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的建筑类别:佛寺、佛塔、石窟

汉传佛教的建筑类别:佛寺、佛塔、石窟

汉传佛教的建筑包括哪些类别?

  汉传佛教的建筑形式主要包括佛寺、佛塔、石窟三种类别。

  佛寺

  佛寺是佛教徒进行宗教活动、居住,以及供奉佛像、舍利的处所,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浮屠祠”“招提”“兰若”“伽蓝”“精舍”“道场”“禅林”“神庙”等。

  佛寺建筑采取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院落式布局,寺中的单体建筑除了某些砖石等结构的塔以外,也大都采取了木结构的建筑方式。

  佛塔

  佛塔又名“宝塔”“浮屠”,最早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为佛教的象征。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后火化形成舍利,被8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

  佛塔由印度传入我国后,与我国传统的建筑和文化相结合,发展为中国式佛塔,形成了木塔、砖塔、石塔、土塔、玉塔、陶塔、铁塔、铜塔、金塔、银塔、水晶塔、琉璃塔、珐琅塔等各种材料建成的佛塔。

  石窟

  石窟是佛教建筑最古老的形式之一,古印度称为“石窟寺”。石窟最初只是佛教徒修行的住处,一般是在悬崖上开凿长方形的岩窟,并在入口处设进出和采光的门窗。随着石窟建筑传入中原地区,我国黄河流域也开始仿照印度石窟的形式开凿石窟。

  北魏至隋唐,是凿窟的鼎盛时期,人们在新疆的库车、甘肃的敦煌、山西的云冈、河南的龙门,以及河北的南、北响堂山等地均大规模开凿石窟。唐代以后凿窟河北柏林禅寺赵州禅师舍利塔现象则逐渐减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