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正法本意共修:《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01)

我们合十至诚礼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摩诃萨,合十至诚礼敬十方大众,愿所有众生悉发菩提心,从迷信学佛走出,正信佛教正法佛陀世尊教理教法。

愿籍此共修力量普皆回向给三界六道一切法界苦难众生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同时希望诸位有缘参加共修的同修每日如法正修,正信佛教佛法,实修实行,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法喜充满,六时吉祥,共修促进正信正见学佛觉悟提高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时临末法,众生福薄。

明师难遇,正法难求。

   我等末世行人,当遵佛遗教,以戒为师,实行实做,自觉觉他,荷佛家业,住持正法。

   佛法为慈舟,正见为导航。正知正见,乃修学佛法之前提,藉此因缘我等发心每日汇集大德开示、佛陀经典浅释,愿与见闻者共同学习进步,树立正知正见,趣入佛法正道,如法修学,早证菩提,同归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共修经文讲义资料:

宣化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01)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三日

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旧金山佛教讲堂

今天是很重要的日子。为什么说是重要的日子呢?因为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开始讲说的第一天。在其他的国家或者有人讲这一部经;但在西方国家,相信这是头一次,因为是头一次,值得我们来纪念它,所以说很重要。

本来说《华严经》是要先讲经的名字,可是现在我们先讲经疏的序。因为这一篇序所说的就包括《华严经》全部的道理,先把这一篇序文讲解之后,对《华严经》的大概意思就会明白了。这一篇序文是谁作的呢?是华严菩萨澄观法师作的。在没有讲序之前,先讲一讲这位作序的法师。这位法师身高九呎(约二百七十四公分),眼睛有重瞳,重瞳就是有两个瞳孔,就是两个眼仁,也就是两个眼珠。白天看他不怎样,和普通人一样,但在晚间看他的眼睛,就有一种光明射出来。他的双手过膝,很长的。你们注意一下,凡是两手长过膝盖的人,这样的人都属于大贵人,这是一种奇特相。他有四十颗牙,我们普通人则只有三十二、三十四,或者三十六、三十八颗牙。佛有四十颗牙,那么这位法师的牙齿和佛是一样底色的。他读书非常快,七行俱下,他这么一看,以我们看一行的时间,他可以看七行,这位法师眞是聪明到绝顶。

为什么说他是华严菩萨呢?他作一部《华严疏钞》,专讲《华严经》。等到他圆寂之后,有一位阿罗汉在中国和印度的交界处,见到有两个很年轻的菩萨在虚空里走。这位阿罗汉叫这两位青衣的童子——也就是年轻的菩萨——不能走了,问他们到中国去做什么?这两位说,是到中国的五台山去请华严菩萨的牙齿,回到我们的国土去供养。这位阿罗汉一听,说这样可以放你们去了。这位罗汉以后也到五台山去,就对一般人说他见到的境界。这时人们把清凉国师的棺木打开一看,果然两颗牙齿没有了,这两颗牙齿就是被两位年轻的菩萨请去供养了。所以在佛教里,一般人都知道这位澄观法师是华严菩萨的化身。

清凉国师这一位大菩萨的境界,眞是不可思议,他生历九个皇帝,做七个皇帝的国师。为什么他能这样呢?因为他修行时非常认眞,丝毫也不马虎,不是像一般人,口说修行,身不修行,口是心非,口里说得很对,心里完全都不是。他在出家之后,和没出家之前发过愿,以十事自励——以十种事来勉励自己。这十种事情是很重要的,每个出家人都应该知道这十种事。㈠体不捐沙门之表。㈡心不违如来之制。㈢坐不背法界之经。㈣性不染情碍之境。㈤足不履尼寺之尘。㈥身不触居士之榻。㈦目不视非仪之缘。㈧口不味过午之肴。㈨手不释圆明之珠。㈩宿不离衣钵之侧。

这十种,我再来给你们略略地解释:

㈠体不捐沙门之表:他的身体无时无刻都穿袍搭衣,很郑重其事的,像个比丘的样子。表,是样子。

㈡心不违如来之制:他的心对于佛所说的一切规矩、戒律,一定遵守,绝不违背。

㈢坐不背法界之经:凡是有《华严经》的地方,他一定对着《华严经》坐,背不对着《华严经》坐。他这种愿力,不要说对佛,就是对经,他也不背着坐。

㈣性不染情碍之境:这个碍是障碍的碍,不是情爱的爱。对情这种障碍的境界,他不染。不染就是不着住到这上面。

㈤足不履尼寺之尘:这个愿看似不太公道,比丘尼会很不高兴,但是他还是照常地发愿。说什么呢?足不履尼寺之尘,他的脚不踩到尼寺院门口的土上。他不仅不走到尼寺里面,就是连门口的尘土他都不踩。所以他一生都没到过比丘尼的寺庙去,因此很多比丘尼也不去亲近他。西方人或许会认为这是神经病,走到比丘尼的庙上,又有什么不好呢?我一天跑一百趟,都觉得没有什么问题的。这位清凉国师是太清凉了,凉得太厉害了,一点都没有热情,没有什么情感,所以能发这个清凉的愿。

㈥身不触居士之榻:不要说到在家人的地方去住,他连在家居士的牀,他都不接触。

㈦目不视非仪之缘:非仪,就是不合乎威仪,不合乎礼仪的因缘,他都不看。如作戏或唱歌跳舞,或街上有什么怪异之事,他都不看。

㈧口不味过午之肴:过了午,口里不要说吃东西,就连尝尝它有什么味道,他都不尝。你看看高僧放不下就不要出家。肴,就是吃的菜、饭,肴馔包括水果等一切吃的东西。修行,持戒是要很严谨的,眞想要修行连水果都不可以吃;还有过午不饮浆,牛奶等浆类也都不喝。

