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太上感应篇浅释之善恶业轻重之辨别(二)

      二、所造善恶业的对境状况

      所造善恶业的对境状况,也是造成善恶业轻重的原因之一。总的来说,若所造作善恶业的对境,其功德越殊胜、对自己的恩德越大、或越可怜,则所获得的功德或罪业就越大。此外,所饶益或损害的对境范围越广大,则善恶果报也越广大。

      具备殊胜功德的对境称为功德田,如佛法僧三宝、传授世出世间智慧的善知识等,他们不仅本身具备圆满的功德,而且他们的存在对众生的离苦得乐具有无量的利益,对这样的对境稍作利益或损害,就能获得很大的福报或恶业。总的来说,人比恶趣众生功德大,人中传授善法的师长功德大,具有断证功德的佛陀、菩萨、阿罗汉比一般师长或凡夫功德大。对境的功德越殊胜,则作利或作害的善恶果报就越大。

      曾经饶益过自己的有情称为恩德田,如父母、师长、单位领导、国王等,他们对自己获得世间安乐有很大的恩德;如果自己追随某个善知识学习了佛法的智慧,则这个善知识不仅是功德田,还同时是自己的恩德田;如果自己时时在祈祷着佛菩萨、追随着一个团队在学习佛法,那么此时三宝不仅是功德田,也同时是自己的恩德田。恩德田赐予了自己安乐,对这样的对境回报以饶益,则会获得很大善报;若不但不去回报利益,反而作损害,则获得的恶报也较大。对境的恩德越大,则作利作害的善恶果报就越大。此外,曾经饶益过自己的一些动物,如耕过田的牛、骑过的马、给予欢乐的猫狗宠物等,也属于恩德田,若对它们作利作害,善恶果报也大。

      那些正遭受贫穷而衣食无依靠、生重病、流离失所、失去亲人等身心痛苦的有情,因非常需要我们生起悲悯心而称为悲田。对悲田心生悲悯而饶益,则获得的福报也大,反之,不但不悲悯,反而作种种损害,则恶业也非常巨大。对境越悲苦,作利作害的善恶果报也越大。

      功德田、恩德田、悲田这三者是一个人可以迅速培植福报的地方,所以并称福田。我们平时遇到这三种福田,一定要小心翼翼,不可造作恶业,而应广行善业,培植福报。

      我们知道,恶业中最沉重的有五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杀父、杀母、破和合僧,因为这五种恶业的果报在无间地狱,所以这五种恶业也被称为“五无间业”。佛陀、阿罗汉是功德最圆满的对境,对其做杀业,则罪报在无间地狱;父母是对我们恩德最大的对境,若行杀害,则罪报也在无间地狱;和合的僧众,也是功德圆满的对境,若行离间语的恶业,则罪报也在无间地狱。又如,与比丘尼行邪淫、杀害见道菩萨、杀害有学道僧人、夺取僧众资具、毁坏佛塔,这五种恶业因与“五无间业”比较接近,也称为“近五无间业”。近五无间业比较沉重的缘故,也是因为所行恶业的对境功德殊胜的缘故。

      以杀业为例,杀害佛陀身体的恶业比杀害菩萨的恶业沉重,杀害菩萨的恶业比杀害阿罗汉的恶业沉重,杀害阿罗汉的恶业比杀害未证果出家人的恶业沉重,杀害出家人的恶业比杀害世间师长的恶业沉重,杀害世间师长比杀害一般人的恶业沉重,杀害人比杀害恶趣众生的恶业沉重,这是因为恶趣众生、一般人、世间师长、出家人、阿罗汉、菩萨、佛陀的功德渐次增上的缘故。杀害利己善知识的恶业比杀害父母的恶业要沉重,杀害父母的恶业比杀害兄弟姐妹的恶业要沉重,杀害兄弟姐妹的恶业比杀害亲戚的恶业沉重,杀害亲戚的恶业比杀害非亲非仇之人恶业沉重,杀害非亲非仇之人的恶业比杀害仇人的恶业沉重,这是因为仇人、非亲非仇、亲戚、兄弟姐妹、父母、利己善知识对自己的恩德渐次增上的缘故。此外,悲苦的对境也很多,对境越是悲苦,对其行持杀害的罪业越是沉重。

