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多一点体会僧人的可怜之处【本幻法师】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象岩禅人化斋十万八千僧疏)中说到:“人但知佛法重,不知僧之重也。但知僧以佛法重,不知佛法以僧重也。无僧则法轮息,法轮息斯佛慧命绝矣。故较福田于末世,无尚供僧也。僧固不同,有真实僧,有清净僧,有哑羊僧,有无惭僧。夫真实名胜义,清净名世俗。非胜义则世俗不尊,非世俗则胜义无寄。故应真大士、地上菩萨,每现身世俗中,不但同修清净,亦且混迹无惭,所以警肉眼凡夫,令知僧相不可忽也。是故为僧者,应善自料简,诫无惭、哑羊之行,由清净而进真修。供僧者,应一切恭承,视哑羊、无惭之俦,如真实之偕净侣。然后触目所遇,罔非胜田。职此之由,感贤格圣。倘心生分别,虽供五百罗汉,不如值一凡夫僧矣。”



在末法时期,不少的学佛人挺喜欢分别。他们会去分别这个僧人,是有修行还是没修行?以他的标准来判定对方修行与否。看得顺眼的,对他态度好,会客客气气的,喜欢说他爱听的话的,那他(她)就愿意护持。或者专挑一些大寺院的,有名气的僧人去供养。



本幻在2014年开始,因为久住高山,以致身体很虚弱。看了好几个医生,去了好几所医院,吃了很长时间的中药,持续吃药差不多有两年左右,身体始终没有变好。在屡屡进出医院、药店时,多次遭到世俗人的讥讽。本幻深感因为自己而破坏了佛教的形象,这给我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压力,让本幻一段时间出现明显的严重焦虑。

图片​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遭到世俗人的讥讽,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和压力,选择在养病时期先行隐去僧相。且为避免自己产生罪过,同时也会降服我慢,舍菩萨、比丘、沙弥十戒,做一形同沙弥。就这样为佛教的发心,为帮自己调整状态更好修行的发心,竟然遭到很多恶人的攻击和诽谤。之前每年都会过来看望本幻,适当给予一些经济供养的居士,立刻就不再过来了。甚至有居士当我需要药材,打她和她家人电话的时候,电话都不接了。各种各样的人情冷暖,在我身体最为虚弱的时候,竟蜂拥而来。


那段时间,我虽然开通了微信,但是因为身体的虚弱很少去用它,博客也停止更新近半年多。在这半年时间当中,大部分的居士都没有通过网络和我联系了,QQ和微信都很安静。只有很偶尔有一个居士会打我电话,说到师父我给你微信发了200元红包,24小时你都没有接收又退回了。麻烦你再接收一下,我给你重新发。那半年多的时间,我印象当中似乎就只有这一个居士,会通过微信红包给我发来几次的200元。那个时候本幻也没有太多的积蓄,考虑到现实的状况,本幻停掉了其中的医疗保险,换成了农医保,这样每个月可以减少三百块的开支。同时在购买人参等物品的时候,也尽量选择买便宜一些的。虽然有一些人会说,师父你应该买贵一点的,你应该吃好一点的,你应该要买医疗保险的,这些话这些道理谁不知道呢?但是现实还是需要有能力才可以的。



当然现在本幻这两年,在几位居士的帮助下,生活上也宽松的多了。因此对我而言,我很感谢能够给予我帮助的这些居士们。当然,生病之后由于长期找医生服用中药,并没有见到效果。我自己也开始不断的查阅相关的中医资料,由于是身体虚弱,依照《黄帝内经》的理念,不再一味服用中药。开始选用莲子,白扁豆,芡实,人参等几种药食同源的物品服用,反倒这几年身体不断的变好,现在几乎跟正常的人没有什么两样了。

图片​


也正是因为身体的变好,所以我才能这两年坚持不断的讲解古时候诸大祖师古德的著作。本幻若是弘法有功,那所有帮助过本幻的居士们,这份功劳也同样是属于你们的。



莲池大师在《缁门崇行录》(看病如己)中也说到:“宋高庵,住云居,闻衲子病,移延寿堂,咨嗟叹息,如病在己。旦夕问候,躬自煎煮,不尝不与食。或天稍寒,抚其背曰:‘衣不单乎?’或暑,察其色曰:‘莫太热乎?’乃至命终者,不问彼有无,常住以礼津送。



赞曰:经称八种福田,看病第一。岂不以衲子无家,孤单湖海,伶仃疾苦,真可悲怜。作僧坊主,而病不于我调,死不于我殡,岂慈悲之道乎?凡住持者,宜以高庵为法。”


这话是说,北宋高庵善悟大师住南康云居山时,每听说僧众中有人病重,被移送到延寿堂,他就叹息不已。大师关心别人的病苦,比自己得病还着急,早晚问候,亲自替病人煎药煮汤,凡汤药茶饭必先尝,觉得不太烫太冷,才端与病人服。天气稍寒,就抚着病人的背问道:“衣服穿得不太单薄吗?”若是暑天,他就察看病人的脸色问:“会不会感到太热?”病人命终,不论亡僧有无财物,他都主张常住按仪式给予送终安葬。



赞言:《梵网经》中说:“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因为出家人离开家庭,只身云游山林湖海,孤苦伶仃,一旦身罹疾病,真是可怜。作为僧众的住持人,如果知道清众有病而不给予及时医治调养,命终而不给予安葬,这种态度岂是出家人的慈悲之道吗?凡为一寺住持,都应以高庵大师为榜样。



今天恰逢是西方极乐净土本师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示现为永明延寿大师,此圣诞也就是永明延寿大师的生日。本幻近期就在宣讲永明延寿大师的《万善同归集》,此也是殊胜的缘分。谨以此文恭迎如来圣诞,更愿大家当要发心护持生病的僧人。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