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舞蹈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所在,还有极具魅力的原生态

文章目录:


A、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历史劳动重现

↑↑

  佤族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再加上阿佤人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的血性,手能舞蹈、足能舞蹈、连头发也能舞蹈。歌舞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佤族文化表现形式的载体之一。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佤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佤族文化形态齐全,特点鲜明。佤族是一个纯朴、热情、奔放的民族,千百年来,佤族人民在佤山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再加上阿佤人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的血性,手能舞蹈、足能舞蹈、连头发也能舞蹈。歌舞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佤文化表现形式的载体之一。

  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由于社会形态问题,及过去长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的佤文化保存较好,是当之无愧的佤文化发祥地和佤文化荟萃之地。在佤族传统的祭祀、生活、生产劳动中形成的13种民间舞蹈如“木鼓舞”、“甩发舞”、“蜂捅鼓舞”、“刀舞”等,其主要特征是:下肢动作复杂,舞步变化大,双跺单踢、一步跺、三步跺、三步一踢、一步踢、撩腿按地等,这些特征形成了整个佤族民间舞蹈力度强、豪放、粗犷、古朴浑厚的风格。佤族的原生态舞蹈,不是简单的原始舞蹈或民族舞蹈,也不是一种简单舞蹈动作的堆加或形式上的传习,而是一种整体生命状态的呈现方式。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人需要同天地、万物及神灵沟通,而舞蹈就是人与万物沟通的唯一方式。

  舞蹈不是表演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中的舞蹈不是为了舞台表演而人为创编的,它因为其深厚的渊源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内容,其中的某些仪式性的含义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舞蹈的服装、舞具都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并具有一定的远古含义。这种原生态的舞蹈完全体现了生命的自然性,佤族舞蹈是民间生活与生产活动的一个部分,它作为人类活动的内容存在于大众之中的,它以民间生活为基础,用舞蹈的方式表达生活的需求。

  佤族舞蹈是一种流传久远,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及心理影响极深的一种民俗现象。当征服与支配自然界的强烈愿望,因手段的缺乏而难以实现的时候,盛大的仪式舞蹈就开始了。他们通过这种仪式舞蹈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意识到自身与群体的巨大潜在能动性。佤族的原生态舞蹈如同一本活得历史画卷,向人们讲诉着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体现他们对神灵、对生命的崇敬。

  舞者动作的内涵、舞蹈的内、舞蹈所表达的信仰、以及舞具的神圣含义和它的活化石作用,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佤族原生态舞蹈,其呈现过程是表演艺术;舞蹈的特定时间、空间与内涵体现了岁时节日民俗与人生仪礼;而舞蹈的服装和特定用具又和相关的特殊制作加工工艺技术密切相关。所以,佤族的原生态舞蹈无疑是一种非常稀有的艺术形式。这种舞蹈是舞者世世代代从先祖那里继承下来的,具有生命的活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活态文化艺术品。

B、佤族舞蹈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所在,还有极具魅力的原生态

↑↑

刚刚被“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台江苗族姊妹节”上的苗族传统舞蹈所震撼,马上就又来到了云南澜沧县的拉巴乡,被原生态佤族舞蹈所陶醉。两者间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姊妹节”上的苗族传统舞蹈像是雍容的牡丹,而拉巴乡的佤族舞蹈更像是生命力顽强的高山杜鹃;“台江苗族姊妹节”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而此次拉巴乡音同村参加表演的佤族同胞满打满算也就十几人;苗族服饰精美,而佤族服饰简约;苗族姑娘皮肤白皙得让人嫉妒,而佤族同胞则让云南那更炙热的阳光晒成了健康的古铜色;……。对比的天平似乎毫无悬念地向着台江苗族舞蹈倾斜,但是拉巴乡的佤族舞蹈之所以让人痴迷,有一点是台江“姊妹节”上的苗族舞蹈(甚至包括到目前为止所看过的所有民族舞蹈)所无法比拟的,那就是拉巴乡佤族舞蹈更原生态。

