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在佛教里代表什么?佛弟子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月亮在佛教里代表什么?佛弟子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八月十五是传统中秋佳节,也是千里共婵娟、万家庆团圆的欢聚时刻。这一天也是佛教中月光菩萨圣诞。在合家团圆、人人喜悦时,人们拜月赏花,品茶听琴,真是“月明风清丹桂香,秋高气爽精神朗”,佛国家园一派宁静祥和。

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秋节、八月节、仲秋节、拜月节等,在唐朝还被称为“端正月”。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最初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宫》,书中有“中秋夜迎寒”的祭祀活动。唐太宗贞观年间已出现“中秋节”一词,《唐书·太宗记》中有“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的记载。

  北宋太宗年间,朝廷正式将农历八月十五定为全民性的中秋节。明清以后,中秋节继续向民俗方向发展,成为与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并称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秋活动和文化,成为人们寄托乡思、亲人团圆、祈盼丰收幸福的传统民俗,也成为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传统节日,并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月光菩萨圣诞

  农历八月十五又恰逢佛教月光菩萨圣诞日。

  月光菩萨又称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与日光菩萨并为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两大辅佐,合称“东方三圣”。

  《药师如来本愿经》云:“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无量无数菩萨之上首。”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同为上首菩萨,次补佛处,能持药师如来的正法宝藏。《灌顶经》卷十二中也说U“有二菩萨,一名日曜,二名月净,是二菩萨次补佛处。”

  月光菩萨意为“月光遍照”,在佛法上表清净,映现清澈明亮,摄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使之免受贪嗔痴三毒烦恼。月光菩萨发无上菩提大愿,誓救六道一切有情出轮回苦,帮助众生找到内心的光明。

佛教与满月

  自古以来,无论从闻思还是实修看,佛教与月亮,尤其是与满月(圆月)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

  佛陀是智者,也是觉者,佛陀在讲经说法中,经常会用天地万物来比喻生命,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拿月亮来比喻人生。佛经里有多处以满月妙喻圆满清净的经文,赋予“满月”丰富精深的内涵。如“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行步如鹅王,面如净满月。”“如世所见,皎月圆满,行于虚空,清净无碍。”“譬如明月净分光明,色泽日夜增明,乃至月满,一切圆净。”“若有一人出现于世,尔时天及人民便蒙光泽,便有信心于戒、闻、施、智慧,犹如秋时月光盛满而无尘秽,普有所照。”等等。

  《佛说月喻经》中,佛陀就借助月亮的殊胜来讲法:“是时世尊,告诸刍言:如世所见,皎月圆满,行于虚空,清净无碍。而诸刍,不破威仪,常如初腊者,具足惭愧若身若心,曾无散乱,如其法仪,入日衣舍,清净无染,亦复如是……今我所说,犹月行空,清净无碍,譬明眼人,涉履诸险,离诸疑惧。”

  《华严经》中有一首偈语:“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形容菩萨像是天上的月亮,高高挂在毕竟空上,众生心湖里的水,如果清净没尘垢的话,菩提月光就会映现了;如果众生的心地不清净,人品污秽,光明就不会显现,佛性就不会现前。

  《大般涅经》卷九《如来性品》中也说:“譬如有人见月不现,皆言月没而作没想,而此月性实无没也。转现他方彼处众生复谓月出,而此月性实无出也。何以故?以须弥山障故不现,其月常生性无出没。如来应正遍知亦复如是……如是众生所见不同,或见半月,或见满月,或见月蚀。而此月性实无增减蚀啖之者,常是满月。如来之身亦复如是,是故名为常住不变。”

  人的自性本自圆满,本具无量智慧德能,本来光明如月,但因妄想执着障碍,自性的光明不能显现。月有阴晴圆缺,实为人自身处在无明状态,仿佛有云遮挡掩盖了佛性圆满自足、清静无染的本性。佛陀说,在黑暗当中能够给予各种烦恼、痛苦的百态人生最圆满的光明的是十五的月亮。智慧提高,自知自觉提高到最圆满,这也是从初一到十五的月亮。

佛弟子怎样过中秋节?

  佛陀让我们看到生命的不圆满,是因为他发现,只有让人们看到生命的不圆满,人们才会愿意去接受它,而不是麻痹自己。也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懂得珍惜生命中稀有的因缘。反之,唯有不执着于这种美好因缘,我们才能够尽情享受当下的圆满,而不会为它的圆缺变化而悲伤,从而用心珍惜这一切将会消逝的圆满。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众多寺院都会举行拜月祈福法会、点灯祈愿和放水灯等活动。佛弟子都会礼拜月光菩萨,恭迎月光菩萨圣诞,感念诸佛菩萨功德,祈愿月光遍照、诸事圆满,以感念三宝加持,感恩一切如母众生。这一天,佛子可以放生吃素、诵经礼佛、供斋布施、供花点灯、持诸善行。很多寺院还会举办品禅茶、听古琴、赏桂花等活动。总之,中秋节也是佛弟子发心修行的良机。

  中秋节这天,很多人喜欢面对满月“许愿”。“许愿”在佛教中称为“发愿”,愿众生吉祥,世界和平,福慧双增。

文章转自:深圳东山寺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