重修殊像寺、圆照寺事迹的“政迹”碑。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东配殿“伽蓝殿”,从殿联“赤面赤心扶日月;青龙青史镇乾坤”即可以猜出“殿主人”是关公。关公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武圣人能与佛教结缘,应该是佛教这种外来宗教在东来过程中不断本土化的重要标志。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西配殿“祖师殿”,从殿联“面壁九年归觉路;踏芦一渡脱迷津”可以知道,其中供奉的一定是达摩祖师。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大文殊殿背后是藏经阁,是殊像寺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大殿,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和他的两位高徒迦叶、阿难。

出来的时候走的是殊像寺的山门,发现这座山门正在建设中,还未完全完工。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晚餐是在离殊像寺不远的“全素斋”享用的“全素宴”。满桌看似有鱼有肉,荤素齐全,实际上貌似“鱼”、“肉”的荤香都是由豆制品“伪造”而成,而且吃在嘴里还真有那么点肉的味道。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清凉山一盏明灯“全素斋”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色、香、味俱佳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是不是很像土豆烧牛肉?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说这是素菜,你信吗?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味道不错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入住的“五峰宾馆”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五峰宾馆”号称五星级,客房标准显然达不到,但华丽、壮观的大堂确有五星级的派头。偶然翻看宾馆总经理给宾客的致辞,不小心挑出了两个错别字,并非常认真地给总经理先生留下了一张便笺。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早上起来出来散步,看到远处的山峰云雾缭绕,山顶已被白雪覆盖。几位南方来的游客兴奋不已,不顾距离太远,手机、相机照个不停。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早餐后我们的行车路线就是翻越积雪的高山,眼看着积雪的高山由远景逐渐变为近观,大家的高兴劲儿迅速达到了顶点。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台山(下)

旅游大巴虽然在山顶略作停留,但可能是考虑到游客的安全,导游和司机并没让大家下车观景。在深秋的五台山上赏到雪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也是此次山西之旅的一大意外收获。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