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杂谈——关于音响发烧与玄学

一直希望能在某些问题上找到一个区分科学与玄学的界限,但后来发现这基本不可能。 举一个例子:人们普遍认为人耳是有听觉上限的,但是这个听觉上限在哪里?事实上是因人而异,因人从事的专业而异, @阚欧礼 老师在无损格式和MP3(320kbps)两种格式的差别,要怎么才能听出来?这个问题中举了一个例子,可以证实人耳确实具备感知到「超声」的能力。 同样的,有人怀疑更换线材引起的声音变化是无法被人耳察觉的,但是数码多网站曾放出过 TF10 耳机更换传世 Transwarp 线材的测评报告,并指出「更换 “传世” 线材带来的改变是较为容易听出差别的(经过多人试听,不需要你是一个金耳朵)」。

发烧杂谈——关于音响发烧与玄学

我对音响发烧的看法是:理论上证明没有区别的东西,实际上去听,是没有区别的;但理论上证明有区别的东西,实际上去听,则不一定有区别——第一句算表态,第二句是理论上有区别的东西,例如:

  • 320K 的 mp3 与无损格式的音频(涉及码率区别),用耳朵听上去有区别么?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没有;

  • 几毛钱的廉价晶振与数万元的原子钟做出的时钟电路播放数字音频(涉及 jitter 区别),用耳朵听上去有区别么?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没有;

  • 两根不一样的线材接到同一套音箱上(涉及传输线区别),出来的声音用耳朵听上去有区别么?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没有。

  • 两个相同的解码器接入一套音频系统中,一个工作在同步模式,一个工作在异步模式(涉及 jitter 区别), 用耳朵听上去有区别么?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没有;

发烧杂谈——关于音响发烧与玄学

以上的大前提是,理论上证明这些是有区别的,但是这一区别能否被人耳感知?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涉及到人耳的分辨程度,同样涉及到具体的播放器材放大这些区别的能力如何。但是,有人说他听见了,则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没有证据可以反驳。

发烧杂谈——关于音响发烧与玄学

应当指出,目前为人所「耻笑」的音频玄学论,正是一群「烧友」乱解「科学」造成的后果。这只是一些比较显性的明眼人就能看出来的存在认知错误的。还有一些比较隐性的错误,对于一心希望学习到音频知识的人来说恐怕危害更大,例如:

  • CD 是没有纠错的,每次读到错误地方的时候,会直接 copy 旁边的数据一带而过。抓轨就不同,抓轨遇到错误地方的时候,会转一圈回来再抓一遍,如若不行还会多抓几遍!(这么说的烧友明显是对 CD 数据格式毫无概念,只知人云亦云+猜想臆断)

  • 对于一个 16 位 20KHz 的信号而言, 121pS 的抖动等于 LSB 也就是最低有效位的变化。(这么小的数字我至今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但按照这个标准恐怕绝大多数播放设备都是不合格的)

  • 数字信号本身是带有时钟信息的,所以复制过程中如果存在时钟较差的设备,会对音乐本身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所以正版盘片无法复制,烧录出来的盘片里面有很多误码。

发烧杂谈——关于音响发烧与玄学

事实上,音频是一个极其宽泛的知识体系——例如解码过程属于数字信号处理,音频的播放过程涉及到 DA 转换,放大过程则是模拟电路部分,而播放则与耳机/音箱的振膜材料、腔体结构以及调音、声学等有关; jitter 涉及到通信原理,线材保真则涉及到传输线理论,如果再继续深究甚至还包括音频的产生——即录音以及混音工程等的细节问题。任何一个人在对整个系统的理解上都会存在漏洞和臆断,但是这不应该是存在「伪科学」与「玄学」的借口。

发烧杂谈——关于音响发烧与玄学

总结下来,音响的玄学产生是因为对听感的认识差距太大,而且这又是一个无法取证、不可停止对比的玩意。高手的耳朵确实已经从一首歌曲中听出了声场定位、细节、音色、层次、高中低频衔接、与现场感的差异等等,而普通的人能听出的就是清晰、舒服、好听,这时候高手所阐述的事情在普通人看来也就不可理解,甚至觉得不可理喻,也就单纯认为是玄学了。当然最难的是高手之间也没标准,大师的摄影作品还可以把照片挂出来请大大师们评价,而发烧友的听音能力却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来评判,当然任何圈子都会鱼龙混杂,有偏执狂,再加之音响是个极小众的领域,也就显得更加玄妙。

发烧杂谈——关于音响发烧与玄学

理论上没有区别的东西,保不齐能被人听出区别来——这时就说明理论有问题了,需要扩充和重新审视,发现之前还未发现到的区别——例如最早 jitter 引起音质恶化概念的提出。 也许,只有众多专业人士,如调音师,乐队成员,唱片公司经理,手机音频系统工程师,音乐发烧友还有众多相关专业的学生、程序员等群体齐聚一堂,才能让众多探照灯将这一夜空照亮。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