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显法师:妙法莲华经今解-序品-(第三讲)-01

「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前面是介绍来参加听讲《法华经》的大众,把六种成就里的「众成就」讲完。当大众云集,这时候世尊坐在法座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这是代表对说法者,也就是对佛恭敬的表现。大家可以学起来,不然也不晓得应怎样恭敬三宝,你恭敬三宝,自己的身心就要收摄,不要放逸、随便,不要打妄想,这样就是一种恭敬的表现,不是只有作揖礼拜而已。你自己心能收摄,你能够不放逸你的行为,就是恭敬供养。再看下面(经文):

「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世尊讲《法华经》之前先讲《无量义经》,这部《无量义经》在天台宗算是很重要的经典之一,是为《法华经》作一个开端。有机会我们也会讲这部《无量义经》,因为现在讲《无量义经》的人很少,都是用演的,比手画脚也比不出真实的义趣。佛门的大乘经典没有人说,这实在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所说都是导归到世间法去,变成世间的善事,变成生灭法,都不是在教修行的。甚至弄到后来变成开医院、做回收、敛财,这些都不是经典的真正义趣。所以,学佛要能遇到正法,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你遇到了,你就要好好把握,要能够认真地听讲,认真地来修行。「修行」是佛教里面最主要的课题,而不是做善事,「做善事」未必真能利益众生,甚至有时候,这些没智慧的人在做善事,反而还破坏佛教,不但没有修到任何的功德,造的业还铺天盖地。像俗人讲的:造滔天大罪。「滔天大罪」是没有办法靠一点小善去弥补的,因为他破坏了正法,破坏了出家人的形象,让大家以为「出家」就是去做点善事,讲几句善言善语,或是,以为佛教讲的就只是世间的孝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佛教根本不用传到中国来,因为中国本身它就懂得。佛教为什么会传到中国来?就是因为它讲的是「明心见性」,这是中国百家学说里面都没有的,而且佛教真正能达到究竟圆满。

唐太宗李世民跟玄奘大师说:中国老子的道德经也不错,看能不能翻成印度话,送到印度去流传。结果玄奘大师反问唐太宗:你觉得佛教怎么样?唐太宗回说:「佛教很究竟、很圆满」。玄奘大师说:「那你把老子的道德经送到印度去,那岂不是被人家笑话」!所以李世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李世民跟玄奘大师非常地好,常常向玄奘大师请教问题,李世民真正深入佛教,他知道佛教确实超过中国老子、儒家的学说。甚至佛教把李世民的痼疾都治好了,他因为常年征战,身上很多毛病,没有办法治得好,看什么御医都没有用,常到骊山山脚下的华清宫洗温泉也没有用,直到后来遇到杜顺和尚─华严宗初祖,教他放生、大赦天下,他的病就不药而愈。一般人都以为李世民身上的病是去洗温泉洗好的,实际上不是,是他放生,是他大赦天下,所以你就知道放生的功德。

「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从这句就知道:修学大乘、讲说大乘,ㄧ切诸佛如来都会护念你,比你请保镖还有效,他护持你的善根,护持你,使你修行没有障碍。但前提是你自己要先有道心,不要听人家的几句话你就退转了,也不要因为在佛门求财求不到,你就退转,佛门不是让你来求财的,如果你学佛只是为了要求一些人天福报,那真的是太可惜了!佛教是教了生死的。世间人有一点人天福报,他就很满足,觉得很温暖了,实际上这都是得少为足。凡夫只要家庭幸福,有一点钱,生活资用不缺,他就觉得很满足了,实际上,这就是堪忍的众生。「娑婆」翻作中文叫「堪忍」,也就是说这里的众生,堪于忍受现状、安于现状,好乐世间法、好乐小乘,这些都是娑婆世界众生的业习。所以你学了大乘,你自己要作转变,要能够向上提升,要把你的根器,从下根转成中根,从中根转成上根,这样学佛才叫「有进步」。

你从前不吃素,你现在吃素;从前不念佛,现在念佛;从前放不下,现在能放下,这都是业障在消除的现象,根器在转变。实际上,消业并没有很困难,你只要做到佛教你的东西,你这业障自然就消了。大乘经里面讲「业性本空」,并没有实体的业障可得。《普贤行愿品》讲:「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由此可知:恶业是没有体相的,所以从你心念上一转,业障就消掉了,这就是「佛所护念」,这就是学菩萨法,这就是教菩萨法。

「教」不光只是讲,自己还要有修学,你真正在修,佛才能护念你。你要求世间名闻利养,纵然让你求到,你也是迷惑颠倒。不求这些东西,福报反而更大,因为你无欲,心没有贪着啊,没有欲望福报就大。你看天上的天人,人为什么会生天?越往上去他的欲望越淡,欲望越淡福报越大,这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像释迦牟尼佛真正断除烦恼,堪受一切众生供养,是真正的「应供」。释迦牟尼佛对于世间这些,他都看得开,都能放下,他才是真正有大福德者,众生常称赞佛是「福慧二足尊」,正是此意,就是因为他彻底地放下身心世界。下面看:

