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分享怎么取名称

数学小知识手抄报二年级

1.小学二年级,手抄报,数学小知识
在古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常需要量物体的长短、田块的大小,需要知道物品的轻重等,这就逐渐有了长度、面积、重(质)量等量的概念。

测量长度时,开始人们用身体的某一部分,如一度、一步来测量。后来发明了一些简单的工具,统一了测量的标准。

现在又有了各种各样的尺,测量更方便了。 2.我们知道 *** 数字1、2、3、4、5、6、7、8、9原是印度人发明的,13世纪后期传入中国,人们误认为0也是印度人发明的。

其实印度起先发明时没有“0”,他们把“204”,写成“2 4”,中间空着,把2004,写成“2 4”,怎么区别中间有几个零呢?为了避免看不清,就用点“·”来表示,204写成“2·4”,那不和小数混淆了?直到公元876年才把“0”确定下来。 我国却在1240年前就已创造了“0”,我国的零,当时是“○”,它是根据写字时缺字用“□”来表示缺字,“0”表示这个数没有,或这个数位上没有,用“○”表示,随着人们长期不断地记数,慢慢发展演变,最后确定为今天的“0”。

因此以“0”作为零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一项杰出贡献。 3.及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

它位于尼罗河两岸。大约公元前3200年,经过近800年的斗争,埃及全境实现了统一。

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人们为了丈量河水泛滥后的土地,由此产生了埃及古老的数学。 现在我们对古埃及数学的认识,主要源于两部用象形文字写成的书。

一本是伦敦本,一本是莫斯科本。伦敦本是在古埃及都城的废墟中发现的,1858年被英国人莱因特所购得,因此又叫莱因特纸草书。

纸草是盛产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一种水生植物,形状象芦苇,当时人们把它的茎逐层撕成薄片,就可以写字。这本书长550厘米,宽33厘米,是埃及僧人阿默士所著,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1700年,距现在约有3700多年。

书名为《阐明对象中一切黑暗的、秘密事物的指南》,全书共分三章:一是算术,二是几何,三是杂题;共有题目85个,大概是当时的一种实用计算手册。 莫斯科本是俄罗斯收藏者在1893年获得的,1912年转为莫斯科博物馆所有。

它的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前1850年。书中记载了25个问题,可惜缺少卷首,不知书名。

在这两部纸草书中,不但有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还有当时埃及分数的算法。在应用题中,涉及粮食、酒类、动物饲养及谷物的贮藏等问题。

特别是有一些算题出得非常精彩。 这说明,在距今4000年前,人们就已经应用数学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

4.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重视“3”的哲学价值。以“3”论人,有三皇、三苏;以“3”论文,有“三部曲”、“三言”;以“3”论花木,有园林三宝——树中银杏、花中牡丹、草中兰。

人们还以“3”论学习。如宋代哲学家朱熹认为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外国人也极其重视“3”。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把“3”称为完美的数字,因为它体现了“开始、中期和终结”,具备神性。

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世界由三位大神——主神朱庇特,海神尼普顿,冥神普路托掌管。朱庇特手中拿的是三叉闪电,尼普顿手持三叉戟,普路托手牵一条三头狗。

希腊神话中传说的女神也有三位:命运女神、复仇女神和美惠女神。 古代的西方人认为,世界由三者合成——大地、海洋、天空;自然界有三项内容——动物、植物、矿物;人的身体具有三重性——肉体、心灵、精神;人类需要三种知识——理论、实用、鉴别;智慧包括三个方面——思虑周密、语言得当、行为公正。

在近代、现代,人们的许多说法仍然离不开“3”。法国大文学家雨果说: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启开数学,一把启开字母,一把启开音符。

这就是说,聪明的人要学好数学、语言和音乐。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总结成功的三条经验是:艰苦的工作、正确的方法和少说空话。

5. 数学小百科:(一)你知道吗?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国家。大约二千年前,人们就已经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了。

(二)在世界四大洋中,太平洋的平均水深约是大西洋的3倍,太平洋的平均水深比大西洋多400米,印度洋的平均水深比太平洋少103米。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平均水深各是多少米?(三)小东同学是名小网民,他每天都要到互联网上去看一看。

昨天,他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信息:中国平均每秒向大海排放污水约316吨,美国是中国的2倍,俄罗斯是中国的3倍,其他沿海国家向大海排放污水的问题是中国的29倍。 6.“数学”名称的由来古希腊人在数学中引进了名称,概念和自我思考,他们很早就开始猜测数学是如何产生的。

虽然他们的猜测仅是匆匆记下,但他们几乎先占有了猜想这一思考领域。古希腊人随意记下的东西在19世纪变成了大堆文章,而在20世纪却变成了令人讨厌的陈辞滥调。

在现存的资料中,希罗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开始猜想的人。他只谈论了几何学,他对一般的数学概念也许不熟悉,但对土地测量的准确意思很敏感。

