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的欧洲女性为何喜欢在脸上贴假痣(17-18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

“你知道法国人把像你那样的美人痣叫什么吗?在颧骨上的黑斑,你知道它代表着什么吗?”……“他们把它叫做‘胆气’。”克劳福德说,“你可以留下那颗痣,我要是你的话就留下。”——《汉尼拔》

相面,一种古老的“科学”,并不只是中国的特产。在希腊-罗马、阿拉伯都有悠久的历史。脸部的结构、表情、五官的比例……都是可供研究的对象。从面相的差异研究衍生出不胜枚举的专业学科,比较靠谱的像视觉与表演艺术、美学和美术、人类学、医学等,而相对不那么靠谱一些的,则有犯罪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还有看相算命。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对人类长相的认知逐渐形成了一套文化体系,“没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也……”,这句台词就是著名的一例。因为浓眉大眼通常被认为是人品正直的忠臣,真要放在戏剧里面演汉奸,的确是蛮让人不舒服的。这种不舒服,其实就是文化给人造成的影响。

17-18世纪的欧洲女性为何喜欢在脸上贴假痣

没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也……

又比如本文开篇所引用的《汉尼拔》中的例子。在《沉默的羔羊》系列小说中,克拉丽丝·史达琳是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部的警官,因为“野牛比尔”的案子去寻求重刑犯汉尼拔·莱克特医生的帮助,而后者一眼就挑中了她作为之后一连串行动的主角,原因就是他看到了史达琳脸上的“痣”,因而认定她是绝对的“适格者”。

17-18世纪的欧洲女性为何喜欢在脸上贴假痣

朱迪福斯特版的《沉默的羔羊》演超好,可是“痣”哪去了

这并不是一颗真的痣,而是被火药擦伤之后留下的痕迹,在《汉尼拔》中解释了它的由来和含义。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对于欧美文化来说,脸上的特殊元素,就算不是天生就具有的,比如像史达琳这种后天增加的痣,也具有象征的意义,可以代表主人的性格。

于是,我们可以在这两年火热的美剧《名姝》中看到很多贴着假痣出入社交场合的达官贵人和妓女。

17-18世纪的欧洲女性为何喜欢在脸上贴假痣

《名姝》海报

17-18世纪,沙龙文化首先在法国宫廷兴起,随后传播到欧洲各地,处于含蓄的需要,沙龙上的男女并不会那么直截了当地勾搭,而是采用一套社交场合约定俗成的暗语,比如伞(我们曾经写过的)、扇子(也许之后会写)和假痣。

根据场合、目的、角色不同,参与者会在脸上贴象征着不同含义的假痣,让别人一目了然,也能避免误解。

17-18世纪的欧洲女性为何喜欢在脸上贴假痣

“早晨:盥洗室里的女子”吉勒-埃德·佩蒂特绘,约1745-1760。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然而,风靡一时的假痣“出身”并不光明正大。

在早期现代社会,身上或脸上有痣曾被欧洲中部的人认为是魔鬼在人体上留下的记号,是巫师的标志。可是到了18世纪,贴假痣却成了一种时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天花。

16世纪以来,天花在欧洲开始肆虐,数以10万计的人口。而侥幸活下来的人也会带上天花遗留下来的永生不能消退的疤痕。为了遮盖这些疤痕,当然也是为了显示不事劳作的优越地位,贵族们用越来越多含铅的化妆粉来涂抹面部,以达到美白的效果。

17-18世纪的欧洲女性为何喜欢在脸上贴假痣

蓬巴杜夫人在盥洗室

撇开含铅化妆品对人体的毒害不谈(1760年英国考文垂伯爵夫人玛利亚27岁死于铅中毒等),单纯的肤白并不能完全遮瑕,于是在17世纪就开始流行用老鼠毛皮和黑色塔夫绸贴在疤痕上,假装成痣来遮瑕。因为它很突兀,就像飞虫叮在脸上一样,于是被法国人叫做“苍蝇”(mouches)。

17-18世纪的欧洲女性为何喜欢在脸上贴假痣

有趣的是,这种时尚刚开始的时候被人所不齿,人们依旧沿用16世纪“痣与魔鬼”的联系来看待它。1650年6月7日,英国议会提出一项法案,要应对“绘画、黑色假痣和不正派女性着装的弊端”。

从视觉效果上看,在突然出现的黑痣的衬托下,被铅粉涂白的脸色就显得更加白皙,于是,它很快就成为男女贵族的心头好。连老年妇女也不能免俗,18世纪一位法国作者观察到:

“法国的妇人们并非不知道这些痣的用法,但它是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孩子的专属。而在英国,不管年轻年老、貌美貌丑,除了睡觉都贴着它。我曾经亲眼看见一位女士脸上贴着15枚痣,甚至有的70岁老太太贴得更多!”

