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地方有丘陵(中国丘陵地区有哪些)

前段时间四川农业部门准备学习中国北方农区打井取水的常用方式,解决四川丘陵农区缺水问题。看到这条新闻后,作者反对说,这种收集大量地下水的方法很可能会再次严重破坏四川的生态。同时,笔者认为应该立足和恢复四川的农业历史和传统习惯,大力发展四川的堰塘和冬季水田来储存地表水,以解决这一问题。此外,作者还批评了20世纪70年代初四川农业大寨运动中土地开垦破坏了四川传统农业生产习俗的情况。

下面,笔者再来谈谈这个问题。严格来说。对农村传统水利设施的探讨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和经验问题。

1、四川丘陵农村地区“葱田”水自循环系统

在四川广阔的丘陵农村地区,最重要、最广阔的是“绿地”(也写为“田冲”),它是在丘陵和山坡之间的洼地里有一定坡度的水田。

四川丘陵农村最常见的田地和土壤结构——洋葱田是如何起源的?笔者认为,这种丘陵绿地不仅是巴蜀古老的农业传统,也与四川以往的移民潮有关。

历史上,四川没有开山坡间耕地的习惯,因为根据汉代墓葬出土的一些汉画像砖和水田模具,至少在晋代以前,四川农民主要开垦坝子平原的耕地,而没有开山坡间绿地的习惯。

四川历史上有五大移民潮。一是古蜀国秦国灭亡后,大量中原六国居民迁入巴蜀地区。曾几何时,秦末汉初关中地区百姓挨饿,汉武帝刘邦“使百姓吃蜀汉”;一次是东汉末年的中原大战。中原居民多怀念“汉德”,随蜀汉政权迁入巴蜀地区定居;一次,元末明初,中原居民大量迁入巴蜀;上一次大移民潮是“湖广填川”,四川人至今津津乐道。

大量中原居民进入四川,固然给四川带来了大量中原文明文化的先进知识,但也给四川地区带来了巨大的人口与土地矛盾。所以到了第五次移民潮,四川出现了大量的“绿地”。也就是说,洋葱田的出现是很古老的,但大量洋葱田的出现也是巴蜀土地与人口矛盾的必然农业现象。

由于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道教中有许多风水技术,在四川历史上对丘陵绿地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四川丘陵绿地应被称为中国丘陵农业的伟大发明和创造。我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东等长江流域的丘陵山区见过很多丘陵绿地。而相比之下,四川丘陵绿地历史传统中的“田、沟、塘”三种结构最为突出。堪称中国最伟大的农业发明之一。这样一个洋葱田自循环水利农业系统,蕴含着丰富的风水。但可惜的是,四川丘陵山区的这些自循环水利系统,在农业大寨的改土造地运动中,基本上已经被破坏殆尽了!

下面,作者根据自己七年的农民经验,叙述了丘陵山区洋葱田自循环水利农业系统的基本结构。

在四川历史上,坝子农民和丘陵山区农民都遵循着古蜀保护生态的文化传统。所以他们一般不会乱砍树,农民的柴火主要是可以快速再生的树木和灌木的枝条。它们没有被使用

由于四川广大农村地区农民优良的传统环保习惯,四川树木丰富,地球涵养雨水的能力广泛而强大。即使是现在,读者也可以去都江堰的龙池地区看看那里的山河。不管是干旱还是长时间下雨,这里的河流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水量基本稳定,河沟水的水质始终干净清澈。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量的树木本身就是储存水分的小水库,所以无论是干旱还是下雨,水的数量和质量基本上是恒定的。事实上,在农业上,大寨云的改土造地运动之前,四川广大农村的河流也是如此。

四川丘陵绿地自循环水利系统有三个基本内涵。首先,排水沟大多建在夹在丘陵斜坡之间的绿地两侧。而且一个生产生活区,比如一个村庄或者一个生产队,绿地之间必须有一条网状通畅的排水沟。这种沟渠还必须通向低洼地区的河流;二是一个生产生活区的所有丘陵葱田都是梯度建设,是为了满足雨季蓄水排水的需要;第三,几乎每一片“郁郁葱葱”,也就是在没有条状的绿地下面,都有一片用来蓄水的“池塘田”。这种塘田其实就是一个堰塘,把葱田和丘陵坡地的排水堆积起来。

那么,农民是如何常年在洋葱地里经营这种自循环水利农业系统的呢?