㈨手不释圆明之珠:他手里总拿着念珠,不断地念佛。

㈩宿不离衣钵之侧:他睡觉总要把衣钵放在他旁边,保护他的衣钵。

上列是他自己立出来的条件。所以他才能历经九个皇帝,而有七个皇帝都拜他做师父。这九个皇帝是谁呢?是唐朝的:㈠唐玄宗㈡唐肃宗㈢唐代宗㈣唐德宗㈤唐顺宗㈥唐寭宗㈦唐穆宗㈧唐敬宗㈨唐文宗。由代宗以后都是拜清凉国师做国师的。为什么他叫清凉国师呢?当时他住在五台山,五台山又叫清凉山。他给皇帝说法,皇帝说:「啊!你眞是令我得到清凉了,我现在眞是自在清凉了。」所以以后就不称澄观法师,而称为清凉国师,又叫教授和尚,他是皇帝的教授和尚,常常给皇帝讲经说法。你们看看,一个人经过九个皇帝,七个都拜他做师父,如果他要是没有道德,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应?他的学问特别好,读的书很多,佛教、道教、儒教的书,他都读过,他对《易经》也特别有研究。

这一篇序是华严菩萨所作的序文,当然是最好的,所以在还没讲《华严经》之前,就先讲一讲它。

往复无际,动静一源,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逈出者,其唯法界欤。

往复无际:

往就是去,又是起——升起,又是动,又是变,所谓「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你要至诚了才能化,不至诚就不能化。复就是来,也是灭,也是静。这是说动不碍静,静不碍动;动也就是静,静也就是动,动静一如。所以说无际,就是没有痕迹,没有道路,也就是「口欲言而辞丧」,口里想说话,可是言辞丧亡了,没有法子说得出来。「心欲缘而虑亡」,心里想要攀缘,可是没有法子能攀缘,想攀缘也不可以。而虑亡——这种思虑都没有了,所谓不识不知,无思无虑。这是甚么呢?这是《华严经》的用大,表示《华严经》这种利用是大的,所以说「往复无际」,往而未往,复而未复,往复不二,没有两个。往是从复那里来的,复也是从往那里来的,所以往复无际,没有一个道路,这好像鸟行空一样,没有痕迹

——好像用把刀斩水似的,你斩了一刀,等一等它又没有痕迹了。说是这样说,可是鸟在空中飞过去,并不是没有路,而是有一条路在那儿。鸟飞过去,那条路要过一天一宿二十四个钟头后,那条路才没有了;不过我们肉眼看不见那一条路,所以不知道。

佛陀正法本意分享-佛教绿色心灵桌面

(提示见闻共同学习的大家查看技巧:双击图片可查看清晰原图)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学业事业的压力,感情的纠葛,与同事家人关系的不和谐,对未来的担忧,父母的身体,孩子的教育等等烦恼困惑,让每个在红尘苦海轮转的迷途人都感觉到疲惫不堪,甚至让人经常想逃离这纷繁的世间。其实烦恼不在外境,在每个人的自心。当您心里烦躁不安时,映入眼帘的如果是一幅让人获得平静的绿色心灵桌面,也许能够让您烦躁的心静下来,佛陀正法网为您每日送上一幅原创佛教绿色心灵桌面,让心灵处在安详平和的状态,听听悠扬清心的佛乐,净化一下内心的尘垢,反思一下自己言行的不妥之处,激励自己改正,当您看到佛菩萨祥和慈悲的面容,是否会想到自己也该学习佛菩萨的慈悲去善待身边每个有缘人呢?以更平和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身边的每个人,您会发现善缘在不经意间已经种下,智慧就在安详平和的心态中开启,命运的改变就在当下。静下心来,听听佛乐,念念佛号和真言,瞬间的安详平和也是与自性的相应。回归慈和暖阳清净的自性吧,那才是真正的本来...

佛教绿色心灵桌面(佛陀正法本意创意设计恭制)

高清1024*640原图尺寸查看***地址:

http://files.yuanjuchanlian.com/upload/W-wenjian/TUPIAN/zhuomian/zm46-1.jpg

高清1920*1200原图尺寸查看***地址:

http://files.fotuozhengfa.com/upload/W-wenjian/TUPIAN/zhuomian/zm46.jpg

提示欢喜收藏的有缘人:打开佛陀正法本意绿色心灵桌面原图地址,点击原图地址后,看着不清晰,点击保存本地后,保存本地电脑上后可以查看清晰图面 。原图二种尺寸是大图是根据大家多数人使用电脑桌面尺寸设置的,大图缩小后看着很不清晰,可点开原图地址保存本地,再查看电脑显示是非常清晰。预祝大家使用后心量扩大,量大福大,欢喜愉快安心自在。

【佛陀正法本意每日一禅甘露送万源】

● 愿各个国度每个众生都能遵纪守法工作生活 顺和自然法则自在

● 关爱他人感恩回报心付出真实念念无我为他 烦恼化无心大量大

● 点亮自己心灯温暖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众生 慈悲心光遍照寰宇

● 诸佛菩萨是大义工常作众生不请之友施救度 正法明如来观自在

让我们在共修学习结束后一起默念这二句祈愿吧

至诚祈愿各个国家人心和谐国泰民安

至诚祈愿全世界和平宇宙祥和无浊障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