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是如何取名的

古人一般会在婴儿出生的第三天,由孩子的父亲取名。男子等到二十岁加冠之时再取字,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两者相连,称为名字。那么名和字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这一点,清朝人王应奎做出了解答: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是用来表示德行的。两者的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太一样。一般来说,名是某一阶段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长大后叫大名。但是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能称名。古代尊卑区分非常明显,尊对卑称命,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只能称字,甚至连字都不能称,所以尊重历史的古装片里面你也可以看到儿子对外称父亲,称呼家翁、家父

名、字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在用途上不太相同,但是二者之间还是紧密相关的,他们的字是长辈取得,但他们还有很多别号,别号就可以自己取了。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后人更多称他们的号而非字。当然对人称字和称号都是表达了极大的尊敬。不过古人对一个人最尊敬的称呼是既不称字也不称号,如杜工部,王临川,韩昌黎等。古人大多会根据名来取字,名与字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而两者毫不相干的情况很少见。如三国名将张飞,字翼德, “飞”是名,“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飞”就是“翼之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关联,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近代,民国时期这种习惯仍然在用尤其是知识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毛泽东字润之、孙文字载之、胡适字适之。

古人除了有名、字外,还会取号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有号的多是些圣贤雅士。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等。

你看看在古代起名字并不是在附庸风雅,而是有着严格的长幼尊卑和寓意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