每年秋天收割水稻后,农民开始封锁天坎堰的田埂,断水蓄水。这是四川丘陵农村最广大的“冬水田”。然而,关闭水源和储存水源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每个洋葱田下面的池塘必须是一个堰池,主要是封闭水和储存水。洋葱田上方的洋葱田可能是种植冬小麦和其他猪饲料作物的旱地。当然,因为丘陵山区生态好,很多丘陵农村的农民不用像坝子的农民一样,冬天用稻田种猪饲料。相反,他们上山收集猪饲料,因为有丰富的猪、牛、羊、马、鸡、鸭和鹅的植物饲料。这也是大量冬季水田从事丘陵山区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不用像坝子的农民那样,冬天种植豌豆、蚕豆、韭菜等家禽饲料作物。

每年春耕季节,农民开始用水犁地。他们的耕作方法是从洋葱田的顶部开始,也就是从上到下,也就是每次在上面种一片水稻秧田,农民就用水车把下面冬天稻田里的水抽上来,灌满。这是依次进行的,所以每个洋葱田下面的深塘田就是这个洋葱田的主要水源。所以下面的塘场其实是个小水库。每年春耕,最后一季种池塘和田地。在一些地方,池塘甚至没有种植,但池塘实际上是汤唯和小水库。它负责冬天为一个洋葱田蓄水,夏天为一个洋葱田排水。

在夏季的丘陵农村,抗旱性是次要的,主要是因为排水。由于洋葱田夹在山丘和山坡之间,如何排水往往是保证一年收成的关键。总的来说,在四川广大的丘陵地区,农民利用冬季,因地制宜,形成了非常科学合理的排水网络系统。几乎每块洋葱田的两侧,也就是田与山、坡之间,都要修建排水沟。这种沟渠散布在山丘、斜坡和农田之间,通向低洼地区的河流。

我在农村当农民的时候,经常感受到四川农民的智慧。丘陵绿地的水利农业自循环系统,我上面提到过,很常见,也很有效。历史上四川广大的丘陵农业区,没有大型水库。然而,由于这种自我循环系统,历史上四川农村没有发生过多的自然灾害。

冬季水田、池塘田主要用于秋冬季节养鸭养鹅。所以在四川广大的丘陵农村,有一种长期养鸭的习惯。四川人之所以称肉为“夏夏”,大多源于这样的历史人文传统。鸭和鹅不仅产卵和产肉,它们的绒毛也是珍贵的服装原料。所以在四川广阔的丘陵稻田里养鸡、养鸭、养鹅,是一种多用途的副业。而且,鸭子是在稻田里养殖的,粪便可以用来给田地施肥。因此,冬季稻田可以常年养鱼。所以在化肥农药大量使用之前,广大农村是不缺农副产品的!经过70年代初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和稻田的干燥,广大丘陵地区农村的鸭鱼基本上没有了。这是20世纪70年代后四川农村变得更加贫困的原因之一。

那么,在原始生态中,山里只有树吗?当然不是。四川广大的丘陵地区有大量的油茶果树,可以榨油食用,也可以作为工业润滑剂的原料。同时,山林中的松树也是重要的松油经济树种。山林里有许多野生蘑菇。

二、葱田自循环水利农业系统中的“风水”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川中丘陵葱田自循环水利农业系统中的“风水”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

作者务农的地方,由于交通原因,在历史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然而,由于这种封闭,许多传统的农业习惯在这里没有被打破。比如这里的农村,其实四川历史上的“三长老”传统还是保留着的,就是当地党政干部在决定农业和地方大事的时候,会邀请当地的长老参加,甚至会邀请当地的老风水参加会议。

由于长期的政治宣传,现在人们认为风水是一种封建迷信的看房子看坟墓的形式。其实四川历史上广大农村的风水先生也是水利专家,打井顾问。在风水中,地理是一门不容小觑的科学。风水用中医经络理论解决农村水利问题。当然,我们不能评估他们的风水是否符合“科学”,因为到目前为止,自然科学中的地理科学还不能解释地下水的分布和趋势。中国历史上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风水迷信有很多,但也有很多原因。这些风水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村水利的自循环,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比如风水理论中,地下水有静脉和穴位,最重要的静脉叫“龙脉”。龙脉是一个地区集水和排水的重要静脉。如果不先了解这些矿脉的纹路和特征,那么一旦一片土地的矿脉断裂,土地就会枯竭!笔者也对这个道理持怀疑态度,但是有一次,我去甘南夏县旅游,发现一座青山里突然出现了几个完全荒废的山包。后来,当地的藏族人告诉作者,这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开垦土地堵塞地下水静脉的结果。其实全国各地农业大寨的换土造地运动都做过这样的事。所以,在未来,历史将对70年代初农业大寨运动中的改土造田修库的伟大革命运动做出自己的客观评价!

关于地下水,这几年在山里旅行,充分看到了人类的无知和无奈。比如山路经常坍塌,公路人员称这种现象为“路癌”,无法解决。事实上,这些公路坍塌现象是由地下水静脉的无序引起的。地下水脉被人为堵塞,必然造成土地塌陷、土地干旱、水土流失。

那么,在四川这样的广大丘陵农村,是否存在地下水脉的问题呢?当然有!一个地区的洋葱田是否可靠,能否长期保持高产,是防止水土流失和沃土流失的关键,如何在广阔的丘陵地区按照水脉和水洞建设洋葱田是关键。所以,那些四川农村的风水先生们,为四川农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很遗憾,四川农村基本没有风水大师。即使有,他们也看不到地下水的脉络和水口的穴位。所以这也是新中国以来四川广大丘陵农村越来越干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很多不符合地下水脉络的农业动作,比如农学大寨时期的开荒运动,严重破坏了四川丘陵地区的地下水脉络!

