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仙游七月半的那些习俗

莆仙农历的七月半来了,这个寻常日子却是莆田人的一个传统大节日。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传说,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主管间祸福的神灵——地官来到人世考察和判定人间善恶的日子。因此,在“中元节”,民间有拜祭地官、祭祀祖宗和普度亡魂的风俗。拜祭地官是尊奉神灵;祭祖是为了尽孝;普度,是为仁义。其基本内涵,是民间百姓寄托对祖先的追念产哀思。也称“鬼节”,以祭祖行孝和普度亡魂为主要目的。小时候每到七月半,每天晚上早早回家关门,轻易不在夜晚外出,据说夜晚容易撞鬼,不好。鬼节的习俗倒也很多。

做“金粿”、炊薏粿、炊宝糕。

吃的主要是金粿,还有一种可以加入花生的薏粿,再有就是炊宝糕。金粿是用干旱稻草、干黄豆枝叶烧成灰,冲水过滤后,成为含碱的“金水”和糯米磨粉搅拌成浆,蒸成带金色的米粿,也有用小米磨粉拌“金水”蒸成金粿。金粿粘性很强,所以用刀切是很容易黏在刀上的。但是民间就有好方法吃金粿。用绳子割,选择好大小,用一根绳子交叉扯一下,便可以轻松割下金粿。一小块一小块吃。蘸着白砂糖更好吃。或者用红糖熬制浓汤,配着金粿吃,香啊。也可以油煎一下再吃,也可以切块煮成汤粿等等。

莆田仙游七月半的那些习俗

莆田仙游七月半的那些习俗

“接(祭祀)公妈”、“送头年纸”、送纸。

从七月十一和十二,家家户户会预先摆设祭品,恭请祖先返家,俗称“接公妈”。家家户户墙壁上写着一张红纸,“列代公妈总请”。供奉茶点,祭祀。《莆田文史资料》载:“莆俗出嫁女子,其父母己殁或一人先殁,出嫁女子必须送礼于娘家,谓之“送纸”,第一次送纸谓之送“头年纸”。七月十三,已出嫁的女子,如娘家父母双亡,或亡故一人,这一日,女儿要备办祭品,领夫婿携儿女回娘家哭奠“送纸”,称为“送头年纸”,祭品为果品、猪头、猪脚、金粿、米糕和纸箔;娘家收礼之后要回礼,一般要送一对红灯笼、十个碗、一张婴儿坐的“坐椅轿”等礼品,让女儿挑回家,寓意添丁幸福,生活甜美。以后每年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娘家“送纸”。因此,我市民间称此项民俗为“十一、十二,金粿尝味;十三、十四,挑来挑去。”凡是已嫁的女子,娘家父或母逝世的,必须备办祭品,十五日之前回娘家致祭,俗话说“十三十四,挑来挑去”。以前,奶奶也要回家送纸,姑姑要回来送纸,妈妈要回自己的娘家送纸,他们就是来来往往的,忙碌着。因为这一天回娘家的,都是父母至少有一方是过世了的。当然,父母健在,出嫁女儿就不能回娘家。

烧纸钱、烧“别墅”、烧“汽车”、烧IPhone6。。。。。。

七月半的一件大事,就是烧纸钱。纸钱很便宜,一块钱可以买一大捆呢。所谓“纸钱”,就是草纸做的粗糙的正方形的一张张,据说是冥界的货币。以前老人总说,以前社会太穷了,现在多烧点纸钱给他们,让他们花个够。烧纸钱一般都是一张张纸钱T形状连起来,叫做盖房子。然后再覆盖上面,一个纸房子就盖好了。然后烧纸钱。现在很多流行的东西都有通过捎过去,让亡人享享福呀。比如别墅、手机、汽车等等,还有仿照人民币印制的钞票,金元宝,银元宝,比比皆是。因为现在人的生活越过越好了,所以他们也出手比较阔绰了。这两年智能手机这么流行,估计要给他们烧苹果6了吧。那个,电消耗的快,别忘了充电器哈。。。。。。

莆田仙游七月半的那些习俗 天地银行发行的货币

莆田仙游七月半的那些习俗 茅台酒,中华烟

莆田仙游七月半的那些习俗珠宝

莆田仙游七月半的那些习俗纸钱

莆田仙游七月半的那些习俗数码电器

莆田仙游七月半的那些习俗

莆田仙游七月半的那些习俗

“七月半,公妈热”,终于知道天气为什么这么热了。

前一阵子的台风带来破坏,也带来凉意。不过最近这几日,天气又很炎热,这难道就是俗称的“七月半,公妈热”?“七月半,公妈热”一般指中元节正处于立秋处暑之间,气候炎热。所谓“立秋处暑,热死老鼠”。《莆田岁时记》记载:“是节焚化以纸钱为巨,焚化时,火焰上天,故俗称‘公妈热’”。终于知道天气这几天为什么这么热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