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坐在车里,文王拉着纤绳拖着车,总共走了八百零八步(姜子牙和申公豹车)

姜尚,又名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又名望,字子牙,百姓称之姜子牙,尊称太公望,周武王尊称他为“师尚父”。姜太公是周朝的太师、牧野之战的总指挥,西周的开国元勋,他先后辅佐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等四代周王,既主军,又问政,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周公分封时,他封到齐国,所以他又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他写有《六韬》传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周康王六年,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一百三十九岁。有说他活了九十多岁。

姜子牙年轻时,曾在朝歌城里卖过面、屠过牛、卖过肉。至今朝歌老百姓还流传着许多姜子牙的故事,有一个故事说,姜子牙倒霉时在朝歌做生意,贩羊羊价跌、贩牛牛赔钱,卖面吧,一场风把面给他吹飞了。《尉缭子·武议篇》里有这样的记载:“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唐代诗人李白的《梁甫吟》里有:“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的句子。

姜子牙还曾到朝歌谋官,《鬼谷子·忤合第六》讲“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朝,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意思是说,姜子牙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商纣王,其才能主张还未显露于世,就归服了周文王。

姜太公一生坎坷多磨,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确实称得上是奇人、奇事、奇男子。姜太公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静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

他曾在渭水钓鱼,用直钩不挂鱼饵钓鱼,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一天,有个人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周文王姬昌那里。周文王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文王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 ''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文王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渭水旁,聘请太公。

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但是,姜太公说,你要亲自为我拉纤。于是,姜子牙坐在车里,文王拉着纤绳,拖着车走,总共走了八百零八步。姜子牙说,你拉了我八百零八步,我保你周朝江山八百零八年,文王一听,说那我再多拉几步吧,姜子牙说,天机已泄露,不可强求。

后来,周朝的江山果然坐了八百零八年。这就是著名的周文王渭水访贤。

姜太公著的《六韬》,是古代重要的军事理论著述。军事理论研究者认为,没有太公理论及其所建立的齐国兵家,就不会有博大精深、智谋高超、理论完整、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影响巨大的中国兵学理论学说。今天,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治国方略、用兵之道时,不能不重视太公的杰出贡献、思想价值。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太公的文韬武略被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借鉴。

姜子牙少壮时,穷困卑贱,直到老年,才遇文王、武王,得展抱负,是所谓大器晚成的典型。孔子曾将姜尚同古代高士许由相比:“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许由满腹经纶却终身不仕,听见有人请他出来当官,认为受了侮辱,赶紧用清水洗耳朵,他能做到的只是独善其身;而姜太公能接受文王访贤,做出了“兼利天下”的大业,在中国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姜太公的出生地,存有争议,一种说法是“河内汲人”,即离朝歌城六十里的今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另一种说法是“东海人”,即现山东省莒县东的东吕乡,今属日照市。但是,以“河内汲人”说法较可信。

现卫辉市博物馆藏有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汲郡太守穆子容撰文并正书的《修太公吕望祠碑》拓片,太公泉镇吕村姜太公墓现有清朝康熙二十年卫辉知府所立“周姜太公茔葬处”石碑,和清朝乾隆巡抚毕沅立的“齐太公故居”石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