三、如何评价四川地区的土地复垦和水库建设

长期以来,作者所在的丘陵山区依靠上述洋葱田自循环水利农业系统。因为地下水丰富,虽然这一带没有大型水库和沟渠,但这些农村地区都在滴水,美得像十七八岁的少女。

但是从70年代农业大寨时期开始,改了很多地,建了水库,但是这里的农村比较干旱。这,是为什么?

其实原因不难理解。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农业大寨中的开荒运动完全忽视和忽略了地下水的风水。当时四川很多丘陵农村完全模仿山西大寨打虎头山搞旱梯田的方式,在山坡上砍了很多树。那么,按照所谓“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口号,把很多洋葱田破坏连接起来,改造成适合农机耕作的大面积田地。经过这么大的平地,其实是无法蓄水排水的。因此,这造成了四川广大丘陵农村土地开垦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燥。水生态环境实际上已经被破坏,水井水位开始下降,甚至很多农村的水井水质开始恶化。

农业大寨时期,开发了许多农田和运河,完全适合引水灌溉。结果,丘陵地区从中受益的农民逐渐失去了长期的节水习惯,他们几乎完全依赖水库引水。特别是农业大寨时期,为了增加土地数量,四川广大农村地区淘汰了许多农村经济作物,开垦了许多森林。结果,四川的农业产值反而下降了。稍微年长一点的人都应该知道,70年代农业大寨运动后,四川的农副产品大幅度减少,粮食不是宽松,而是更加紧张。

20世纪70年代农业大寨运动中的大规模开荒运动,最大的两个特点是:一是破坏了原有川葱田的自循环水利和农业系统,将许多田地和山坡平整成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大块田地;第二,许多稻田被改造成了旱地。四川水田是四川最重要的农业传统。这里作者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川历史农业地理》书中提供的数据来看一下什么样的大田耕作适合四川。本书图30统计了1937年至1942年四川播种面积和作物产量的对比图。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在四川农业区播种34.3%的水稻,可以获得四川总产量的42.1%。其他小麦、大麦、玉米等。播种面积大,收获少。可见,四川适合种植水稻、水果、鸡鸭鱼等农副产品。如果你试图把冬天的稻田改造成旱地,试图增加土地的数量,实际上是得不偿失,不符合四川农业的历史传统!

历史事实也是如此。四川广大丘陵地区实施开荒引水水利工程后,四川的生态越来越差!许多农业区非但没有水资源丰富,反而越来越缺水。幸运的是,这些年农业产量很高。如果这几年四川的农作物还是低产品种,恐怕四川已经有大问题了。可见,70年代初,农业大寨的水土变化和建水库的大趋势并没有给四川农业带来多少好处,反而破坏了四川农业的历史传统,给今天四川广大的丘陵农村带来了更加严重的缺水后遗症!

据水利科学统计,地球中的水源,天地循环雨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65%,另外35%的水源来自地下冰盖水,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天然地下水,另一种是森林植被积累的雨水。地球可以保存大约40%的年降雨量。

由此可见,蕴含四川历史风水内涵的葱田自循环水利农业体系,符合上述地理生态原理。四川广大丘陵地区当地洋葱田自循环水利农业系统,保存了大量地表雨水,维持了原有的冰盖地下水生态流水系统。因此,在历史上,四川气候良好,年降雨量约为1200毫米。雨水由汤唯、丘陵森林和四川广大农村地区的冬季稻田储存。结果四川地表水水位很低,水质很好。这就是为什么四川被称为“大寨”的原因。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的农业大寨运动之后,四川的这一历史农业传统被摧毁了。所以四川的地下水位越来越高,水质越来越差。现在四川农村就像干瘪的中老年妇女。现在,要向北方干旱地区学习打井取水。

现在,一些四川农业领导干部甚至计划淘汰都江堰自流灌区的竹林民居,然后尝试将成都平原的农村改造成袁野,按照北方开垦北大荒的农业传统,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耕作。这样的想法简直就是疯子的想法,又在大跃进了!在整个四川地区,最好的耕作方法是在符合地下水自循环系统特征的小块田地里工作。即使使用农业机械,也可以借鉴日本使用小型农业机械,但不能像中国北方那样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说不客气,那些试图消灭成都平原竹林农业耕地传统的人,很可能是在打买卖土地的主意,他们未必真的关心四川农民的利益!竹子gr

一百多年来中国各行各业最大的教训不是我们学的外国东西不够多,而是我们对自己眼皮底下的历史文明和文化传统知之甚少!人类知识最大的问题不是认识外界,而是认识自己!所以,只有总结自己的历史传统,才能科学决策,科学发展,利国利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