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之术称霸汉朝初期70年,为什么后来就不好用了?

人们都说,从汉高祖到汉景帝,一直是“黄老之术”大行于世。 那么,究竟什么是黄老? 黄老思想源于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官,这一学派提倡刑名之学,却反对滥用刑罚。 所谓“黄”,指的是黄帝,代表法家;“老”则是指老子;“黄老”意即借黄帝之名,取老子之学。

黄老之术称霸汉朝70年,为什么后来就不好用了?它有2个致命缺陷

黄帝雕像

黄老之术,是治疗战争创伤的“灵丹妙药”

1973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在该墓东边厢五十七号漆盒中,发现了二十七种帛书,其中一种最初被命名为《黄帝书》。 然而,后来学者却认为该书即《汉书·艺文志》中的《黄帝四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逐渐被学界所认同。 研究者认为,帛书《黄帝四经》乃稷下黄老学派的开山之作。这个把黄帝与老子撮合到一起的学派,和原始道家有溯源关系,而又不同于原始道家;它在政治上的核心内容,是“内道外法”,主张实行“无为而治”。

黄老之术称霸汉朝70年,为什么后来就不好用了?它有2个致命缺陷

马王堆三号汉墓漆器出土瞬间

我们都知道,法家的思想是“尊君卑臣,崇上抑下”,而老子的思想,则是“清静无为”,两者结合起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汉初的黄老思想,乃宗老子之学而兼容并包,它主张审名察刑,德刑并用,从而达到清静无为。 上位者“无欲”,则人民自然朴实;上位者“无为”,则人民自我化育;上位者“正静”,则人民自然上轨道。 黄老治术中,君主是以刑名之术统驭臣下,考核臣下对于职守,是否名实相符。对于治理百姓方面,也是用刑名之术。 不一样的是,君主将法律规章制定完毕,便让百姓依循规章行事,各归其位,静心努力。

黄老之术称霸汉朝70年,为什么后来就不好用了?它有2个致命缺陷

老子画像

当人人能各守其本分之余,国君便要虚静无为,避免过度干扰他们,要体恤爱民,随顺自然,让百姓能安定发展,这样社会将可趋于稳定。 以“无为而治”为旨的黄老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大特色,每当战乱之后,社会急需休养生息之时,黄老之术就派上了用场,成为匡治战争创伤的“灵丹妙药”。

黄老之术,称霸汉初政坛70年

任何一个时代,学术思想能够深入人心,产生共鸣,莫不与当时社会现象相表里,战国如此,秦末亦复如此。 公元前206-202年楚汉相争,刘邦打败了项羽登上皇帝宝位,和平终于降临。

黄老之术称霸汉朝70年,为什么后来就不好用了?它有2个致命缺陷

刘邦剧照

黄老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思想,确实是最符合当时社会所需,加之当时的开国元老像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等著名将相,都是平民,属于社会下层出身,刘邦本身也是自耕农。民间的疾苦,他们最为清楚。 所以,汉初总结了秦朝立国仅短短15年速亡的经验与教训,认为唯有采用照顾社会下层利益的黄老思想,才是解民倒悬的良法。 在这段时间中,汉室中央在军事、政治等策略方面,几乎完全是受黄老思想的指导。

黄老之术称霸汉朝70年,为什么后来就不好用了?它有2个致命缺陷

萧何剧照

汉初实行的黄老政治即主张无为而治,它既不同于法家实行的严刑酷罚,也不赞成儒家的繁文缛节。 换句话说,黄老为政“宽缓”,并非放弃刑罚;“与民休息”,更不是否定对民众的剥削;它只是把刑罚和剥削,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从而达到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西汉初年,自高帝元年(前206)起,至武帝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止,70年的时间,政坛上堪称是黄老学说的天下。 文、景时期,更是采取这样的态度治理百姓。此时,黄老思想反映在现实施政之中,便成为减赋省税,恤孤矜寡,强调农业发展等政策。

黄老之术称霸汉朝70年,为什么后来就不好用了?它有2个致命缺陷

汉景帝剧照

黄老之术,为什么不好用了?

黄老之术,已不是老子哲学的本来面目,它的特点是肯定君主的权威与至高无上的地位,承认君臣关系是天经地义和不可改变的。 这与老子主张“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明显不同。 随着这种“放任”政策的实施,社会经济苏醒,人人自足,且国家无事。遗憾的是,在这一片兴旺繁荣之中,却逐渐出现乱象。

黄老之术称霸汉朝70年,为什么后来就不好用了?它有2个致命缺陷

汉武帝剧照

由于放任经济,因此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逐渐加剧;至于豪强与外患,也因放任怀柔的政策,逐渐坐大,开始危害国家安宁。 这两个致命的缺陷,无法得到解决。此时,要使国家强盛、四海归顺,就必须以儒家思想作为精神支柱。那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横空出世,也就不难理解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