图1

图2

图1、2 贵州台江“姊妹节”苗族舞蹈与云南澜沧拉巴乡佤族舞蹈对比图。对比之后会产生强烈的反差

拉巴乡音同村的佤族舞蹈有多原生态?原生态到他们没有统一的服装,仅仅是各自穿着自己喜欢的衣裳,五颜六色。由于没有了过多银饰的束缚,他们的动作更自由随性,虽然似乎不够整齐划一——就如同她们的服饰一样;原生态到她们中的很多人只要面对镜头,就会害羞地嬉笑或简单地低垂眼睑——这与台江苗族妹子面对镜头的从容与淡定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周遭是还没有完工的村寨整治工地,凌乱。但是,原生态的东西,会有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在。

图3

图3 穿着五颜六色佤族服装跳舞的拉巴乡音同村村民

图4

图4 跳舞的音同村村民面对镜头会害羞地嬉笑,这是真正原生态的舞蹈!

图5

图5 这位佤族舞者面对镜头通常就会这样低垂眼睑,请注意,她也是出现在本文中第一个打镲儿的佤族同胞

那魅力源于天生养就的,对本民族音乐、舞蹈驾轻就熟的掌控,不多的几个人,不长的时间,就更换了3位领舞的鼓者和4个打镲儿的伴奏者。其中甚至还有一位多面手!而他们的动作表面上不够整齐划一的背后,是自由发挥,随心所欲。虽然对于我这样的乐盲,甚至几、几拍都分辨不出,但还是能辨别出,领舞的鼓者,不时的变奏。

图6

图7

图6-10 我们可以数一数,已经更换了多少个领舞的鼓者与打镲儿的伴奏者

他们跳的第一支舞是佤族木鼓舞,如果说木鼓在西南小数民族地区并不鲜见,看这支舞蹈总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毕竟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在相互交融的,那么,她们(到第二支舞的时候,男士已经全部退出)跳的第二支舞,甩发舞,可就是佤族的独门绝技了。那是舒缓中突然的张扬,妩媚后瞬间的狂野!只是不知为何,跳起甩发舞的佤族妇女们,往往像被点了笑穴,跳木鼓舞时还一脸严肃的她们,会咯咯咯地乐不停!这时的笑,已与是否面对镜头无关了!什么是真正的原生态舞蹈?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舞蹈!这也正是原生态的魅力所在——舞蹈,本应给舞者带来快乐!

图11、12 佤族木鼓舞的精彩瞬间

图13-16 佤族甩发舞的精彩瞬间

图17

图17 这就是荟聚网在报道“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台江姊妹节”的首篇文章中,对本文进行预告所用的图片。大家一望便知,这是甩发舞的某个瞬间

图18、19 跳甩发舞时像是被点了笑穴、快乐不已的拉巴乡音同村佤族同胞

如果说拉巴乡音同村的原生态佤族舞蹈有什么最重要的不足之处,那就是村民们还不够自信。一位村民,在我为他拍照时,他说:“别拍我了,头发都白了,不好看!”。其实,生老病死是自然之规律,我们所有人都躲不过去,美与不美,不在于是否年老,而在于人是否还有精气神儿。他卷发,深眼窝,浓眉,古铜肤色,目光亲和而友善,形象非常爷们儿!最重要的是,眼睛里有精气神儿!真不知道他佤族舞跳得怎么样,如果他也是能歌善舞的,则完全可以成为音同村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志符。

图20

图21

图20、21 一个拉巴乡音同村的佤族老乡,是个帅老爷们儿!他眼神里总是充满友善和快乐,更重要的是他会很专注地拍摄、录像当时的场景,这是有自我宣传潜质的。真希望当时他关于年老的自我评价是自谦,真想再次对他说:真不知道你有多棒!

