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字号面面观

商业店铺都有自己的字号,如同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一样。以前店铺的字号,多半以姓为别,例如姓张的就叫张家老铺,姓李的就叫李家老铺。据考证,宋朝、明朝的店铺大体是这样。

店家字号面面观

清朝年间的店铺,大部分都有堂名,多用斋、堂、轩、居等雅称。如“一品斋饭店”、“同仁堂药铺”等。后来商店的字号越来越多,所用之字颠来倒去,无非是祥、和、宝、发、兴、盛、永、长之类。清代学者朱彭寿曾汇集字号的吉利字面成一首“七律”:“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得),谦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春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将这56字归类,不难发现,其意义不外乎说:数量众多(万、广、丰),规模巨大(元、泰、洪),发展顺利(亨、和、协),生意兴隆(隆、昌、茂),事业持久(长、恒、永),万事吉利(瑞、祥、福),公平信用(信、义、仁)等,均表了生意人的良好愿望。

店家字号面面观

为店铺取字号能反映店家的品性和趣味。有些店铺的字号别具一格,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北京的“独一处”,上海的“天晓得”,长春的“真不同”等。

招牌字号有因袭现象,分三种情况,一种是假借冒牌,如王麻子剪刀店附近有王麻子剪刀店;一种是表明同业渊源,甲店分出乙店,那么乙店招牌至少有一字与甲店同;一种是联号,表明都是由了一个东家出资开设的,如北京“永增”、“水增和”、“永通”三鞋店。

同一种行业,因不是一个东家,又有地域的不同,店招往往加上一个方向字。如北京的“东来顺”、西来顺”,吉林市的“东春发”、“四春发”之类,表面看好似联号,其实不然,不过也有用方向字表示联号的,如北京东、西、南、北庆仁堂。

店家字号面面观

合资店铺的字号,有的是从合资人的姓名中各取一字,拼合起来的,这种字号好像是盟约,也可以说是股东的简名,所以有时很费解。还有用数目字表示合资人的多寡再加上一两个吉利字,作为招牌的。如“双合”,是二人合作;“三义:是三人合作;“四美”是四人合作;五人以上用数目字的就少见了,一般都喜欢用“某记”二字为代表,如“公记”、“合记”等。

商业店铺有时更换股东或经理,为避免立案的麻烦,即在字号下边加上“某记”二字。某记多取自姓名或堂名中之一字,其一是暗示所有权之转移,其二是判别债权债务之责任,此与前述合作之某记不同。

也有用姓名作字号的,如四平市李连贵大饼铺,可以说是用姓名作字号最早的店铺之一。

店家字号面面观

有此驰名的商业店铺的字号来自绰号,不过绰号不是随便可得的,多半是因为具有某种特征。例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铺,字义很费解,却远近闻名。北京的“沙锅居”,是因为用沙锅煮白肉。朝阳门内一家小饭馆,绰号“臭肉锅”,因为经理姓郭,而他采购来的肉是剩的,所以就呼为“臭肉锅”(锅、郭同音),不明真相的极容易误会,而他们却因此买卖兴隆。

国人喜欢老字号,字号愈老,信誉愈高。不过老字号也有徒具虚名者,在竞争中往往败给新字号。清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北京西单有一家出售熟肉制品的铺子,叫天福斋。它创始于明代,具有数百年历史,是一家颇有影响的老字号。这家铺子的肉制品,做工精细,味道鲜美,深得顾客好评。后来店里有个伙计出资单独经营,在天福斋的旁边,另开一个铺面,也叫天福斋。老字号的主人看在眼里,气在心头,为此打了许多年官司。最后,新字号让了步,更名天福春,并从此发奋图强,在肉食制作方面精益求精,处处方便顾客,结果销路大开,生意愈做愈兴隆。而老字号天福斋,却仗着在市场上的声望,制作肉食偷工减料,糊弄顾客,慢慢地吃光了老本。最后在市场上丧失了信誉,生意萧条,败在“天福春”的手下。

店家字号面面观

店铺字号不仅仅起着标识作用,也不仅仅为招徕顾客和增加商店知名度,也体现着店铺主人的文化素质和经营素质。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特摘录朱幼勤趣文为下一则,请参阅。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