「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

佛说《无量义经》之后,直接证明给我们看:入无量义处三昧。什么叫「无量义处三昧」呢?现在的人认为《无量义经》就教你做一点好事,讲一些慈悲、器官捐赠……这些东西,那些不是啊!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的无量义处三昧,在《无量义经》里面讲,所谓「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菩萨安住于此,故名「住无量义处三昧」,这就是《无量义经》。所以「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你心里着相,就不能入无量义处三昧。所以,心要无相,观到彻底,本自无相。你现在着相的这个业习,如「虚空花」,虚空的花并非实有,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你说你自己着相,实际上彻底无相给你着。所以说: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哪一法?一法就是实相。实相无相,无相不相,没有所谓的有相跟无相,所以叫「无相不相;不相无相」,连这个不相也无,所以叫「不相无相」。所以不得已给你立个名,那叫「事实真相」、叫「实相」。这个经文听起来有点绕舌,但是把真实的义趣说出来,能入于此境界者,就是住无量义处三昧。

   所以你见一切诸法就知道它本空,见一切诸法就知道唯心自性,因为它不入断灭。这个道理你要深入经藏,你才能了解。不是靠做一些好事情,心向外攀缘……,比赛捐钱,看谁钱捐得多,捐得多当委员,或当个大护法,那都还是着相啊,那些人将来都堕在阿修罗道。我说堕阿修罗道,只是讲他捐钱时的高下心,如果在这里面起瞋恨贪瞋痴,那就不是阿修罗道,果报就一定比阿修罗道还差。所以你看末法有一些畜生,牠的福报很大,能继承几亿美金的财产,出门有名贵的轿车可以坐,还有下午茶时间,专门的设计师帮牠设计衣服,帮牠打理生活所需,还受到法律的保障,还有律师帮牠辩护,这些都是过去生在佛门里面修福,但是愚痴,堕在畜生道享福。那如果所修的福,反而破坏佛教,那就连畜生道也没份!就下到饿鬼道去,或做鬼王,虽然有福,但是身体有很多痛苦。如果觉得捐钱很了不起,蔑视佛教,亵渎佛教,那就堕地狱道。所以你要知道这其中的因果,到佛门来捐钱,不是你捐了钱就等于你会护持佛法,要懂佛法才能护持佛法,不懂佛法你怎么护持?钱只是属于货币,货币它可以买东西,可以做这个世间的交易,可是没有智能的人,他不能利用它来护持佛教,所以叫「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这个观念你要懂。

这里讲世尊入无量义处三昧,什么是无量义?无量义者即是实相,实相者就是众生本觉心体,这本觉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楞严经》上讲,为什么现在会有差别呢?「由汝妄想。迷理为咎。」迷失实相的道理,所以叫「由汝妄想」,你因为「起念」打妄想,以至于迷失了佛性,「迷理为咎」,不断地妄想下去,这迷情没有息灭,所以才产生了世界、国土、众生。经上说的「化迷不息。有世界生。」这当下,你要反观:「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十方法界在你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就像太虚空里面的ㄧ片云朵而已。所以你就知道心性的广大,这虚空法界从心想生,你能了解这个道理,这个就是入无量义处三昧。三昧的名称有很多,其实它的道理都是相同,只是入的方式有些微不同而已。像《圆觉经》讲二十五轮,先修、中修、后修,所谓「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这三种渐次,有先、有中、有后,所入的都是我们真心本性,并没有任何的差别,《楞伽经》讲的「自觉圣智境界」,也就是「自心本来就是如此」啊。这是跟你讲无量义处三昧。

「身心不动」,不是说像块木头,定在那里不动,都不起妄念。必须要「不作意,不攀缘,也不守,也不随」,那才真正安住在无量义处三昧之中。它不像有些禅定,需要守。有些定功不深的,他需要「守」;定功深的,他可以「任」。随种种境缘,先「保」以后要「任」,这是修行的关键。刚开始要守,守久以后就不守了;不守以后就能任运随缘,那他就安住在这「也不守,也不任」,真正真真实实的安住,这是证得本来,所以叫身心不动。下面(经文)讲:

