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传统民居掌墨师:一群淡出记忆的手艺人

都蕴含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并成为很多人割舍不断的桑梓之情。转而使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建造房屋。传统建筑已经逐渐消失在钢筋水泥包裹的城市里。留下了我们生活的印记,即便在乡村,大至宗祠、随着时代的发展,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传统建筑风格,这些建筑小至民居,寺院,我们也摒弃了木质结构的传统民居,

近日,记者听说,江川新河咀还有几位能建盖传统民居的掌墨师,出于好奇,记者来到新河咀,一探究竟。

从造船到建房

新河咀濒临星云湖,隶属于前卫镇后卫村委会。现年74岁的杨自有在当地算得上是建盖传统民居的掌墨师,但村民大多不会这么称呼他。在当地,我们更愿意用最为朴实的言语来表述,称其为“大师傅”。初见杨自有是在他的家中,这是位于村子深处的一所传统民居,由他设计建盖,屋中还有一个小天井,屋檐、板壁雕梁画栋,匾额、楹联悬挂其间,颇有旧时遗风。

杨自有居所颇具古时风范

说起建房的手艺,杨自有搬来一把椅子坐下。在谦和的笑谈中,记者得知,虽然杨自有的长辈都不会木工,但他从小便对木工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小学时便学会雕刻印章等物件。由于新河咀临湖,出海捕鱼是生活在这里的我们世世代代的生存之道。1964年,新河咀当地捕鱼缺乏木船,在家里请人造船无果后,杨自有凭借着自己对木工手艺的自信,将破船拆散后,探究其构造,并依葫芦画瓢造出了一艘船。“由于缺乏实践经验,造出的船虽样子好看,但会漏水。就这样,我造的第一艘船,以失败告终。”杨自有笑道。

造船失败后,杨自有并没有就此作罢,而是对船的构造又进行了研究。之后,第二艘、第三艘船在他手中诞生,没有再出现漏水的问题。或许是成就感使然,此时的杨自有对木工更加感兴趣了。

4年后,他怀揣着对木工的兴趣,参加了当地一个化工厂的建设。建设中,泥工、石匠和木工一应俱全,而当时的杨自有是木工中的一员。仅有小学文化的他对于乡村中木工的基本操作自然不在话下,但对于工厂建设便显得有些吃力了。在同事的帮助下,杨自有学起了“勾股定理”等数学知识,并经过数月的磨炼,他的木工手艺有了进一步提升。一个偶然的机会,杨自有遇到了当地一位姓张的师傅,并跟随他干活。在这一教一学中,杨自有对传统民居建盖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

建房有门道

这位张师傅对建盖传统民居极为在行,虽然杨自有跟随他干活的时间不长,仅有七八天时间,但这对于杨自有来说,已是终生受用。

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杨自有继续说道:“这位张师傅7岁便学做木匠,12岁出师建四合五天井的房子,对于中式房屋的建盖颇为熟悉。建房时,他‘点榫过墨’有时唱着歌,有时嘴里还念念有词。我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很好,张师傅一边说,我就一边记。他说,建房时要‘摆码场’。所谓‘摆码场’简单说就是在要建房屋的地界上,将建筑材料按照屋子的规制方位摆放好。在随他做工的这段时间里,他会告诉我很多与建房有关的门道,而这也成了我日后自己建房的基础。”

杨自有讲述乡村建房中的门道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学习,学有小成的杨自有会利用春节这段时间邀约几个当地的泥工、石工等去昆明帮别人建房,以贴补家用。杨自有笑道:“记得当时在昆明建房时,昆明人还夸我们做得好。”说罢,杨自有拿出留存的弯尺、墨斗等工具,演示它们的用途,并继续说着:“以前我大多是在本地建房,那时七八个人从设计到把房子的框架建好,大概需要13天左右的时间,以前我不会画设计图,每次给别人建房时,都是先搭建一个模型,并以此为参照进行建盖。直到1975年,我才学会绘制设计图。一所房子建得好不好,首先要看选材认不认真,建房子的人会依据房子的大小、结构等进行选材。材料选好后,接下来就是打地基了,最后才动工建房。建房的木料有粗有细不规整,为了建出一所质量上乘的房子,我们会在木料上用墨线标记,再进行加工,以求对称、笔直。画墨线时要用到墨斗,墨斗为木制,中间放有可拉伸的线团,线团下垫有棉花,将墨汁倒入 线的一头从墨斗一侧拉出,拉出时线会吸附棉花上的墨汁,变成黑色。将拉出的线头固定到木料的一端,手持墨斗向相反的方向拉伸,待笔直、对称后,用手指轻轻拉起悬于木料上的线,瞬间放开,依靠线与木料本身的击打形成墨线。”

以前建房时所用的墨斗

杨自有已很难说清自己到底建了多少房子,只是隐约记得过去逢龙年、猴年建房的人相比其他年份要多些,而究其原因,则和吉祥如意的寓意有关吧!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杨自有到当地兴办的铜器厂工作后,便基本没做木活了。

建房讲习俗

寻访中,记者了解到以前如果村民要建房,都会先打好石脚,并筹备建房所需的木料,请当地有经验的大师傅进行设计和建盖。而在这个过程中,需经圆木、竖柱、发马、立房上梁等不同的步骤。

所谓“圆木”,就是木工开工的仪式。选定吉日后,待开工圆木时刻一到,主人家便烧香祈福,木工师傅则会把码场摆设好,选定、加工第一根用来做大梁的木料,并锯下这根木料的一小段,写上“圆木大吉”四个字,交给主人拿到家堂供桌上供献。一直供到新房建好后三年“奠土”时,才将此圆木烧成炭灰,放入准备好的“财心罐”里,有吉祥的寓意。

而“竖柱”则是在建房师傅做好木料的选择、划线、劈直、刨滑、开榫、试榫等各种准备工作,并清点各部件是否齐全后进行。“竖柱”时师傅在地面负责指挥,木工分头工作,选部件组装,传递工具。柱子立好后,还要进行矫正,完成后,就等立房上梁吉日的到来。

在立房上梁头天晚上,按习俗要进行“发马”仪式,“发马”由师傅操作完成。时间一般是夜间12点后。届时,木匠师傅会带上木马等相应的祭品到有流水沟渠的十字路口,进行祭祀。立房上梁一般是在早晨9点后,这是大喜之日,主人家会请客庆祝,以示房屋建成。而师傅则会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脊梁中间开仓装五谷、放五色线等物,并用画有太极图案的红布包好。待上梁时刻一到,师傅会取公鸡破冠滴血点梁,并置鸡于梁上,念道:“吉时上梁大吉,鸣炮!”此时,鞭炮齐鸣,工我们便将房梁拉至屋顶装好。而在这之后,还要做完屋架校正、砌墙、凹瓦、榨楼、做门窗、装修等后期活计,主人家才能入住。

行走于村中,这里已很难看到有人再建传统民居了。据说,在20世纪80年代,这里都是传统民居,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很多人开始拆除传统民居,建盖混凝土楼房。 在新河咀能设计建盖传统民居的匠人大概还有六七人,由于现在我们建盖的都是混凝土房,使得曾经擅长建盖传统民居的匠人在时代的洗礼中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成了乡村中的一种人文记忆。 留住这种记忆,留住的不仅仅是乡愁,还有乡村的传统建筑文化。

玉溪日报记者 顾世丹 江川发布

编辑整理:西部移动传媒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