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二郎神竟是陇南人

文章目录:


A、白马人的历史 白马人的祖先是谁

↑↑

  在我国长久以来的历史发展中,其实还有不少的族群未被划分成具体的民族,而白马人就是其中之一,白马人主要分布在甘肃四川交界处一带,人口约两万余人,而这两万余人的祖先是谁呢?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白马人简介
  白马人、亦称白马族,是居住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和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交界的岷山东端摩天岭中的一个族群,人口约2万多(2015年),民族语言为白马语,信仰为自然崇拜、苯教、佛教。白马人历史悠久,最早见于西汉《史记·西南夷列传第五六》:“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

  白马人的祖先:最早的东亚人
  2007年,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取样发现,四川平武县17位白马人的Y染色体均为D型,这让他们兴奋不已。Y染色体D型意味着什么?它表明,拥有这种染色体的人,很可能是四五万年前来自中亚,更早出自非洲。他们的祖先,是最早的东亚人!最终得出结论:白马人与藏族并不同源。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白马人的祖先不仅迁居东亚地区更早,而且很可能属于氐羌人的后代。

  白马人的历史
  周武王姬发元年,前1046年,白马人先民在今四川广元境内建立氐族方国“平周”,定国都东河附近,称平周城,辖管今旺苍县及苍溪县大部。296年,杨茂搜(白马氐人)占据仇池山一带,创立仇池国,定都清水(今甘肃清水县)。领土大致今甘肃省东南部的西和县、成县、文县一带,史称前仇池国。

  385年,杨定(清水氐人)收复前仇池国领土,重建仇池国,定都历城 (今成县北),向东晋称藩,史称后仇池国(注:清水氐人为白马氐人杨茂搜的直系族人,因曾经迁徙于清水建国而得名)。

  422年,仇池趁南朝宋武帝刘裕驾崩扰边,宋少帝刘义符(汉族)封杨盛(白马人)为武都王,史称武都国。武兴国成立第二年,北魏扶持杨文度的宗弟杨文香(阴平氐人),在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南)建立亲魏仇池国政权,史称阴平国(注:阴平氐族为建立阴平政权的清水氐族人,因区别清水氐族政权而得名)。

  白马氐经历世代成为今天平武县境内的白马人。清水氐成为今天舟曲县境内的白马人。阴平氐成为今天文县境内的白马人。

B、你知道吗?二郎神竟是陇南人

↑↑ 二郎神,又称二郎显圣真君、灌口二郎、二郎真君、灌口神、赤城王、昭惠显圣仁佑王、清源妙道真君等等,是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民间多认为他是一位与水利、农耕、防止水灾有关的神,甚至是水神,清以前曾被奉为戏神,还被奉为猎神、蹴鞠神、雷神、酒神等。他的武器是三尖两刃枪,武功绝伦,座下有神兽哮天犬,额间有第三只神眼。他是谁?他是哪儿人呢?

成县西北部有一个乡叫二郎乡,西北有大山为泥功山,是成县境内著名高峰,当地人叫做二郎山。叫二郎乡是因乡政府驻地有二郎庙而得名,庙里供奉着后仇池末代氐王杨难当。

陇南历史悠久,是秦王朝、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东晋、南北朝时期氐人在陇南境内前后建立了五个地方政权(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五个政权)杨难当,南北朝时期氐族人,公元429年即位,为后仇池国(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南)国主。他的父亲叫杨盛,长兄叫杨玄,杨难当排行老二,史称杨二郎。他趁当时天下大乱,西晋朝廷无暇顾及之机,率领部族回到了西和老家,在现在的西和县大桥乡的仇池山开国,国号仇池!这是前仇池国。公元430年,杨难当自称秦州刺史、武都王。同年六月,南朝宋以杨难当为冠军将军、秦州刺史、武都王。此时,仇池国很强盛,“四方流人以仇池丰实,多往依附”。仇池政权在杨难当时最为强盛,国土东至汉中,南逾广元,北至天水,西据宕昌,人口60万左右,是一个比较强大安定的地方武装割据政权,足以与周边相抗衡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改元“建义”,立妻为皇后,子为太子,置百官,宫女数千,前呼后拥,威风不亚于中原大国的皇帝。

《仇池国志》载:“氐王杨茂搜卒,长子难敌立,与少子坚头分领部曲。难敌号左贤王,屯下辨(今成县广化附近),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徽县)。”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杨难敌畏惧前赵,与弟坚头南奔汉中,送任(人质)降于成汉。刘曜以田崧为镇南大将军、益州刺史,镇仇池。同年,赵兵退。杨难敌因行贿成汉安北将军李稚,未被送往成都,而是遣归武都。杨难敌从汉中返回故地,遂“据险不服”,“多有不法”,稚自悔失计,故向李雄请战,下辨之战开始。雄遣李稚、李琀出白水,李寿、李玝出阴平。难敌遣兵拒之,寿、玝不得进。而李稚、李琀长驱至下辨。难敌遣兵断其归路,四面攻之,稚、琀深入无援,皆为难敌所杀。“据险自保”之地,显然是下辨境内峡谷纵横,峭壁对峙的下辨水峡谷、沮道峡谷和堡垒严森、易守难攻的军事要砦“泥功山”。公元462年,杨难当卒,魏主谥曰“忠”,诸子皆赐爵拜官。