「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这个时候天上散花供佛,这「曼陀罗华」翻作中文叫白色的花,它有一个意思叫「适意」,适意就是让你感觉很舒适;「摩诃曼陀罗华」,就是大朵白色的花;「曼殊沙华」就是赤色的花、红色的花;「摩诃曼殊沙华」,就是大朵赤色的花。散这些白色跟红色的花供养佛,以及现场大众。这是以花来供佛。那么下面(经文):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释迦牟尼佛入无量义处三昧,当天人供养供花这个时候,「普佛世界」,就是一切的世界,显现六种震动。为什么讲普佛世界?因为世界唯心,六种震动,就代表六根要出脱无明,所以叫六种震动。这六个分别是:动、起、涌、震、吼、觉,这六种震动。三形三声:「动、起、涌」是形,你感觉到形状;后面「震、吼、觉」这三个是音声,你感觉震动的音声。「动」就是动摇不安,「起」就是从下升高,「涌」就是凹凸出没,「震」就是隐隐有声,「吼」就是砰然地发响,「觉」就是令物惊悟、令物惊觉。这是显现六种震动,那表法就是代表六根脱出无明、打破无明,所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这是依照永明延寿大师所说:六根脱出无明,所以显现六种震动之相。华严会上讲「六相十八变」,它加六个,再乘上所谓的遍起、等遍起,所以就有十八种。一个是显现在这个娑婆世界,「等遍起」是显现在十方法界,所以它这里用「普佛世界六种震动」,也等于像华严的六相十八变。六种震动,它有十八个遍起。所以你就知道,这最重要的就是表法,它代表的就是六根超出无明,那「十八」也一样,十八界唯心,都是表出脱无明。《楞严经》讲的:十八界本如来藏,五阴本如来藏,六入本如来藏,十二处本如来藏……,都是六种震动代表的意思。这里简略地说六种震动,经文有「普佛世界」,也可以算是十方法界。很多人没有办法讲清楚,「六种震动」,因为不知道它代表的意思。我们依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他这个表法非常地圆满,符合如来的真实义。下面看(经文):

「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释迦牟尼佛入定显现出六种震动这瑞相,它不是地震,地震会伤人,它是瑞相;在会中的比丘、比丘尼,比丘翻做中文叫「乞士」,比丘尼翻做中文叫乞士女,优婆塞是近事男,优婆夷是近事女;天、龙、夜叉,「夜叉」翻作中文叫「疾捷鬼」,他移动速度非常地快;「干闼婆」翻作中文叫「嗅香」;「阿修罗」翻作中文叫「无端正」;「迦楼罗」翻作中文叫「金翅」;「紧那罗」翻作中文叫「疑神」;「摩睺罗伽」翻作中文叫「大腹行」,大腹行它是天龙八部其中一部,牠是蛇的头,身体是人形,,可是牠没有脚,牠的下半部还是像蛇一样,牠是爬行,是用腹部行走,只是牠有手,有人的中间二肢部分,所以叫作大腹行,又有一个说法叫「大蟒神」,牠长相像大蟒蛇,牠是八部鬼神之一。来参加的都是统领他们自己部族的王,也就是统治者,来参加的摩睺罗伽是摩睺罗伽王,是真正有大威德者。「人及非人」,非人就是不属于人道的众生。「及诸小王、转轮圣王」,小王就是国王,像阿阇世王;转轮圣王就是金、银、铜、铁,这四种转轮圣王,大众都来参加法华经这个盛会;「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这是讲世尊入定,大众欢喜合掌,一心观佛,心不散乱。听经时,心不散乱自然能得利益,能开智慧,能消业障。因为你心不散乱,你的思想见解就开始放下,你思想见解开始放下,你的业障就消,你不会有很多「我的想法、我的看法」,你是放下你的世间知见,来接受佛经的教诲,你是真正来学习经教。所以为什么说听经业障会消,最主要的原因是你收摄身心。再来就是因为世尊说法,这经典有消业障的作用,能够开启你的智慧。所以读经会开智慧,能使恶业消除,就像古代官僚里有一个官妓,口吐莲花香,有知道她宿命者,说她过去生是持诵《法华经》,此生感得口吐莲花香,怎知是真的?因为问她平日有无读经,她回:「平时忙,哪有空!」拿《法华经》给她,她读诵流利,拿其他经典官妓却无法读,所以知道这事是真的。

而罗什大师是舌出莲花,当年鸠摩罗什大师是在草堂寺翻译出《法华经》,他圆寂后火化,唯舌头烧不烬。其弟子收其舍利,建造舍利塔以纪念之。这就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在舍利塔的塔亭前,有一口井,这口小井,是鸠摩罗什大师在世时,他与三千弟子的饮水井,它又名“莲花井”。罗什大师火化后,他的骨灰和舌舍利都埋在旁边的塔下面,当年这口井里生出一朵莲花来,后来循着挖掘,发现这朵莲花是从罗什大师的舌舍利上长出来的。大师圆寂前曾说:「如果我所翻译的经典没有错误,那我的舌头就烧不坏。」由此证知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经典决定无误。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