      反之,救护动物、一般人、世间师长、如理入道的出家人、阿罗汉、菩萨、佛陀的功德渐次增上,因对境的功德渐次增上故;救护仇人、非亲非仇、亲戚、兄弟姐妹、父母、利己善知识的功德也渐次增上,因为对境的恩德渐次增上的缘故;放生正要被杀害的动物比放生以后将要被杀害的动物功德要大,因为正要被杀害的动物比将来要被杀害的动物悲苦故。

      其它九种恶业——偷盗、邪淫、妄语、粗恶语、离间语、绮语、贪心、嗔恚、邪见,若行持这九种恶业的对境,功德和恩德超胜,或者状况比较悲惨,那么恶业就比较沉重。相反,其它九种善业——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粗恶语、不离间语、不绮语、不贪心、不嗔恚、不邪见的对境,功德和恩德超胜,或状况比较悲惨,则善业就比较大。

      例如,偷盗三宝财物比偷盗世间人财物的恶业要沉重,与出家人行邪淫的恶业比与一般人行邪淫的恶业要沉重,对父母、师长说妄语、粗恶语、离间语与绮语的恶业要比对一般人说粗恶语、离间语与绮语的恶业沉重,对三宝的财物生起贪心比对一般人的财物生起贪心的恶业要沉重,对父母、师长生起嗔恚的恶业要比对一般人生起嗔恚的恶业要沉重,对父母、师长说“没有因果、没有解脱”的邪见恶业比对一般人宣说这些邪见的恶业要沉重。

      三、造作善恶业时所用的手段或方法

      善恶业的大小除了决定于造作者的内心善恶状况以及所饶益或损害的对境的功德、恩德或悲悯状况之外,还决定于造作善恶业时所用的手段或方法。若一种手段或方法对造作者将来会带来较大的善恶果报,或给对境带来了比较大的安乐或痛苦,则其善恶就较大。

      例如,克服很大困难、忍受诸多痛苦而行持放生与布施的功德比轻易行持放生与布施的功德大,行持放生与布施等善业的时候满怀喜悦比没有喜悦心的功德要大,长久积累慈心、认真计划很久而行持放生与布施的功德比随意临时行持的功德要大;反之,克服很多困难行持杀生的恶业也比轻易杀生的恶业沉重,造作杀生偷盗等恶业时有欢喜踊跃心比没有欢喜踊跃心的恶业要大,心中积怨很久、长久认真策划而行持杀盗淫的恶业比临时造作杀盗淫的恶业要沉重。

      一时伤害的有情数量越多,罪业就越沉重。例如,用原子弹、炸药或投毒等手段,一时顿杀很多有情的生命,其恶业较重;相反,一时救护很多众生的生命,功德也大。

      行持善业的手段,给有情带来的安乐越多,则善业就越大。例如,布施时不仅给钱财、还用言语安慰,救护动物的生命时不仅救命还给它们念颂经文咒语,在它们相续中种下解脱善根。相反,行持恶业的手段,给有情制造的痛苦越大,恶业就越沉重。例如,杀害有情时,用刀直接砍杀的恶业比安乐死的恶业要重,先殴打、恐吓、折磨再杀害比直接杀害的恶业要重,凌迟处死比直接快速杀害的恶业要沉重,被杀害的有情苦苦哀求仍行杀害比没有苦苦哀求而行杀害的恶业要大。

      四、小结

      总之,决定善恶业的大小或轻重要从三个方面去衡量:一是造作善恶业者内心的善恶状况,二是对境的功德、恩德及悲苦程度,三是造作善恶业所用的手段对双方所造成的利益或危害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从一个方面,不能完全决定善恶业的大小,一个善恶业的大小需要从上面所说的三个方面综合衡量。在其他两个方面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从剩下的一个方面去观察善恶业的大小时,就遵循上面所说的规律。经典里面之所以这样宣说善恶业的大小,是为了让我们从分别心的角度去理解善恶业的大小,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取舍,知道断恶行善的方向。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