作为一个人类学家和一个社会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指出,古希腊的几何来自古埃及,在古埃及,由于一年一度的洪水淹没土地,为了租税的目的,人们。
2.简单的数学手抄报
800x555 84k 数学手抄报模板800x564 42k 数学手抄报的图片800x568 54k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600x450 34k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795x596 40k 一年级数学手抄报350x254 20k 小学生数学手抄报640x480 32k 优秀数学手抄报(1)740x518 122k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 - 数学手。

600x450 72k 数学手抄报400x300 12k 趣味数学手抄报400x275 12k 数学手抄报(2)400x278 12k 数学手抄报(5)633x438 94k 国庆节数学手抄报542x372 72k 玩好数学手抄报1056x792 150k 数学手抄报g1056x792 138k 数学手抄报d600x322 146k 。康医疗图,数学手抄报,哈尔滨。

600x450 72k 二年级数学手抄报参考(1) - 。400x300 28k 。

小学举办数学手抄报作品展400x300 12k 数学手抄报(4)。
3.数学小知识手抄报内容 一两百字
可以写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应用题小常识

■简历: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闽侯。家境贫寒,学习刻苦,他在中、小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成了个“小数学迷”。他不善言辞,为人真诚和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毕生经历都献给了数学事业。高中没毕业就以同等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

■主要成果: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数学猜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 1+1”。这一猜想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中国人运用新的方法,打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奥秘之门,摘取了此项桂冠,为世人所瞩目。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个人——陈景润。

陈景润除攻克这一难题外,又把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尖端技术和人类密切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他先后在国内外报刊上发明了科学论文70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陈景润在解析数论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他是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著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

■巨星的陨落 :

1984年4月27日,陈景润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酿成意外的重伤。雪上加霜,身体本来就不大好的陈景润,受到了几乎致命的创伤。他从医院里出来,苍白的脸上,有时泛着让人忧郁的青灰色,不久,终于诱发了帕金森氏综合症。

1996年3月19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因病长期住院,经抢救无效逝世,终年63岁。

这是数学家陈景润的,你可以选其中一段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知识是人生旅途中的资粮。从而,只要我们有了更多的知识,哪怕是最可怕,最艰难的任何事,我们多有了力量去克服,有了知识我们就有了向前走的勇气,勇往直前。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

第一单元 负数

1、负数的由来: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 1 3.4 2/5……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负数的写法:

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

例如:-2,-5.33,-45,-2/5

正数:

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若一个数大于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正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可以加正号“+”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2,5.33,+45,2/5

4、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6、比较两数的大小:

①利用数轴:

负数<0<正数 或 左边<右边

②利用正负数含义:正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就大,数字小的就小。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反而小,数字小的反而大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2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

(一)、折扣和成数

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解决打折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 方法 进行解答。

商品现在打八折: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80﹪

商品现在打六折五: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65﹪

2、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解决成数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这次衣服的进价增加一成:这次衣服的进价比原来的进价增加10﹪

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八成五: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85﹪

(二)、税率和利率

1、税率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 教育 、 文化 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2、利率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利息÷时间÷本金×100%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税率)

购物策略:

估计费用: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

购物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并能够最终选择最为优惠的方案

学后 反思 :做事情运用策略的好处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3

第三单元 圆柱和圆锥

一、圆柱

1、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

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

两种方式:

1.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

2.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

其中,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圆柱体体积较大。

2、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3、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 :圆柱有无数条高

4、圆柱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表面积增加2倍底面积,即S 增 =2πr?

②竖切(过直径):切面是长方形(如果h=2R,切面为正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底面直径,表面积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S增=4rh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①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如果h=2πr,则展开图形为正方形

②不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③无论怎么展开都得不到梯形

6、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 :S底=πr?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侧面积 :S侧=2πrh

表面积 :S表=2S底+S侧=2πr?+2πrh

体积 :V柱=πr?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高,底面积

④已知圆柱的底面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

⑤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高,求圆柱的底面半径,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无盖水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烟囱通风管的表面积=侧面积

只求侧面积:灯罩、排水管、漆柱、通风管、压路机、卫生纸中轴、薯片盒包装

侧面积+一个底面积:玻璃杯、水桶、笔筒、帽子、 游泳 池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油桶、米桶、罐桶类

二、圆锥

1、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圆锥也可以由扇形卷曲而得到。

2、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3、圆锥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锥有一条高。

4、圆锥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

②竖切(过顶点和直径直径):切面是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是圆锥的高,底是圆锥的底面直径,面积增加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即S增=2rh

