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冬至春生,这些常识不可不知

2021年12月21日

农历辛丑十一月十八

冬至节气

冬至

释名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冬至

民俗

■ 吃馄饨和汤圆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zhāo)冬至天。”

■ 祭拜祖先

冬至祭祖之习俗,源远流长,其意义在于教人不忘根本,启发后人敬孝之心。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逢年过节总不会忘记祭祀祖先。在民间,冬至的祭天祭神活动从唐宋开始逐渐演为祭祖的活动,又叫“祭冬”或“拜冬”

冬至祭祖,不仅在民间,汉传佛教界也承习了这个传统。明代佛教著作《三藏法数》上说:“冬至,则一阳初生,履长之始。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

■ 数九

在冬至这天,民间流行填字来作为消遣。通常是一副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个字都是九画,共八十一画。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每过一九填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副九九消寒图就大功告成。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朵寒梅,每朵九瓣,一朵梅花对应一九。每天根据天气情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瓣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民间还流行九九歌,比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同地域的民谣也会有微妙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生活习俗。

冬至

养生

冬至一阳生,历代养生家都很重视在这个节气上的养生。

第一,冬至食补有讲究。谚语说:“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冬至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要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要补充维生素。需要注意的是,冬至不可吃太多辛辣刺激的食品,否则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

第二,运动宜动中求静。冬季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寻求一种气定神闲的境界。八段锦、太极拳等动静结合的运动方式都是很好的选择,而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避免损伤阳气。

第三,起居养护。冬至前后,除了保证夜间睡眠质量外,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另外,要注意防风防寒,在白天多晒太阳,以利阳气的生长。冬日围条暖和的围巾,就可以将感冒的概率下降一半以上。

第四,打喷嚏,驱除寒邪。人体有成熟系统的排毒机制,咳嗽、喷嚏、流眼泪等,都是排毒的形式。

第五,多说正能量的话。冬日寒冷,体内阳性能量不足的话,易导致情绪相对低落,变得悲观,伤感。若你家里有老人、病人,不妨常回去看看吧,这有利于情志的调节。

在这冰冷的冬天

一句问候的暖心话

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礼物

胜过任何的保健品

参考 |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编辑 | 普秀
摄影 | 熙全 光耀 网络
设计 | 子铃 演威
责编 | 明月
@慧传小师妹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