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读《黄帝内经》摘要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2)(读《黄帝内经》悟养生)

天师解释完了,接着下一段: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之将失耶?

“上古之人”,到底有没有活得很久?现在很难证明,其实活得长不长不是关键,关键是动作不衰,生命质量好。

对于我们每一个后天,什么是上古之人?这里可以理解为胎儿,也就是先天。胎儿只用了十个月,就完成了人类几亿年的进化,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变成一个五脏六腑俱全的生命体,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而“今时之人,当指我们的后天。”

“春秋”皆度百岁,这句,讲一句春秋。古代表示年的名词有很多,《尔雅》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曰载。”这都是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个相对的时段。比如“年者,取禾一孰也”,这种说法是代表谷物的成熟。

另一种说法是说“年”是一个怪兽。“岁”也有年景之意。“祀”指年终祭祀。

其中最古雅的“一年”的指称,当是“春秋”二字。为什么古代用春秋来代表一年,不用冬夏?这是从“气”上论,春与秋,最关键的是气平均,夏日太长,冬日太短,一个阳盛,一个阴盛。只有春秋阴阳的气,是平衡平均的。

“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这句,所谓皆度百岁,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活到自己的命数,而不是真的能活到一百岁。中国人始终认为“人各有命”。比如孔子命数73,孟子是84,圣人连这两个命数都躲不过,我们老百姓就自祈多福吧。

但其中有个重要的点:真正的寿终是没病没灾,心里清清楚楚,安排好一切,甚至自己换好衣服,从容走掉,才算数。在这点上,孔子真是得到之人。

比如孔子知道要死了,整天拄着拐杖站在门口等一个人,这个孤独的老人,妻子儿子都先他而去了,他对后事的安排全要靠一位学生。这个学生一定具备几大才能:第一,有钱。孔老夫子也知道没有钱是办不成事的。老天生仲尼,就一定要生一个有钱的学生赞助他,否则他这一辈子怎么过?!周游列国,吃穿住行,不都得花钱吗?

那么谁是孔夫子的赞助商呢?此人一定在72贤人之内。但是孔子会表露出对他的喜欢吗?如果表现出喜欢,岂不是有贪他钱财之嫌?所以孔子对他的态度很有趣,有点依恋又有点疏离,只要这人因为有钱就言语傲娇时,孔子还得训斥。

此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为孔子“受业身通”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利口巧辞,善于雄辩,办事通达,善于经商之道,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连孔子都佩服他的赚钱能力。颜回虽在道德上近乎完善,却穷的叮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而子贡不被命运摆布,猜测行情,每每猜对。也就是说子贡想赚哪笔钱就能赚到哪笔钱。他一辈子从来没有为赚钱的事情发过愁,只要他想干,就一定会成功。他就是老天派来抚慰孤独的老夫子的。

颜回虽好,但死的早,真正把孔子的理想和言论推广的,还真是子贡。子贡因为富有有时会傲娇一下,都被孔子巧言教训,这里不举例了。

虽说孔子总是明里暗里批评子贡,但内心对子贡是依赖的。孔子拄着拐杖,在门口翘首以盼,终于等来了子贡。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催乎!哲人萎乎!”一边歌一边流下了泪水……,他对子贡说:“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

前面说过,孔子要交代后事的人一定要具备几大才能:第一,有钱,子贡有钱,能料理好一切;第二,敬自己、懂自己,此人非子贡不可;第三,此人一定博学通达,子贡就是一个博学通达的人。所以孔子把选墓地这么重要的事交给子贡。

子贡果然不凡,为老夫子找到了风水绝佳、子孙福报可传万代的好地方——孔庙。而且,别的学生大多守墓三年便离开了,唯有悲痛万分的子贡在孔子墓旁住下,一守守了六年,一是对孔子情谊深厚,二是吃喝不愁。

什么叫“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孔子以上的作为就是,至死不糊涂。把生前死后都打理明白,甚至自己死后怎么埋都想的特别清楚,能有几人做到?

孔子就跟子贡讲好了:“我父亲是殷商人,母亲是周人,殷人都殡于两柱之间,你就按照殷人的礼数埋葬我吧!”最后子贡就给孔子找了能做万代帝王师的墓穴,也就是现在的孔庙。大家有空一定去看看,到孔庙、孔府、孔林坐一坐,吸收一下远古圣贤的气儿,多好啊!

听读《黄帝内经》摘要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2)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