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腰风水(风水在半山腰好还是山脚好)
半山腰风水,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国内传统文化中,风水被视为一种能够影响人类运势的自然力量,而半山腰则是风水中的重要一环。半山腰位于山脉的中部,既不是山顶,也不是山脚,它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都对风水产生了影响。 半山腰风水究竟有什么特点?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半山腰风水?半山腰风水? 我们将会一一解答。
有些地方,保留一片虽破败但却深具时光感的废墟其实是比后来修建的虽金碧辉煌但却满是商业味的繁荣要好太多的。
比如圆明圆。再比如济南仲宫北道沟村的普门寺。
普门寺现在是没有寺的。这让很多慕名而来、尤其是沿着路边“普门寺”指示牌七拐八转穿村越巷驾车来寻寺的人失望。
普门寺,现在只是一片废墟。辉煌不再,遗址尚存。
如果你仔细搜寻加之丰富想像的话,还依稀能根据被荒草和杂土掩埋的地基、横卧地上的断碑、残破的砖瓦碎片等判断出往昔这里是真的有一座或许还颇具规模的寺院。
好在那两棵千年银杏树还站在那里,以见证者的身份向你诉说着普门寺的历史。
还有那名泉,那古井,那石碑,它们都曾亲历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位于仲宫以南5公里的北道沟,在明洪武年间(1368-1398)曾名道沟。
相传,普门寺内有一高僧在西佛寺山半山的石棚内经过若干寒暑的修炼,终于得道成仙,四方信众一致认为这是一个祥瑞之兆,经反复商议决定将普门寺所在的村寨改名为得道沟村,寓意高僧得道、降福于民。
明崇祯《历城县志》记载“正南乡仙台七:道沟庄”,民国《续修历城县志》“终宫乡仙台七:道沟”。后为区分同名村,加方位沿称北道沟。
古时僧人选择建寺地址都是非常讲究风水的,几乎都在山青水秀之地。普门寺亦如此,在北道沟这三面环山,峻岭起伏,满目青翠的深山处,这近50余亩的开阔之地,便是旧时普门寺所在地。
山因寺得名西佛寺山。西佛寺山,又名圆通山,它险峻挺拔,松柏叠嶂。
在西佛寺山半山腰,得道高僧修炼时住过的石棚现在已修葺一新,成了一木结构的抱厦,内北壁上的三尊摩崖菩萨像也已粉饰一新。
其实,普门寺的确切创建年代现在也已无从查考。
据民间的传说,该寺建于魏晋南北朝,盛时僧众达500之众,禅宗五祖弘忍曾住于此。后来因为寺内僧众太多,以致于无法容纳,所以迁徙众僧至灵岩寺,故而也就有了现在常听到的“先有普门寺,后有灵岩寺”之说法。普门寺遗址现存的明成化年间的《普门禅寺记》中所说的慧湛禅师,便是灵岩寺临济宗的第二十四代传人。
原普门寺毁于战火后,至明代成化初由慧湛禅师在原址上重建,普门寺最终在文革时期全部毁于一旦。
《普门禅寺记》说道,“寺之有泉名圣水”,实在是研习佛法的好去处。
现在圣水泉泉池还保持着原貌,是一口石砌方池,池岸围以雕刻精致的石栏。泉池中有一虎头向外缓缓淌水,水质十分清纯,潺绵不息。立石的上端是圆球或石狮,可惜文革时期已经大部损毁。
泉池西边墙壁上立“龙王之位”,是一座袖珍的龙王庙,自是企盼风调雨顺的寓意。
泉池西北有一碑,乃是隆庆四年(1570年)的《重建普门禅寺记》。碑文中说,此普门寺,早在元代就已经繁盛了。
颇为神奇的是泉边耸立着两棵巨大的古银杏树,树干大概要四五人合围,虽经千百年的风霜雨雪,仍枝繁叶茂、倔强峥嵘。
在这两棵银杏树的后面就是破败的普门寺遗址,树下的断壁残垣默默铭记着寺庙久远的历史。
我们传说,银杏树的树根已经扎入圣水泉源之内,所以泉水不仅清澈甘洌,而且还有驱病健身的效用。除了圣水泉外,寺内还有官井泉和无名泉两处,可谓流泉古寺,一派清凉世界。
官井者,官府掏钱助修之井也。在今北道沟村西,这官井旁尚有古碑两方,为光绪年间所立。
站在普门寺破败的遗址上,看着北道沟老村这些早已废弃的院落,那斑驳的墙,那坍塌的梁,恍若隔世。
(摄影/尚山)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