杨难当死后,陇南及四川本是羌氐族旧地,奉杨难当为民族尊神,氐人陇南五国前后相传300年,于是由传说而信仰而立庙崇祀。据说氐族人最早崇拜的猎神,大约就是个带着一条狗放牧的猎人形象,没有名字,但他有氐族最高贵的姓氏,杨!因为杨难当也叫杨二郎,所以这个半人半神的形象也就固定下来了,这位氐族的杨二郎猎神信仰,主要流传在陇南和四川的氐文化圈里。

在今天甘肃文县的铁楼藏族乡及石鸡坝、中寨、马营乡、上丹、丹堡和城关的藏族,四川平武县的白马藏族乡、木座藏族乡、木皮藏族乡及九寨沟县的下塘诸乡等地生活着不同于传统藏族的人群,自称白马人,以渔猎为生,他们尊崇最古老的萨满教这里最吸引人的是白马人独具的池哥昼。在池哥昼的舞蹈中,最重要的角色是池哥四兄弟,池哥四兄弟即是白马人的祖先神。在池哥昼的整个舞蹈中,池哥四兄弟头戴青面獠牙、插锦鸡翎的木雕彩绘山神面具,池哥四兄弟右手握牛尾拂尘,左手执一钢刀,身穿羊毛祅,足下一双牛皮靴,伴随着抑扬顿挫的鼓声,池哥的舞蹈动作英武刚劲,拂尘有力地上下抖动停顿,钢刀遒劲地左右摆动,给人予无穷的力量和信心。

《括地志》卷四《成州·上禄县》对白马氐的分布地区作了具体说明,曰:“陇右成州(今甘肃成县)、武州(今甘肃武都)皆白马氐,其豪族杨氏居仇池山上。”丰富的史料证明,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我国西北部,一直保持有"剠(黥)额为天"的习俗,即用刀在额上刻上痕迹,然后在伤口涂上墨,使长入肉中,形成永久的痕迹,看上去像一个竖起来的眼睛,即所谓"天眼"--这就是二郎神有三只眼的来历。东汉以后,氐人由今陇南扩散到川北、西康,这一带不仅二郎神的庙很多,以"二郎"名山者也很多,最著名的便是西康的二郎山。《邛崃县志》卷三记"蜀中古庙多蓝面神像……头上额中有纵目",反映了氐人宗教的遗存。

古西北游牧民族氐族流传下来的说法:杨二郎为氐族牧猎神,三只眼睛,一匹白色骏马,一条白毛细犬,手拿三尖两刃刀,善射箭。氐族以牧马为生,族中产好马和好狗,但是因马跑得快,经常会走失,找马就成了一大难题。所以人们希望有一位神,他有三只眼睛,能很容易帮大家找到马。这个神就是马神,马王爷!由于环境险恶,马群经常遭到狼、熊等猛兽的袭击,所以人们希望这尊大神手下有一条天下无敌的神犬,胯下一匹天下绝伦的奔马,以便追上马群和猎杀猛兽。再加上精准的箭术,这大神就无敌了!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好马大部分是氐族的马,氐族地域内有很多胡杨,所以汉武帝赐氐族王室姓杨。后来氐汉融合,融合之后的神话里就出现了一个三只眼,白马,白犬的大神--二郎神。由于氐族王室姓杨,所以二郎神也姓杨。

唐以后,氐人逐渐融合于汉族和藏族,氐族的三目祖先神即二郎神也随之成了大一统中华民族神仙世界中的成员。甘藏地区的青衣神,也是三只眼,恐怕很多与氐藏融合有关。到了明清时期,杨难当的形象逐渐与川蜀地区其他的二郎神结合,最终出现了二郎神杨戬这一形象。身边常伴哮天犬,以及祭祀沿用非汉族祀礼的宰羊传统可以看出,后世的二郎神多少也有些少数民族“猎神”的影子。


到了宋代时期,赵二郎,李二郎,独健二郎,(很小规模传播的)杨难当(二郎),都在川蜀地区及其周边独立传播开来。直到元明清时期,这些纷乱复杂的二郎传说就成为了当时小说家,剧作家的灵感来源。在元代时,就出现了《灌口二郎斩健蛟》、《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诸多关于二郎神的话本,但其中的主角都是赵昱。直到后来,《西游记》,《封神演义》的出现,才将二郎神杨戬的形象固定下来。

总的来说,二郎神归根到底还是氐族的猎神,二郎神就是古氐族在陇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的精神念想和寄托的美好希望。

谢谢阅读,我是陇南之韵,点个赞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