5、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体积:V锥=1/3πr?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锥的高,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三、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1、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圆柱与圆锥等高等体积,圆锥的底面积(注意:是底面积而不是底面半径)是圆柱的3倍。

4、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体积相差2/3Sh

题型 总结

①直接利用公式:分析清楚求的的是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体积

分析清楚半径变化导致底面周长、侧面积、底面积、体积的变化

分析清楚两个圆柱(或两个圆锥)半径、底面积、底面周长、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之比

②圆柱与圆锥关系的转换:包括削成最大体积的问题(正方体,长方体与圆柱圆锥之间)

③横截面的问题

④浸水体积问题:(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品的体积,等于盛水容积的底面积乘以上升的高度)容积是圆柱或长方体,正方体

⑤等体积转换问题:一个圆柱融化后做成圆锥,或圆柱中的溶液倒入圆锥,都是体积不变的 问题,注意不要乘以1/3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4

第四单元 比例

1、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7、比和比例的区别

(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8、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9、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10、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11、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12、比例尺的分类

(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13、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14、应用比例尺画图的步骤:

(1)写出图的名称、

(2)确定比例尺;

(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

(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

(6)标出比例尺

15、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16、用比例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17、常见的数量关系式:(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18、

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求比例尺。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可以求实际距离。

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可以求图上距离。

计算时图距和实距单位必须统一。

19、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答: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

已知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就是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的积是一定的,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5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1、鸽巣原理是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组合原理,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利用公式进行解题:

物体个数÷鸽巣个数=商……余数

至少个数=商+1

2、摸2个同色球计算方法。

①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数多1。

物体数=颜色数×(至少数-1)+1

②极端思想: 用最不利的摸法先摸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再无论摸出一个什么颜色的球,都能保证一定有两个球是同色的。

③公式:

两种颜色:2+1=3(个)

三种颜色:3+1=4(个)

四种颜色:4+1=5(个)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

★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 六年级数学几何的初步知识知识点总结

★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小升初考试必备数学一到六年级的知识点

★ 小升初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盘点

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关于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1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图片? ? ? ? ? ?图片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及其判定

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平行线的判定: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一)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二)命题、定理、证明

1.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3.真命题:正确的命题,题设成立,结论一定成立。?

4.假命题:错误的命题,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

5.定理:经过推理证实得到的真命题。(定理可以做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6.证明: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平移

1.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变换 (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平移的性质?

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2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有序数对

1.有序数对:用两个数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2.坐标:数轴(或平面)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或数对)来表示,这个数(或数对)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这样我们就说在平面上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

2.X轴: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向右方向为正方向。

3.Y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4.原点:两个数轴的交点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对应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象限

1.象限: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也叫四个象限。右上面的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象限以数轴为界,横轴、纵轴上的点及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一般,在x轴和y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

2.象限的特点:?

1、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2、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到x轴的距离为|y|;?

点到y轴的距离为|x|;

点到原点的距离为x的平方加y的平方再开根号;?

3、三大规律

(1)平移规律:

点的平移规律? ?

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左减右加;

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上加下减。

图形的平移规律 找特殊点

(2)对称规律

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 ? ?

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

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3)位置规律

各象限点的坐标符号:(注意: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图片

二、坐标 方法 的简单应用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过程: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和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用坐标表示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把原图形向右(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 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把原图形向上(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过程: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和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用坐标表示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把原图形向右(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 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把原图形向上(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3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不等式

不等式及其解集

1.不等式:用不等号(包括:>、图片、图片、<、≠)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1:如果a>b,b>c,那么a>c(不等式的传递性).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那么a+c>b+c(不等式的可加性).?

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同乘(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同乘(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0,ac<bc.(不等式的乘法法则)< span=\"\"></bc.(不等式的乘法法则)<>

性质4:如果a>b,c>d,那么a+c>b+d. (不等式的加法法则)?

性质5:如果a>b>0,c>d>0,那么ac>bd. (可乘性)?

性质6:如果a>b>0,n∈N,n>1,那么an>bn,且.当0<n<1时也成立. (乘方法则) < span=\"\"></n<1时也成立. (乘方法则) <>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法:

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

注意:去分母与系数化为一要特别小心,因为要在不等式两端同时乘或除以某一个数,要考虑不等号的方向是否发生改变的问题。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不等式组的解: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

3.解不等式组: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方法:?

以两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为例,

①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同向左,就取在左边的未知数的解集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此乃“同小取小”

②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同向右,就取在右边的未知数的解集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此乃“同大取大”?

③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相交,就取它们之间的值为不等式组的解集。若x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此时一般表示为a<x<b,或a≤x≤b。此乃“相交取中

④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向背,那么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空集,不等式组无解。此乃“向背取空”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方法(a>b)

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提纲

★ 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 初一数学下册基本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

★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 初一下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