本次荟聚网的田野调查本来应该在去年10月之前就开始了——原计划去年10月份就开辟荟聚网的“景迈山-拉巴乡”体验型农业旅行线路。由于某些原因,去年的线路拓展改在了迪庆的巴拉格宗,虽然作为香格里拉的原型,巴拉格宗同样精彩,但总觉得亏欠像左东星乡长和苏粟粟副书记那样,为发展澜沧、发展拉巴乡而勤勉工作的人们。

图22

图22 “荟聚网-中国企业家摄影学会联合行动‘探秘香格里拉原型之旅’”中藏族原生态舞蹈。曾几何时,巴拉格宗恐怕比拉巴乡音同村还要粗陋,但只要认准目标,十年后的巴拉格宗原生态舞蹈已经精美了许多。真希望从现在开始,有朝一日,拉巴乡的原生态佤族歌舞也能像“台江苗族姊妹节”、舟溪芦笙堂、巴拉格宗原生态藏族舞蹈一样大放异彩

而这次“迟到”的田野调查,是在拉巴乡左东星乡长的亲自陪同下完成的。既然这里是澜沧县拉巴乡,音同村的佤族村寨,就一定会有一种荟聚网的会员们所熟识的农业产品,佤族小红米。以及用佤族小红米酿制的美味水酒。

图23

图23 陪同荟聚网田野调查人员来到音同村的澜沧县拉巴乡左东星乡长,在欢乐的氛围中与当地老乡对饮用佤族小红米酿制的水酒

曾几何时,当荟聚网第一次在澜沧县、在拉巴乡进行田野调查的时候,佤族小红米这种有极好食疗价值的美味少数民族特色农业产品,甚至在百度里没有词条收录!当时着实让人大吃一惊!可想而知佤族小红米是多么原生态的食物!而在推广佤族小红米的过程中,我甚至亲自在西安“嫂子”的“三十号小院”做了一次实验,以验证冲洗佤族小红米后,发黄的水中,不是泥沙而是佤族小红米珍贵的营养物质。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佤族小红米的消费市场正在慢慢打开。

图24

图24 音同村的佤族村民手捧自酿的佤族小红米水酒。这是与同为澜沧的多依果酒、迪庆维西的帕巴拉冰酒一起,被荟聚网田野调查人员誉为“云南最好喝的三种低度酒”之一。这三种酒又恰恰处在产业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佤族小红米水酒,如果对这种原生态少数民族食物进行产业化,将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

当然,佤族小红米的原生态绝不仅仅体现在不为人知上。虽然荟聚网强调推动农村繁荣的重要性,但作为品牌孵化大棋盘的两边,消费端同样重要,如果荟聚人不能充当消费者的眼睛,去替那些没有亲临现场的人们把关,最终是会被消费升级这个大时代所抛弃的。原生态更应体现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耕作方式中。其实在去西安“嫂子”家之前,我没有提前做实验,因为我对佤族小红米有信心。这种自信缘于我来过这里,对拉巴乡的生态有起码的认知。这就是体验型农业旅行的意义。而更具体的就让后面,在音同村充当“特种兵”的经历去说明澜沧拉巴乡的生态条件吧。

图25

图26

图25、26 手捧佤族小红米的音同村佤族同胞,笑容绽放在她们脸上

从某种意义上讲,本篇仅仅是记录。“没有这里(澜沧县拉巴乡音同村)的故事将‘中国.台江2017苗族姊妹节’至于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台江举办‘姊妹节’的目的和过程,将变得过于功利和肤浅”这是荟聚网报道“姊妹节”的田野调查报告《居然不是七夕——图说“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中,做的评论。在音同村,大家给我的,更深刻的感悟(上面的评论),将在《启示录——原生态佤族歌舞现场的孩子们》中与大家分享——那将是更值得玩味的。如果说什么是“更原生态”,以及“原生态”还有什么样的迷人魅力所在,就一并留给下一篇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