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俗话说:“端午三不做,无灾亦无祸”,何意?哪三不做(端午佳节将至的表达方法)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到之处,有其特有的专属美食,就拿这四大传统节日而言,春节有年糕、清明有青团、端午有粽子、中秋有月饼,当然,也有着各自的一些讲究、民俗。

端午将至,俗话说:“端午三不做,无灾亦无祸”,何意?哪三不做

那么,关于端午节,有啥忌讳或者讲究呢?老人云“端午三不做”,这里所说的三不做,指的是哪三不做?

其一、端午不道快乐,而说安康。春秋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以身殉国,其壮烈的牺牲,其爱国之精神,让后世千秋万代的后人缅怀,因此,端午节也是一个缅怀屈原的日子,是一个庄重肃穆的节日,因此,端午节不道快乐,而道安康,于此同时,有些地方,一些过于喜庆的活动,都不在端午节进行,从古至今,就鲜有在端午节结婚的,甚至在古代,端午节出生的孩子,也被认为是八字不吉。

端午将至,俗话说:“端午三不做,无灾亦无祸”,何意?哪三不做

其二、端午节不吃太多的粽子。端午节是荔枝大量上市的时节,在惠州粤语中,素有“一啖荔枝三把火”的说法,苏东坡初到惠州,听不懂当地粤语,写成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凡事不可过度,做人如此,吃荔枝如此,而吃粽子亦然如此,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的黏性大,吃多了会觉得黏腻,难以消化。

说道粽子,最近有一种说法,叫“不食娘家粽”,认为已经嫁出去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所以不能吃娘家粽,其实这种说法是人云亦云,没有依据的,存在误导性。根据古籍的记载,“躲端午”的其中一个环节,恰巧是已嫁之女回娘家躲端午。例如古籍《嘉靖隆庆志》记载道:“已嫁之女召还过节”

端午将至,俗话说:“端午三不做,无灾亦无祸”,何意?哪三不做

其三、端午节不可心烦意燥。端午节是阳气极盛的时节,气候燥热,物候则五毒俱醒、蚊虫肆虐,在江浙一带,就流传这么一个说法“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而端午节所在的整个五月,被称为“恶月、毒月”,其中端午节属于九毒日(天地交泰九毒日)之首。

早在《礼记.月令》中,就告诫人们,在整个五月、在端午,要保持内心的安宁、在生活起居上也要多加注意,其中道:“掩身,毋躁,止生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

端午将至,俗话说:“端午三不做,无灾亦无祸”,何意?哪三不做

以上,便是老话“端午三不做,无灾亦无祸”中的三不做,分别是不互道快乐,而道安康、不吃过量的粽子、不可心烦意燥。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关于端午节的说法、忌讳、民俗还有很多。例如在上海宝山一带,流传着一句俗话“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在广东一带,也流传着同样的说法:“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这些说法都道明了端午节前后气候变化多端,人们要注意保暖。

除此之外,端午节的一些细节,也要多加注意,例如艾草不可以倒挂、挂艾草的时间不可超过中午、五彩绳的颜色有讲究,不是随便搭配,而是有“青红白黑黄”五色……关于端午节的说法,你还听到过哪些?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补充。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