17-18世纪的欧洲女性为何喜欢在脸上贴假痣

老年人怎么就不能黄昏恋了

而且,在17世纪时,脸上的假痣就已经开始附加了丰富的信息。

  • 眼角的痣“充满激情”寻找新情人
  • 脸颊中间的痣“英勇、胆气”
  • 鼻子上的痣“前卫、放肆无礼”
  • 嘴角的痣“风骚”,但仅限于亲吻,有调情的含义
  • 嘴角,笑起来会牵动到的部位“俏皮”
  • 太阳穴的痣“尊严”
  • 前额中间的痣“端庄威严”
  • 左脸贴上心型痣“订婚或忠于情人”
  • 右脸贴上心型痣“已婚”

等等

17-18世纪的欧洲女性为何喜欢在脸上贴假痣

点痣的部位与含义

在英国,脸上的痣甚至具有了党派身份标识的含义,17世纪末的英国散文家约瑟夫·埃丁森在一篇报道中写道,他去欣赏一出歌剧,返现身边的两位女性争执不休,她们分别在脸的左边和右边贴了假痣,右边贴痣的代表自己是辉格党的支持者,而左边的则是托利党,而脸上什么也没贴的是中立者。

流行,从权力的视角看,一直都是之上而下扩展的。模仿贵族妇女贴假面,是学习一套上层话语继而实现阶层跃迁的必要手段,就像如今的全民国学热一样。所以,在《名姝》中我们也能看到开妓院的老鸨和妓女在与上流社会交往中,往往也贴着假痣。(所以你有没有突然想把17-18世纪的年代剧重新找出来按照痣的线索重新看一遍?)

17-18世纪的欧洲女性为何喜欢在脸上贴假痣

脸上贴着“忠于情人”的大姐,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自由

17-18世纪的欧洲女性为何喜欢在脸上贴假痣

一个怕老婆的贵族偏偏贴着“尊严”和“胆色”的痣,好反讽

同时,一种风行的潮流往往能够带活一个产业,塔夫绸质地的假痣为很多孩子和老年妇女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在威尼斯甚至专门有一条生产假痣的街道,就叫苍蝇街(Calle de le Moschete)。

而且,由于假痣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出现了专门装放假痣的盒子。它们多使用珐琅工艺,镶嵌这象牙、珍珠等,非常精美。在盒子中还配有镜子和小刷子。

17-18世纪的欧洲女性为何喜欢在脸上贴假痣

装“苍蝇”的盒子

而到了18世纪末期,由于开始采用更加自然的化妆品,以及接种在天花预防上的效果,这种假痣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它曾在20世纪初期重新在美国风靡过一段短暂的时间,至今你还可以在ebay上买到强生公司生产的“美人痣”(Beauty Spots),说起这个,还有个小趣事,当时强生生产的美人痣是用另外一款用以修补面部疤痕的产品“宫廷石膏”(Court Plasters)的余料做的,这种产品是白色的,可以切割成大小随意的薄片来覆盖面部的伤口和划痕,后来根据这个产品的思路就发明出大名鼎鼎的“创可贴”。

17-18世纪的欧洲女性为何喜欢在脸上贴假痣

强生美人痣

17-18世纪的欧洲女性为何喜欢在脸上贴假痣

虽然除了年幼的孩子们经常把不干胶贴纸贴在脸上之外,假痣已经从历史舞台上隐退了,不过痣与性格之间关系的文化传统却保留了下来,你现在应该知道梦露脸上那颗痣的含义了吧,她和她所扮演的角色是不是相符呢?

17-18世纪的欧洲女性为何喜欢在脸上贴假痣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